第161页
作品:《金碗良缘》 “我当初身陷囹圄,满脑子想的都是皇权贵胄与阶下囚,从未想起事在人为,也没有想过你,喜有多喜,悲有多悲。”
金喆一刹那就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忙道:“也没有多悲。”
“那你比蝶姐儿还怕冷,怎么会想要同我来北境,还一走就是两年?”
金喆一时没了言语,拧身,望向窗外。
麒哥儿也转过身,看着窗外榷场那头,君臣共饮,飨宴正酣。
……
“我当初跟你说,那条路太难走,不是坦途。是说咱们商门庶女,期许那样一份感情,攀附那样的人家,最后难过受伤的终将是你。可我现在,却不那么想了,事在人为,又有什么是不可以希冀的呢?”
金喆诧异地瞧着麒哥儿,自打他十六岁后,就是家里的主心骨,连老爷太太的主意都要拿,一肚子人心世情,行事都有本账,从不好高骛远。
怎么如今心境这样开阔了?
路金麒望着远方,声音悠悠然:“人生在世,就如同行路,困难就是山。可是喆喆,你看,我们一路往北,多少艰难险阻的路,也都走过来了。难道说那座山,比喀拉尔山还难翻越?”
从古雅的任何一个方向,抬头望去,喀拉尔山都永恒地矗立在那里,她雪顶嫣然,身姿巍峨,胸膛陡峭如剑锋。
路金喆看着雪山,久久才道:“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走过去看看。”
“好,那就去走,我也想看看那山到底有多难越!”
“嗳?”
“眼睛瞪那么大作甚?难倒你以为我是叫你自己一猛子扎进去?飞上枝头哪里单是你们女儿家的事,这里还夹杂着家族、父兄,许多弯弯绕绕,总归是男人们的事!少不得我得再蹉跎几年,挣上一份厚厚家业,才能使我妹妹尊贵无匹,不受那些腌臜委屈!”
“……你都想哪儿去了?”
路金喆啼笑皆非,她都没麒哥儿想得远,一时间心里百感交集,佯装气恼,道:“我打量你不是为我,而是找籍口再蹉跎蹉跎。哥哥,家里老太太可一直想见孙媳妇呢!”
路金麒拱手告饶,兄妹俩相视一笑,默默观礼,再没多言。
*
榷场上军士们飨宴正酣,裴宛不胜酒力,提前离席。
回到官邸,换上常服,也没得歇,眼下正是忙的时候,酬军是头一桩事,索性万事无虞地完成了。紧接着就得筹办古雅会盟,一想到这里,他也头疼得紧,翻了翻哑者送上来的密报,弥腊使臣队伍还有三五日就要到了。
他心里合计着会谈时要谈的协约,手指无意识扣在桌子上,敲啊敲……
“启禀殿下,邺州知州刘大人,十率府左虞候柳大人递牌子求见!”
“叫进。”
不大一会儿,果然见刘庆与柳儿双双并肩走进来,他们一个是太子旧部,一个是太子家臣,都与太子自小相熟,因此并不十分拘束。
裴宛待他们也随意,甚至只虚虚抬手叫起,就凭那俩人自在了。
刘庆随身拿了两个箩筐,一筐是橘子,一筐是干龙眼,都摆在阶下;柳儿在进门前摘了雪帽,进门后便随手放在多宝阁上。
刘庆久不见太子,躬身道:“殿下,听柳儿说,您前阵子旧毒复发?又中了箭簇伤?伤得怎样?”
他矮身上前,一副要亲自查看的架势,裴宛抽起一叠密报合胸挡着,瞥了一眼多嘴的柳儿,摇了摇头,反而道:“怎么没多喝一会儿?”
“臣惦记着殿下呢!”
“我又不是纸扎的,哪那么遭人惦记。对了,你既然来了,那把邺州州务报一下。”
刘庆哽了一哽,柳儿憋笑,扭过头去。
……
刘庆便开始伏在案边,将他在邺州这两年的境况一一汇报。
“当年太|祖龙潜之时,不也曾挂名过邺州知州嚒,先圣太君就是赫舍族人,您是没见过邺州本地的赫舍族人喏,买地圈地,各个都是豪绅,只认族长不认长官。”
“下头官员也和他们蛇鼠一窝,叫收赋税,推三阻四,说邺州缺水,连年大旱,阖州只收上来五千两银子——邺州三天两头一场雨,蒙我都不带编瞎话的!我却不与那龟孙扯皮,将他官帽扒了,衔在衙门口大狮子嘴里。您瞧么,不出两月,丁银田赋全都收起了。”
“豪绅官吏是这样,下头百姓却是另一样。他们挖山刨食,瘦苦伶仃,有日子难过的人家,便把仅有的一点田地卖给那些地主大户,到最后,越富的越有田,越穷的反倒是田没一陇,屋没半间。这两年我痛抓了几回,却着实不见起效。”
刘庆见裴宛一直静默不语,便好似吃了定心丸,越说越多,把邺州情形倒了个底掉。
……
裴宛静静听着,待刘庆说完后,便把他让到坐床上陪坐。
刘庆便小心翼翼斜签坐着,柳儿也恭肃立在一旁。
年轻的储君却一直沉默着没说话。
他自受封起,八年来鲜有不临朝的日子,臣工阁老们每天议论经国大事,吏治、财赋、刑名、军事,他自负年少,没有不通的。
偶有疑惑,也曾翻阅史册,故纸堆里没有新鲜事,历史不能为他解惑。所以,他便抛开那些杂念,只把“仁”与“勤”两字铭记心里,坚信恪守仁勤之道,就没有治不好的吏治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