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作品:《谁把人设当了真

    作者有话说:
    下章是二人世界。
    (3.6修文)
    第9章 文心:少年心事
    苏文心进娱乐圈,一是为了钱,二是为了陈松眠。
    其实,也可以说都是因为陈松眠。
    没遇到陈松眠以前,苏文心对未来的设想仅限于按部就班的生活、读书、毕业、工作,当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七位以上的就是天文数字,他连想都不去想的。
    遇到陈松眠以后,苏文心第一次体会到自卑,第一次对金钱失去概念,第一次清晰地体会到他的世俗与贪婪。
    哪怕他的小名就是发财。
    --
    苏文心读初二的时候,陈松眠高三。苏文心从未觉得那群即将成人的高中生和他们这群初中生有什么不一样的,顶多是因为忙于学业,大部分人更不修边幅了而已。
    在这种环境下,注意到鹤立鸡群的陈松眠,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人没事吧?”陈松眠捡起散落的苹果,冲已经跑远的人大喊:“看着点!”
    苏文心不说话,只顾着捡苹果。原本这一批就卖相不好,现在在地上滚了一圈,更难看了。
    “哎!你是门口菜店老板娘的儿子吧?”陈松眠捡起最后一个苹果,往衣服上擦了擦,直接送进了嘴里。
    “哎!没洗!”苏文心还是张了嘴。
    “哈哈,原来你会说话啊?那怎么每次我过去你都不搭理的?”
    不搭理?怎么可能?
    哪一次不是人还没进门、眼神已经跟过去了?
    “喏,十块够不够?别说,你们家水果就是比别家好吃!”说话间,苹果只剩一个核,陈松眠再优雅地一抬手,又恢复了不食人家烟火的模样。
    “不、不用这么多。”苏文心把钱递回去,“我没带钱。”
    “ok!那我放学去店里交钱,可以吧?”
    苏文心点点头,转身跑了。
    只听到陈松眠在身后嘟囔,“嘿!小屁孩还挺内向!”
    --
    帅而不自知,这可能吗?别人苏文心不知道,可陈松眠肯定是恃靓行凶的那一个。
    这世上谁会看陈松眠不顺眼呢?
    他的身上有种独特气质——同龄人还在穿t恤短裤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穿剪裁精良的休闲衬衫。其中有一件绉布质地、带有绿萝暗纹的短袖衬衫让苏文心印象深刻。清瘦高挑的陈松眠打从苏文心身边走过,行走间如同一缕清新的风。
    除了人长得精神,陈松眠的人缘还特别好。不管走到哪里,身边总围着一群男男女女:同性跟他称兄道弟,异性想和他建立更深一层的关系。
    陈松眠往往也是来者不拒,没见他和校门口菜店老板娘的初中生儿子都能说上两句?
    迎来送往不过天性使然,陈松眠只是习惯了面面俱到,不让别人难堪。至于和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其实他大部分时候是不往心里去的。
    --
    和大条的陈松眠不一样,苏文心人如其名,心思很细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陈松眠出现的时候,苏文心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追上去。哪怕他当时正在看店,哪怕陈松眠只是骑着变速车飞快掠过。
    因为过于投入,苏文心好几次连钱都忘记收。
    “小哥,在看什么呢!”隔壁楼来买菜的阿姨很无奈。
    次数一多,埋头算账的杨柳也能捕捉个影子。她以为苏文心喜欢上了陈松眠的那款头戴式耳机,一咬牙,买了。
    她对苏文心的好,从来如同献祭一般。
    收到这份沉甸甸的礼物,苏文心感到十分愧疚。
    不仅仅是因为这份奢侈的期许。
    他直觉有什么事情不对劲,却又说不清楚。
    那种感觉,让他难过。
    --
    陈松眠开始学吉他,在高三这样关键的时候。
    当发现那并不是因为艺考的时候,苏文心的心情跌落谷底。
    教陈松眠弹吉他的人不是培训班的老师,不是他熟悉的亲戚朋友,而是一个会和陈松眠在酒吧后门亲吻的长发男大学生。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苏文心窥破了陈松眠的秘密,明晰了自己那颗总在躁动的心,也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饱含悲哀的决定。
    “我想、留在这里读高中。”
    “啊?”赵爱莲抬起头来,“不是说好了一起走?”她和苏文心爸爸已经决定要把生意做到沪市去。苏文心小的时候她们忙着做生意,把孩子交给老人带。现在家里老人年纪也大了,苏文心上学也到了关键时候,不如跟在身边,总能挤出时间照顾。
    “我奶也不想去,那边老是下雨。我留在这边,我能照顾她。”
    婆婆的风湿确实是个大问题……
    “那我和你爸爸商量一下。”
    商量的结果自然是顺了苏文心的意思,从父母的眼神里,苏文心觉察出那里面含有别的意思。
    心疼、满意、骄傲,或许还有几分明晰……
    “我们财财长大了啊!”钟志刚拍着儿子的肩膀,满脸骄傲。
    苏文心躲避着父母的眼神,把愧疚藏在心底。
    仓促之间寻找的借口成为苏文心留在青市的理由,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明明,他也很期待去新的城市生活。
    “奶的身体不适合长途跋涉,青市的高中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