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143节
作品:《(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所谓“关陇集团”,其实是部分学者提出的一个说法。】
【这些学者将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以及甘肃陇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等,并称之为“关陇集团”。】
【当初北魏时期,为了保障首都平城的安全,在沿边地区也就是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
【初期六镇将士大部分是鲜卑贵族,还有一部分是汉人豪强,但后期汉人逐步成为主体。
到永熙二年,即公元533年,关中大行台贺拔岳接受了北魏孝武帝的密令,开始对抗高欢,并率部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这批军事贵族以贺拔岳旧部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
【再到西魏时,则是完善了府兵制,在府兵的顶端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在当时战火纷飞的状态下,西魏是军政合一的,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
【并且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
其中西魏,北周以及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国之一,而隋朝的始祖曾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秦王宫。
嬴政细细思索——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出将入相,领导核心……可真是够显赫的。
果然不管何时,这上层贵族阶层都始终是存在的。
只是“存在”是一方面,其“交替换代”又是另一方面了。
【所谓柱国,为春秋战国时楚国所设立,意为军队的高级统帅,两汉时取消,宇文泰再兴西魏时又重新设立。】
【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了八个人,这八个人分别是——
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为“八柱国家”。】
【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而从西魏到北周,隋,唐,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
【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
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
【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有学家指出,隋文帝时,关陇集团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而关陇集团在唐初时彻底消失,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汉朝未央宫。
刘彻不由得啧了一声。
听听,那什么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可尽是都出自这些家族,这哪里只是出将入相,称王称帝都也是他们了。
难怪后期要逐渐收拢权利,谁愿意自己好不容易登上的皇位,再被这些家族集团取代?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也是无可说些什么。
毕竟直至现在,这所谓关陇集团中人,已然是只占少数了。
而在这其中,不得不说也有他之想法以及作为在。
【好的,让我们把话题再拉回来。】
【到这里,李治“废王立武”,武则天成了皇后,便开启了“二圣临朝”时期。】
【——即武则天也逐渐参与到李治的政权统治之中。】
【最开始是显庆五年,即公元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便让武则天处理朝政。】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武则天对于唐朝政务的参与,便逐渐多了起来。】
听到这里,李世民不禁又蹙起了眉。
一是因为那什么“二圣临朝”。
可见这武则天开始掌权并参与政事,竟不是在雉奴之后。
二则是因为雉奴竟也是有风疾之症?
虽说先前从天幕评论区中获得过许多良方,但其中也有未详尽之意。
而现在天幕权限功能已暂时关闭,李世民想要寻得更多,竟是不知还有没有可能了。
于是一想起这里,便又是有些蹙眉烦心。
【简单举一些武则天逐渐参政和处理事务的例子——】
【如龙朔元年,即公元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李治采纳。】
【到四月,李治欲亲征高句丽,在武则天及群臣劝谏下遂作罢。】
【另外由于李治在位时期国力昌盛,武则天则积极劝其封禅泰山。
而封禅时本应先由皇帝初献,公卿亚献,但武则天认为,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
【所以武则天要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自己的婆婆,对此李治应允。】
【于是在麟德二年,即公元665年十月,李治率领文武百官,扈从仪仗,从东都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
【武则天则率内外命妇随行,当时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首领和使节,可谓是十分隆重并且轰动一时,也是由此,武则天的影响力便也一下子更扩大了起来。】
“代替公卿而由自己来充当亚献?”
听到这里,刘彻瞬间就笑了出来——
以孝敬婆婆为理由,代替公卿充当亚献。
啧啧,这理由倒真是找的好,找的“正当并且充分”,关键是那李治还同意了。
如此由那位唐高宗李治来祭祀昊天上帝,再由这位武则天亲自祭祀皇地祇等,其影响力可不就是一下大了起来。
【这个时候,每当李治理政,武则天便已然是——
“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
【而在李治封禅泰山,武则天充当亚献之后,于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则称为天后。】
【首先,我们从以上这些来看,其实武则天在当皇后时期,对于参与政事便很有想法,也可以说是有很积极的举动,当然,这其中必然是少不了李治的认可和支持,以及对其的放任等。】
【虽然《资治通鉴》记载称——武则天最初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而李治力排众议,坚持立她为后。
待到武则天得志后,“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李治不胜其忿,于是麟德元年,即公元664年,宰相上官仪请求废后,李治亦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
【但是在左右侍从及时奔告于武则天,即武则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自诉之后,使其“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李治又因为担心武则天怨怒,由此竟是哄骗她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所以尽管李治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但终究还是重视武则天的情绪占了上风。】
李世民:“……”
他实在是忍不住转头,看向被长孙皇后抱在怀里的李治。
这时候九岁的李承乾和八岁的李泰也都已经到了,两人也是不约而同的看向正嘬着手指的弟弟。
李承乾沉默不语,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
李泰倒是张了张嘴,好像想要说些什么,不过看李承乾不说话,他也就立即又闭上了嘴,最终什么话也没说。
这边李世民敲完李治的脑瓜壳,待李治哭着被长孙皇后抱在一边哄着后,便又转过头看向他的长子。
但这会儿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毕竟对于未来怎么是雉奴当上皇帝,现在他也是什么都不清楚,于是只能在心底叹了口气,只希望天幕在之后能够为此揭秘,这究竟是因为什么缘故,才导致未来竟是如此?
不过话说回来,他倒是没想到雉奴竟是也有治国之能。
李世民一边又是叹息一声,一边再凝神听天幕继续往下说道——
【废后的事情不了了之,所以之后李治对于武则天的参政,倒是没再有过什么。】
【然后就是封禅和称天皇天后等,不过这中间给大家科普一个点。】
【就是我国现在的著名景点——洛阳龙门石窟,其中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就是于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四月,由武则天以两万贯脂粉钱,资助僧侣历时三年九个月完成的。】
【后来武则天在执政期间,其宗教政策也是以尊崇佛教为主。】
【而且有记载称卢舍那大佛,其实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而雕刻的佛像,这其中也是有其政治意义在的。】
【于是在两年后的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其对政事的参与便更加顺理成章——】
【如还是这一年的十二月,武则天上建言十二事,便被李治悉数采纳,并且下诏颁布施行。】
秦王宫。
嬴政不禁对比了下之前那两位临朝称制的太后,想那吕雉和邓绥在当皇后之时,恐怕也不是没接触过政务,但和这位武则天一比,可真是骤然间就显现出了差距来。
当然,这其中就不得不说那位唐高宗李治,可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主要原因。
就……让嬴政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这怕不是个情种吧??
不过那武则天上表的建言十二事又是什么?
【说起建言十二事,是武则天提出富国强民的十二条政策。
该政策为普通百姓和中下级官员着想,为他们争得利益,赢得了绝大多数百姓和官员的拥护。】
【而这十二条,归纳起来是四大政策:一是富国强民,二是善用人才,三是笼络百官,四是提高妇女地位。】
【可以说,武则天正式步入政坛后,风波迭起,颇不平坦。
她耗费了很多心力来应付局面,而且自始至终把富民强国作为头等大事来完成。】
【但尽管如此,当时很多人仍是在诋毁武则天,说她阴毒,淫荡,意图夺取李唐的江山。】
【而且对其提出的“建议十二事”也不以为然。】
【然而这“建议十二事”的推行,的确稳定了社会,也造福了百姓,并且为后来一些执政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虽然对于这建言十二事,并未知晓全貌。
可是单听天幕总结出来的四大政策,便是忍不住为其点头。
富国强民,善用人才。
笼络百官,提高妇女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