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节

作品:《一纸千金

    吵架归吵架,打架吧,还是大魏建朝以来第一次出现的奇葩。
    据说乔徽那一拳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威风,打出了新老交替之间的针锋相对,将外来的十来个空降高官与朝中深耕已久的老臣之间的矛盾摆上了明面,将百安大长公主上位以来,诸人对女性当权者的铁腕整治手段的不满打到了亮处。
    百安大长公主掌权以来,朝中的风向一直有些诡谲,小心翼翼地维系在一个平衡点上,稍稍向左向右,都有可能出现极大的偏差。
    大家都在如履薄冰的试探。
    昭德帝还活着,他还能不能重新出现?
    还是说逊帝顺势接过权柄?
    还是,他们后半生的仕途,都要仰一个铁血严厉的女人鼻息?
    乔徽这一拳,把薄冰打破,所有人、所有事、所有对立与猜测,都暴露于前。
    而乔徽打完拳,便被责令禁足自省半年,就此从风波中暂时隐退。
    月下点灯,美人垂眸。
    显金吹了吹刚刚上的药油,眨了眨眼,长长的睫毛安静不动:“……反正都是做戏,还不如把那一拳实实在在打下去。”
    第377章 旧人相见
    东院的书房,书架通天,儒学、道学皆有,亦有兵书、史论等,在一整堵后墙上,还挂着一把缀红缨流苏的长刀。
    这是乔徽的专司书房。
    如今灯火微光,二人交颈厮磨,气氛暧昧。
    乔徽的手指关节磨破厚厚一层皮,露出深深的血肉。
    那柱子悬着镂空的烫金浮雕,经年的物件藏着岁月的毒,乔徽认为是小伤口,不以为然,照样早起拎石壶练功,伤口被汗水一浸,四五日过去不仅没好转,边缘处还有些泛红。
    明显是感染了。
    这年头可没有碘酒。
    显金便拿棉球蘸上高度酒当作酒精消毒,疼得乔徽低声“嘶”了一下,缓了好一会才开口:“我这一拳下去,怕是要给他偿命!就咱们朝中这些个老文臣,一百二十斤的体量,一百一十九斤都是心眼子,剩下的骨头是松的,肉是散的!”
    第一遍酒精上完,第二遍就不太疼了。
    显金交待一句:“这几天先别沾水。”便回了话头:“经此一役,你便只能当纯臣了。”
    打御史大夫未遂,算是把文官得罪完了;退了好几个西山大营的二世祖,算是把武官得罪遍了——只能一门心思跟着大长公主混迹了。
    乔徽“嗯”了声,娇羞道:“我一直挺纯的。”
    显金抿了抿唇。
    乔徽是特么开窍了吗?!
    在这么小众的赛道上一骑绝尘啊!
    显金挑了挑乔徽的下巴颏,凑上亲了亲。
    乔徽不自觉地笑起来,待显金亲完,才双手抱后脑勺,自然熟练地坐在美人榻上来回晃:“如今停了职,又不让出家门,我预备给家里修整修整——墙上蒙着眼睛的四爪番龙,我琢磨着全都给铲了?”
    乔徽试探着征求显金意见:“还有一些堂皇的装饰和色调,匠气太重,你若不喜欢,也换一换吧?”
    四爪番龙和堂皇装饰,都代表着逊帝。
    乔徽怕显金看着闹心。
    显金无所谓地摇摇头:“四爪龙可以铲,装饰倒没必要,匠气虽重,但都是好东西,咱不糟蹋。”顿了顿:“再者说,这处,许也住不了多久,等京师三间店子落地,我还预备四面八方都转转——老家人也来齐了,人手充足,该铺开的要铺开,晚一天就少赚一天钱。”
    乔徽出事前几日,杜婶子带着杜君宁和李三顺家的儿媳、长孙来了。
    原先杜婶子领着差事,带着杜君宁住在宣城府橘院温书,三年前那小子就考过了秀才,今年上京预备跟着乔师再好好冲一把,考中举人便也在宝珠面前有些底气。
    李三顺的儿媳是想出门做事的,李三顺既被收编到专司负责交子与外贸的单独作坊,儿子自然跟着爹干,恰逢孙子要读书,便早早地就给显金来了信,对儿媳没什么要求,但要求显金“必须给孙儿找个好师傅,需有名望、有实学、心地善,最好是咱泾县人”——还不如把乔师的户籍号写上去得了。
    显金便同乔徽随口将这些事说了。
    乔徽的关注点有点怪:“老弱妇孺,崔衡怎的不安排人护送?他们自己来的?”
    显金想了想:“应当是没派人。”
    乔徽微微垂眸,眸底的目光有些深,隔了一会儿才把话题转移到杜君宁身上:“如今多大来着?”
    “十五六吧?年纪不算大的。”
    “那今年考什么考?再沉两年,我日后若是外放,便跟着我出去走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死记硬背不如亲历亲为。”乔徽蹙眉,难得带了点老气横秋:“年轻人不要冒进,我便是年少成名的,看看我现在。”
    一副大舅哥的口气,非常挑事。
    显金挑眉:“你现在怎么了?”
    乔徽继续蹙眉,态度严肃,一本正经:“看看我现在寄人篱下,还要靠贺老板养着——我可问了户部,停职即停薪,至少一年半载的,我可没俸禄进袋啊!“
    显金点点头:“没事,师父铁定藏着钱!你吃你爹,我吃我师父,咱们殊途同归,万象归一。”
    乔徽:“嘿嘿嘿——”
    显金:“嘿嘿嘿——”
    两公婆相视一笑,极有默契。
    东苑书房门外,游廊之中,披着外衫一瘸一拐的乔放之,险些崴了脚。
    真是一对珠联璧合的豺狼虎豹啊!
    “咚咚咚——”乔放之敲出了老父亲和亲师父的委曲求全和隐忍宽纵。
    “嘎吱”一声响,书房门大开。
    乔徽有些了然地将目光落在了乔放之的身后:这样老弱妇孺一行人千里迢迢而来,虽然如今太平之世,却也需警惕流寇匪人——怎么可能不跟一个有功名加身的成年男子?
    “二郎。”乔徽弯唇,目光澄澈坦然:“好久不见。”
    乔放之身后站着的是,隐没在烛火光晕之下的陈笺方。
    显金亦舒朗展笑:“二郎,好久不见。”
    陈笺方微微抬眸,似乎对显金的在场并不意外,拱手行礼:“宝元、显金——好久不见了。”
    三人皆语声平和。
    乔放之在三人之中环视一圈,最后把目光落在显金身上,拧了拧眉,眯了眯眼,完全无视房间里的大象,天赋般地找到了华点,痛心疾首道:“夜半三更,你在东苑干啥!?老师虽不拘小节,但好歹也是朝中学派领头羊、文人风骨第一人——你们还没……”
    把“成亲”两个字咽下去了。
    他那迟早要姓“贺”的长子,非常没有礼貌地对着他耳提面命了很久——不准催成亲!更不准催什么子嗣传承!最好是连成亲两个字,提都不要提!要是因为他,显金打了退堂鼓,他必定多一个剃度出家的世外儿子……
    说实话,乔徽出不出家,其实对他的威胁不大。
    他比较害怕显金打了退堂鼓,这个儿子可算是砸手里了。
    乔放之艰难止住话头,嘟嘟囔囔:“等陈三爷回来,为师迟早要同他好好说说的……”便说起正事来:“宝元,正好你近日赋闲在家,若是得空,便与二郎四处寻一寻离国子监近些的民舍。”
    带了埋怨的口吻,转身对陈笺方道:“家里这么大,一定要出去住……左右你们行商的人家家底丰厚罢!”
    陈笺方垂眸浅笑,端正清俊的五官终于多了几分生动:“托老师吉言,家母接手陈家生意后,成本降了三成,盈利却涨了五成,确是财神入家门了。”
    第378章 深夜谈话(2500)
    乔放之不知道陈家和显金最后的瓜葛,他没细问过,显金到京师来住在乔家,他是求之不得的,凡事莫要深究,一旦深究内里的瓤子总是恶臭——虽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显金在陈家干得好好的,陡然离开,总有些隐秘官司在里头,又听说显金离开后,陈家那位精明强干的老太太躺了很久的病榻,陈家老二和老二媳妇难得不管铺子,一溜儿去苏州府、松江府、应天府玩了一趟,一副富家闲人的懒样……
    陈家乱了挺长时日,老友熊令甚至给他写过信,请他作为陈笺方老师去陈家劝一劝——老熊一心想将宣纸盘出来,眼睁睁看着陈家因内乱倒了台,满心都是对宣纸的可惜。
    奈何,当时他脚伤未痊愈,显金与宝元准备下倭,实在腾不出手……
    这为难时刻,反倒是长房遗孀站出来了,又立规矩又设章程,强迫陈家子弟做事才有饭吃,把这一滩死水盘了活。
    老娘迎来了事业第二春,反而儿子却遗憾落北。
    今年三月的恩科,陈笺方静悄悄地上京来考,谁也未曾告知,原以为是要一飞冲天的,谁料到却并未上榜。
    乔放之并不避讳显金与乔徽,拍了拍陈笺方的肩头:“既然家中太平了,便在国子监中憋着口劲好好学罢!别叫别人笑话,说我乔放之教了一辈子的书,临到头,泾县两个最有希望的郎君谁都没能金榜题名——宝元是不指望了,你必定要给泾县、给为师、给青城山院争口气。”
    陈笺方微微低头,长长的眼睫在脸上投下扇形的如鸦雀展翅的阴影。
    “没找到住处前,宝元住东苑,你便住南苑,别着急慢慢来。”乔放之觉得自己隐秘且伟大:他连亲家公都养了,再养个得意门生,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事。
    陈笺方再垂首应是。
    乔放之交待几句后便欲走,走前看了眼显金,欲言又止:真是操不完的师父心……到底还没成亲啊闺女!
    显金怕导儿念叨,耸着脖子,十分乖觉地跟在乔放之身后出门去。
    乔放之生出几分欣慰:这丫头好歹还有点眼力见。
    满意于这个闺女的察言观色,自然而然想起另一个闺女,乔放之杵着拐杖,在里间游廊里,侧头问长随:“这些时日怎不见宝珠?都哪里去了?”
    长随答:“大姑娘今日往城东边去,听闻杜秀才的娘亲煮了炖羊排,邀大姑娘去尝尝。”
    乔放之:“现在呢?还没回来?”
    长随脑袋佝得越低:“……好像大姑娘跟着杜秀才去镜湖看花灯了。”
    乔放之眉头一蹙,人都麻了。
    他确实不太适合养闺女。
    一个两个,都颇为外放,丝毫不见古时矜持之风……
    再想想乔徽耳提面命,让他不要催着成亲、害怕显金不太高兴的万恶样子。
    乔放之摇摇头。
    算了,他养儿子也有点问题。
    可能是家里的水质不好吧。
    ……
    里屋,乔徽帮陈笺方把行李拖到南苑去,院子空空荡荡的,院落里的杂草明显刚被轧过,整整齐齐地留了个短茬儿,如同垂髫小儿剃得干净的后脑勺。
    他们两个,差不多也是在垂髫小儿时便已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