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搬家
作品:《权柄大明》 权柄大明 作者:华东之雄
可惜,朱棣早就知道他们会想出这么个办法来,所以,早就有应对的说辞了。
“诸位爱卿多虑了,大都里本来就有皇宫,朕在那里住了多年,繁华之程度,不下于应天的宫殿。而且,朕刚刚坐上龙椅,就征发百姓,大修宫殿,这种劳民伤财的行动,朕是不会去做的。”朱棣望着下面的人,似乎已经看透了他们的心思一样,继续说道:“朕意已决,五日之后,就是黄道吉日,在五日之后,朕要将大明朝的首都,迁到大都去!大都,改名为北京,应天,改名为南京,南京作为留都,以备朕的南巡!北京会早就保留好了鞑子时的那些官员的府邸,各位到了北京之后,绝对不会露宿街头的。”
北京,南京!这些话从朱棣的嘴里说出来,下面的人心中此时已经完全清楚,这次火烧奉天殿,只是一个借口,皇上,是有意要迁都!
皇上年纪还小,居然就这么多的心机,他在大都住惯了,想要再回去,就得让己方这些人,拖着一家老小,也都住到大都去…
“皇上,那钱粮之事,关系重大,还请皇上三思啊!”别的方法不管用了,只有这一个救命稻草了,礼部尚书朱升,哭得鼻涕都出来了:“现在在应天,随时都有江南的稻米,到了北方,运输不便,恐怕,北京搬去数月,百姓就得饿肚子啊!”
朱升也不想搬,他已经非常老了,这一路颠簸,到了北京,恐怕骨头都散架了。
“朱大人无须多虑,想当年,鞑子的时候,大都繁华也有上百万人口,也没有见那些人饿肚子啊!”陈风说道:“现在,漕运依旧便利,而且,借助着我们水运的发达,可以从海上运输粮食,这些,都不是问题。”
“但是,到了冬季,运河会冰封,而渤海也会冰冻,那个时候,又靠什么来解决钱粮运输问题?”朱升问道:“要是在那几个月里,只靠那些商人们的话,粮食的价格,会变得很高。”
任何一个朝代,商人都是不受欢迎的,他们不从事劳动,靠着买卖来赚钱,这让很多自命清高的读书人都看不起。
但是,在大明朝,由于有陈王爷的关系,商人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了,这也引起了这些酸臭的文人们的不满,而现在,朱升就是在代表文人们,变相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态度了。
听到了朱升的话,陈风笑了笑:“朱大人,这件事,就不用劳烦您费心了,我们还会补充陆地上的运输。”
“陆地运输,耗费会很大啊。”朱升说道。
“不会,因为,我们采用的是全新的工具。”陈风说道:“这件事情,正在筹划之中,再过一两年,大家想要从北京回南京,只需要七日的时间,而且,还不用颠簸。”
不想在北京住了,想要回来探亲,也就七日的时间,陈风这话一出,众人更加惊讶,那究竟是什么?
陈王爷,绝对没有说过谎话,既然这么说,那就一定能办到,不过,究竟是什么,却让他们开始好奇了。
“我们将使用蒸汽机车。”陈风说道:“现在,蒸汽机车在扬州和泰州之间,已经来回开始试用了,我们即将铺设从北京到扬州的铁路,以后,只需要在黄河和长江换乘船只,其余的路线,全部坐蒸汽机车就可以了。”
蒸汽机车!陈风这次回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蒸汽机车开始试用的消息。
在扬州和泰州之间,蒸汽机车终于开始使用了,这两天,陈风跑到扬州去,就是去亲自坐这蒸汽机车了。当看到那铁制的火车,在铁轨上开始行走的时候,陈风就是莫名的激动。
有了蒸汽机车,就相当于有了大动脉,从大都到南方,铺上一条铁路,这样,南北货物的运输,人员的往来,就会方便很多!
可惜,由于这个时代,建造桥梁是件很复杂的事情,能够承受住火车行驶时的震动的跨越长江和黄河的大桥,是不可能建造成功的。
虽然历史上,也有过跨越长江的大桥,不过,要么是铁索桥,要么是使用船只搭起的浮桥,而火车的桥梁,需要比它们坚固多了。
所以,只能在这些天堑之处,改为用船渡过,只能在这两段之中,使用火车。
即使如此,这也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都会是天文数字。这样的工程,只可能在陈风的手里完成。
因为,这个项目,是陈风提出来的,同时,也获得了朱棣的完全支持。
而且,最主要的,就是关于修建这条铁路所需要的费用,是从岛国运来的银子中专门划拨出来的,当铁路修建成功之后,可以在十年之内,就将这些银子,再全部赚回来。
陈风给朱棣出的第二条计策,最终解决这物资运输问题的,就是这火车。
“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到扬州去看一看,坐一坐,保准让你们满意。”陈风说道。
众人完全在惊愕之中,还没有回过味来,就听到朱棣说道:“这件事,就议到这里,各位爱卿,还有别的事吗?”
众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朱棣身边的贴身太监就已经喊了起来:“退朝…”
朱棣站起身子来,向后面走去,等到朱棣走了出去,这些官员们才想起来,这件事,真的就这么地定下来了?应天,不,南京,真的以后就作为留都了?想起要去北方那个寒冷的地方,他们不由得觉得后背有些发凉。
皇上走了,按说也该轻松一下,可以相互交流交流,但是,陈王爷却跟着百官们,一同出了大殿。
于是,他们只好用恭维的目光望着陈王爷,同时,将自己要说的话,都咽在了肚子里。
今天回去,还是赶紧收拾东西,准备搬家吧。
还好,由于朱元璋在位时,对官员们的腐败行为,看管得非常严,所以,有的官员即使是有钱,也不敢多置办家具,否则,钱的来源说不清楚,也会被追查的。
所以,他们的家当不多,真的收拾起来,也不费太多的力气。
朱棣在旁边的大殿内批改奏折,想起今日之事,立刻脸上就能露出笑容来,还是师傅的主意高,今日就这么爽快地把大事给定了下来,群臣们居然也没有怎么反应,爽快,真是爽快!
“启禀皇上,陈王爷来了。”正想着,就听到了太监的话。
“快,请师傅进来。”朱棣说道。
陈风走进了大殿,就看到朱棣乐呵呵地走了过来:“师傅,您这计策,还真是不错,今日在朝堂上,咱们师徒两人配合,让那些大臣们,什么办法都没有,想起朱升那胡子一抖一抖,将话都憋到了肚子里,朕就觉得好笑。”
“皇上,迁都此事,关系重大。还有很多事务要协调好,微臣会调派水军主力,运输朝廷所需,百官在北京的住处,也要安排稳妥,微臣想要提前一步,回北京安排。”陈风说道。
“师傅,还是你考虑得周道。”朱棣说道:“那棣儿,等着在大都与师傅重逢。”
北京是陈风的地盘,从那里,收拾出足够的住所来,给百官们居住,还得按照品序,爵位高地来分配,是一件大事。
朱元璋给百官们发的俸禄太少了,如果让百官们就这样到了北方,除非他们都将自己在南京的宅子卖了,否则,就等着露宿街头吧。而且,短时间内,北京来了这么多人,这宅子,恐怕也会水涨船高,所以,既然要迁都,这件事,就得解决利索,也只有陈风去了,才能够完全放心。
毕竟,官员们北迁,心里就不大情愿了,要是去了之后,连个住的地方都不合适,肯定会思家心切,消极怠工,搞不好,还会出什么乱子。
“皇上,还有另一件事,微臣要从北京的皇宫里,搬出来了。”陈风说道。
当初,陈风率领军队北进,打下了大都,之后,就为大明朝镇守北疆。而朱元璋为了安抚陈风这员老将,将鞑子皇宫,赏赐给了陈风一家居住。
陈风推辞不得,只能是带着一家老小,住进了皇宫,当然,只是后宫一角,大殿之地,都是派人保护了起来,却没有随便乱住,免得引起猜忌。
朱棣去了之后,也跟着住进了宫里,按照当时的身份,都在皇宫里居住,倒也没有什么,两人都是王爷,陈风也是朱棣的师傅。
但是现在,朱棣迁都,陈风若再留在皇宫里,那就不妥了。
毕竟,朱棣已经是皇上,那皇宫,是留给皇上住的。
听到陈风的话,朱棣顿时跟着就说道:“师傅,徒儿绝对没有这个意思,等徒儿去了北京,还是住徒儿原来的地方,您,也还是住您原来的宫殿,徒儿还有很多事,要向师傅随时请教的。如果您要搬出来,那干脆,徒儿还是留在南京吧,徒儿这一去,还得让您搬家,徒儿心里,怎么过意得去?”
朱棣回答得很干脆,他不希望陈风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