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454节

作品:《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想到一直败多于胜的对外战争,还有日见艰难的民生,珍卿除了以作画排遣心中苦闷,下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要枉作忧思,等身体好了多做一些实事,也比现在胡思乱想来得强。
    三哥陪着珍卿吃完早饭,又要出门忙碌去了。珍卿从窗中看他稳稳走入南国的风中,跟廊下被胖妈带着玩的杜保堂说了两句话,又跟在柴棚中烤炭火的杜太爷和寿康姨姥老招呼一声,他撑起伞慢慢消失在大门外了,珍卿轻轻叹息一声才将窗户阖上。
    珍卿家里的人口其实还挺多的,杜太爷和杜保堂自然一早就在这里,杜教授在梁大有晚课也会在这留宿,改名叫谢智美的娇娇在梁大念数学系,入学没多久就自然跟着小姑小叔住。寿康跟他的姨姥姥也在一起住。如今萧涣贤、萧涣洁经常来吃饭也偶尔留宿,这么多人都在时家里着实热闹得很。
    鲁州教育名家萧鼎彝先生是当局教育部委员,他原本就想带着幼子幼女在港岛就学,后来据说看到谢公馆的事迹就改了主意,把幼子涣贤幼女涣洁送到梁州就学,自己也在梁州继续从事教育相关的工作,还受当局教育部的委托参与五校合并的事宜。涣贤跟涣洁都通过了梁大的入学考试,涣贤入的是数学系跟娇娇同系,涣洁入外文系珍卿若带课也会教她。
    郭寿康跟娇娇本就是性情相投的朋友,两人跟后来的涣贤、涣洁也很要好。他们四人性格竟然很互补的,原本内敛的会开朗些,原本天真的会伶俐些,原本娇气的会豪爽些,原本豪爽的会细腻些。珍卿经历巨变后暮气沉沉的心境,看见他们这些少年少女都会回春不少。何况婴儿杜保堂生来就喜欢人多,喜欢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陪着他说话玩耍。
    但杜太爷有时觉得不高兴,去年夏天时他们一大群人入住新居,家里行客坐客络绎不绝的,有生人不知道这一家主人之间的关系,难免有说错话闹笑话的。
    有个教外语的华侨教授姚西莲,去年初来做客鬼使神差地问杜太爷一句,为啥跟杜奶奶不住一个房间,是不是老两口子吵架了?杜太爷当时简直羞愤欲死啊,当着姚西莲的面霍然起身,就翻着白眼气咻咻走开了。那一天待到客人走干净了,杜太爷就咬牙切齿地找到珍卿,骂那假洋鬼子姚西莲妥妥不是好东西,还想让寿康姨姥姥搬出去住。珍卿自然不会赶人而惹寿康伤心,只好想方设法对外人说明姨姥姥身份,让杜太爷不再蒙受不白之冤。
    南国的雪终究成不了气候,珍卿在画室里清静地作着画,到中午雪就慢慢不再下了,地面上的积雪尚不到脚踝呢。
    中午,郭寿康在他的凤翔中学吃饭不回来——这是南迁过来的流寓人士新建起来的中学,三哥跟萧鼎彝先生、岳子璋先生都是校董。萧涣贤就带着娇娇和涣洁玩捕鸟,珍卿抱着杜保堂在一旁凑热闹,杜保堂这小捣蛋莫名兴奋得很。杜保堂总是不停地弹着腿嘎嘎笑,一有动静再傻的鸟也不会过来。不过虽然没玩出什么名堂,大家凑在一块好像也挺高兴。
    午后,杜教授从他城中家里打来电话,讲的还是已被安排在望城乡下的禹州亲戚。杜教授跟珍卿说,前几天杜太爷顶冒寒风跑到乡下,把明堂侄子的遗孀薛桂枝骂个狗血淋头,薛桂枝忍辱受气地平静了几天,今天还是又闹出事故了。
    杜太爷堵着门骂侄孙媳妇的缘故,也是说来话长了。
    珍卿一家到梁州秋城定居之后,珍卿想到以后若遇轰炸少不得要住到乡下,老家禹州会有许多亲友来投奔,像那些不工作的老弱妇孺们,与其住在城中生活成本老高,其实不如也住在乡下。珍卿就跟三哥说,要趁早拿些钱在乡下买些土地建房住。
    没想到三哥早把事情想在前头,他去年来往西南办企业就买了不少地颇。全面抗战爆发后谢公馆诸人南下,三哥买的地皮分给谢董事长、吴二姐、陆si姐办厂,给谢家亲戚和知交好友也低价转让不少。剩余的乡下地皮三哥全部用下建乡下普通安居住房,都是给自家人或来投奔的亲友住的。
    在珍卿禹州的亲戚们赶来之前,三哥统一策划的乡下安居房屋,去年秋天就已经开始动工了,因为房屋造得简约实用,在农历新年之前就造完了。比今年后知后觉想起来在乡下造屋者,省了许多物料和人工的费用。
    元旦以后,禹州的亲戚们经过长途跋涉,陆续到达了梁州的望城。战乱时有人替他们安排好居所,绝大多数人都是心存感激无有二话的,但也有挑三拣四不知好歹的人。
    譬如为找学生因公殉职的明堂侄子,他的妻子薛桂枝跟长女容华,以为到梁州后能跟珍卿一家同住大学里的房子,没想到却叫他们住到乡下过“苦”日子,初来乍到就暗责珍卿和杜教授、杜太爷只顾自己享受,却把自家亲戚撇在犄角旮旯里喝西北风。杜氏族中其他珍卿不大熟悉的男女老少,也有少数人不知感恩唯恐天下不乱,跟着薛桂枝一块挑三豁四的。
    珍卿养着身体不便多劳心动气,也想叫习惯靠人的杜教授担起该担的事,便将亲戚们的反应和无理要求,还有软硬兼施对付他们的办法手段,都条分缕析地教给杜教授和杜太爷,他们牢牢记熟适时表演出来就好——杜太爷现在精神头很差,珍卿还是把杜教授当成重点培养对象。而三哥就算再八面玲珑百般能干,珍卿也没打算叫他应对这帮亲戚,不是他份内的事他已经担待很多,再叫他跟那些不省事的杜氏亲戚磨牙,珍卿想起来都替他冤屈得慌。所以她一早就跟三哥商量好,没跟亲戚们掰扯好怎么安顿前,三哥不需要跟这些禹州亲戚照面。
    所以禹州亲戚聚集到珍卿家里时,三哥是不在家的,当薛桂枝那些人嫌乡下房子不好,珍卿连忙给杜教授使眼色。杜教授一开始对这些人好言劝解,说你们若是看过东洋人轰炸过的大城市,就知道若遇轰炸乡下反而比城市安全。东洋人的飞机炮弹也非大风刮来,他们的轰炸机攻击的还是大城市,毕竟人力资源和重要机构都在大城市。
    所以,珍卿他们自己家都在乡下建房,一应家私用品都是齐全的,就预备着若望城也遭遇轰炸,大家就可以高效率地避到乡下去。
    杜教授肃然地把话说到这个地步,聪明人早就明白珍卿一家人的良苦用心,可还有那等愚蠢贪叨者犹然不服。也是了,东洋人除了忙着在沦陷区进行奴化统治,现在轰炸的还是长水一线的重要城市,再向西南大不了就是轰炸西都恭州,一时还想不到轰炸偏僻的梁州首府。有一些自作聪明者,就觉得住乡下避轰炸是糊弄人的话,这种人怎么给他讲都讲不明白的。
    还好,杜氏本族的孙辈很多知书识礼的人,譬如向渊堂哥长子锦堂儿子的玉珪和王瑛,不愧是两任族长亲自培养的孩子。当薛桂枝母女和族中少数人还嫌怨乡下,玉珪便取出祖父和父亲的亲笔信和印鉴,说本族中不管谁触犯了族中的任何禁令,或私心作祟不听代族长杜玉珪的管理,可由代族长杜玉珪全权决定,收回族中给这个人的生活和婚嫁补贴,严重者甚至逐出宗族也在所不惜。
    杜玉珪是珍卿少年玩伴玉琮的亲二哥,年纪比珍卿大了七八岁,为人精明老练但作为次子一直未管族务,他虽然有祖父和父亲这两位族长的信鉴撑场面,族里偏枝晚辈的人马上就噤声消停了,像薛桂枝这种自恃是烈士遗孀又是长辈的,就很不把玉珪的恫吓放在眼里。
    其实,牺牲的明堂侄子也算教子有方,他家除了长女容华跟母亲薛桂枝一样品性,其长子玉琏、次子玉瑚皆是端方通达的君子,次女佩华也是秉性醇厚的正派人。
    其长子玉琏原是禹州省城银行金库主任,他现在迁到隔壁的象州省交泰银行管金库,隔着地域暂时倒管不着他母妹。而其次子玉琏师范毕业原在睢县教育局做事,珍卿准备把他安排进郭寿康上的凤翔中学教书——就是图他能够挣钱养家并就近管束家人。可是这天薛桂枝母女犯浑时,玉瑚跟堂弟玉琦、玉瑛等人,在外面搬行李上陆三哥找来的搬家车——他们准备马不停蹄赶到乡下的安居屋。
    薛桂枝的幼女佩华平常内敛寡言,先见母姐跟祖爷爷和姑奶奶一家胡缠,指望堂哥玉珪一出面她们就消停,没想到她们还变本加厉地闹腾,她又急又羞想拉母姐走开些,却被母亲薛桂枝乱骂道:“你个死尸自家挺着算了,我跟长辈讲话你岔个啥,你爸为了救三房的玉琦,自己个儿叫东洋人的大炮炸死了。他们赔不了我一个大活人的顶梁柱,好赖该赔我一副安身立命的家业,要不然这一大家子喝西北风嘞。”这一番话说得人人侧目,好像是珍卿一家叫他丈夫炸死了。
    佩华闻言脸皮都涨红充血了,情绪大爆发地颤抖着说道:“妈,你别胡扯八道了行不?你心里明镜儿似的,爸爸是为找学生才回永陵,他救玉琦哥是顺带手,当官的都说爸爸因公殉职要发抚恤金,你为啥还要牵三挂四的……珍姑奶奶一家能替我们想的都想了,能替我们做的都做了。他们是杜氏全族人的救命星,他们啥时候也不欠我们一个子儿的。爸爸被炮弹炸死了,你要找人赔就找东洋人赔,你跟姑奶奶一家胡搅蛮缠,你恩将仇报有脸见我爸爸吗?爸爸活着啥时不念姑奶奶好?你为啥要叫姑奶奶一家出钱出力,到头还只落得一个生气寒心——”
    薛桂枝被三棍子打不出屁的次女惊住,她下意识想像从前一样抬手就打的,被妹妹一同骂的容华也准备骂,就被羞怒不已冲进来的次子玉瑚护住。
    玉瑚看似内敛稳重实则嫉恶如仇,他脸色铁青地怒视母亲和大妹:“妈,我跟玉琏都做事拿薪水养家,容华不想做事就叫她早点嫁人,佩华立志将来毕业也出去做事。爸爸这个顶梁柱说是死啦,可家里两个儿子能养活你,佩华一毕业就是三个人养活你。姑奶奶一家给办了做家的现成家当,还把我的工作佩华的学校都找好,你若是还想人心不足蛇吞象,带契我们在亲戚长辈面前丢人现眼,叫我跟玉琏和佩华永世抬不起头,我们何苦留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们一家齐齐整整重新回永陵,让东洋人带我们下去找爸爸,一家人死个全乎也算干净啦!”
    玉瑚这趟话更把薛桂枝和容华说蒙,薛桂枝上来对玉瑚又捶又打,一边嚎啕一边大骂:“你这个杀千刀没良心的,你当我这是为了谁个嘛,还是为了你们四个好娶好嫁……”玉瑚和佩华又表态绝不做寄生虫,将来总要靠自己活出个人样子的。
    珍卿事后才听长房的玉瑛说起,说他这二婶薛桂枝和容华作派难看,一路上总是贪占贪吃、抱怨连天,别人的忙不想帮自己的事不愿干,坐火车时大家让给杨家长辈的卧铺,她们动不动想占住图受用……不过碍于她丈夫死得英烈,孤儿寡母确实堪怜,她家的次子玉瑚和次女佩华也通情达理,大家一路上忍着不说什么。这母女二人到梁州能闹这一出也不算新鲜。
    而杨家姑奶奶一众人就很省事,珍卿他们如何安排他们都接受——其实是因为杨家的长辈多数来了,有长辈坐镇小辈就绝不敢作乱。珍卿想请姑奶奶跟三表叔,好歹在自己家里待一阵,但他们不愿在这里给珍卿一家添乱。说起来姑奶奶心里也有无穷伤心:一则她是被儿孙强拖南下的,二则二儿子和二儿媳都留在那里了。若衡表姐和昱衡表哥两家人,也为独独父母留在老家彷徨伤心着。
    杨家大房、三房和其他表姑,男女老少也来得挺齐全。杨家大房的若云表姐也过来了。若云姐早几年就跟丈夫若即若离,长年带着儿女住在杨家湾的娘家,此番她丈夫欲带家人南下港岛,托人问她的意思,若云姐终究带着儿女跟父母兄嫂南下了。
    唯独向渊堂哥和锦堂侄子、玉璋侄孙,这几个珍卿最尊重最关切的人没有出来。尤其族长一系的长子长孙玉璋,原本是被向渊哥和锦堂侄子当作下任族长培养的,想也知道在他身上倾注多少心血。他祖父和父亲原意也叫他走,他说没有抛弃父祖两辈自己逃命的,还说将来无论祸福休咎,都必须永远尽孝父祖亲长的膝下。
    杜家庄的南下队伍临行之前,玉璋曾把老母妻儿交付弟弟玉珪,说他把玉珪对上两辈的责任一并担下,也烦玉珪把他对下两辈的责任也一并担下,可怜他们的母亲跟玉璋的老婆死活不愿离开,终究最后拗不过她们。
    成为代族长的玉珪责任重大,路上除了保护自家妻小跟侄儿侄女,还要周全杜氏老少与相关亲属的安危冷暖,终于来到望城时黑瘦得像个烤糊的玉米。珍卿私下里先跟他谈话的时候,感觉他走路都像飘着似的,很想先给他这个代族长看看病,但是玉珪坚持说不用。
    刚才薛桂枝跟容华胡搅蛮缠,玉珪表明态度却没被薛桂枝放在眼里,他也是暂时忍气拉着孩子们坐在一边,细心地给怀里的小侄子揩鼻涕,还柔声问依偎在身边的侄女饿不饿,让他老婆怀里的小儿子都吃味了,一直嚷嚷着要爸爸抱,许久才被妈妈哄息了声。
    眼见杜氏本族的闹剧似告一段落,但珍卿很清楚杜玉珪原不是族长的接班人,若不立威薛桂枝这些人以后还敢闹事。看着其他男丁又到外面搬行李,珍卿就给杜教授使了个眼色。
    杜教授清清嗓子又说了一件大事,就是把给老家亲戚们在望城乡下备的安居屋,建房所需要的土地、人工、物料,统统当着亲戚们算了一笔细帐,又说要按照三哥向自家亲戚转让土地和房屋的折扣,给禹州老家的亲戚也打了一个大折扣,并叫各家把这笔钱付给珍卿夫妇,若不想付则可以另择良屋赁了居住,或者自己另买好地建房子也行。原本吧,这样算账的话叫杜太爷来说更有份量,可惜老头冬天精神不好,现在正搁自己屋里睡觉呢。
    这些禹州投奔来的亲戚没想到这出,倒是杨家姑奶奶一点不打马虎眼,立叫长子把她儿女六家人口的住房算清楚,当场将一千八百块钱点清楚交给了珍卿。紧接着,向渊堂哥家的长房和三房都交了钱——三房的玉琦和宜椿姐弟没这么多钱,是长房的玉珪先帮他们垫付。如玉珪的姐妹和姑姑家也都是自己付钱的。
    二房玉瑚和佩华要给钱薛桂枝不让,杜教授这面唧唧的性格表演久了心力就不够。珍卿按一按总觉得缺口气的胸口,平心静气地说叫薛桂枝一家最后选房。薛桂枝争嚷了几句见没有人理会她,扯着嗓子嗷嗷哭,一会喊老公一会叫儿子女儿,说大家都欺负她一门孤儿寡母。至于其他杜氏族人有钱的也给钱,没钱或者不想给的就想拖延赊欠,或者跟人口少的人家先挤挤住着。
    其实三哥监造的望城乡下安居房,大房型的住一家子孙繁茂的大户足够了,里面一应日用的家当也给办好了。珍卿一户平均只收他们三百块钱。三百块还不到杜教授一月的薪水,在这物价飞涨、住房紧张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上好大房屋,只收三百块几乎就是免费附赠,而且还会负责把土地房屋的转让手续样样办好。这点便宜都要占也不必跟他们客气了。
    珍卿低耗能地唱了这一番白脸,转头跟代族长杜玉珪交代:“虽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族人繁盛总要各奔前程各自负责。可是族人若不能做事自给,非要附族而居也并非不可,但附族而居该守的规矩也要守,谁也不能说只想着占便宜不尽一点义务。玉珪,你既然是光明正大接了信鉴的,在族人面前就得拿出代族长的样子,说出的话就得是一个唾沫一个钉,族人不守规矩该怎么罚怎么罚,这样他们才能长教训少犯错误,族人聚居在这异乡才不至酿出大祸……刚才那些闹事不服管的人,你预备就这样算了吗?这种事若在族里,你祖父、父亲、长兄会怎么料理?”
    作为杜氏代族长的玉珪站起来,恭恭敬敬地站到珍卿和杜教授面前说:“临行前祖父曾经有言,不守杜氏规矩者不得附族而居,屡教不改者可逐出宗墙。”二房的薛桂枝母女和闹事者脸色骤变。
    珍卿正准备跟玉珪唱和着再加一把火,倒是郭寿康扶着杜太爷走进来,杜太爷拿眼溜了一圈他的族人,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说:“向渊那二房的明堂死得节烈,按老礼儿是有资本跟祖宗一块受祭的,可他门里出了个败家婆娘败家妮儿,跟祖宗一块受祭要是保证,我看就不能叫她们附族而居了。”
    杜太爷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虽说也大杀了闹事者的威风,但是跟珍卿预定好的计划不符。她最终还是跟代族长玉珪示意一下,玉珪这才看着自己的族人说道:“我们临走之前,我父祖有一笔安家费给大家,每个有儿女的一户是一百五十块钱,杜氏其他人都能得这一百五十块,族长一系的二房和其他闹事者没有。”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哗然了,薛桂枝本来还要冲口叫嚷,被她儿女强硬地拉出去了。
    该排演的戏排演得差不多了,珍卿才平平淡淡地作总结陈辞:“好叫各位亲长晚辈晓得,我是出嫁女,族里多少章程我不晓得,我自己的正务杂事也多得很,无暇总为你们调停纠纷。向渊堂哥和锦堂侄子为杜氏一族竭心尽力,劳苦功高,也是先祖跟族老公选的掌家人,而且时逢乱世有非常之事,他们指派谁来在这异乡管理族人,你们就听谁的吧,若是不听就各奔前程、自谋生路。”杜教授和杜太爷也很配合地附和了几句。
    直到这一会儿,比较置身事外的杨家人就有人明白,今天这一出是珍卿祖孙三人跟玉珪商量好的,拿着杜氏族里的
    出头鸟给人心不定的族人立规矩,也是给杜玉珪这代族长在这里立威严的。
    对于杜家有些人的贪婪表现,珍卿说不上多失望多难过,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她也晓得,她预料到会有人心嫌不足,是以早跟相关人员想了法子应对。其实,向渊堂哥家里的后辈大多明事理,有这些贤明知理的上进后辈,珍卿也就放心他们管理族人了。
    去年回乡省亲离开杜家庄时,向渊哥交给了珍卿一点家当。她等到在象州做事的玉琏也过来,就把这点家当郑重交给向渊堂哥的第三代——大房的玉珪、玉瑛,二房的玉琏、玉瑚,三房的玉琦,过继到四房的玉琮杳无音讯,现在也不必谈他。现在正值非常之世,杜氏子弟要学会自己应世从时,安身立命,如何运用手里的银钱保存家族,也是须林他们亲自研磨的一门课程。
    珍卿夫妇给其他亲戚换的黄金等,也都私下里把实物或凭扰交出去。他们夫妇半年前在海宁兑换的,按当时汇率比现在换得多,大家倒都只有惊喜没有意见。
    三哥早租了汽车分批送亲戚走,乡下新造的宽敞安居屋就算不是美伦美奂,也比周遭的土砖草房强得多。心存感恩的亲友自然没有不满意,尤其杨家姑奶奶那边原本多居于乡村,常与庄稼土地为伴、草木花鸟为邻,看着周围还有闲地能种蔬菜庄稼,其实都颇感喜出望外。
    再说回腊月中旬的这个午后,杜教授从家里给珍卿打电话说的事,起因就是薛桂枝一家最后选房子,她老抱怨剩下的房子离河近潮气大,又惦记把那一百五的安家费要到手。不但代族长杜玉珪不理会她,珍卿和杜教授、杜太爷都不理会她,她免不了在家咒骂珍卿祖孙三代,被杜氏族里一个好事之徒传给杜太爷听。
    杜太爷前天跑到乡下薛桂枝家门外,拿着珍卿送他的阴沉木龙头拐杖,把薛桂枝家的大门打得梆梆响,薛桂枝吓得躲在房里不敢出来。
    也真是杜太爷辈分大词汇多,肆无忌惮地把薛桂枝骂得狗血淋头,连带着把其他人也敲打一遍,说他们家珍卿一小太过慈善,只受了有些人针鼻儿大的好处,那就跟诸葛亮遇见了刘玄德,活活快把他们妮儿累掯死了。为了给他们操这些狗屁倒灶的闲心,妮儿生了保堂该保养没好好保养,累病了这半年都在床上躺过来,还有不得好死的下流秧子天天烦累她。杜太爷扬言谁敢再拿鸡毛蒜皮的事烦她,就用这龙头拐杖打断他的狗腿。
    周遭的土著街坊听得也是稀奇,虽说禹州话听得半懂不懂的,也晓得这老头是来骂薛桂枝的。然后吧,族里族外的人都在传薛桂枝的闲话,甚至有人说她把自己丈夫克死的。
    杜太爷浑不吝的名声族中皆知,若他没有珍卿父女为依仗的话,也就是一个疯疯癫癫的糟老头。可这老头子没本事却有福气,养个儿子是个大学教授,娶个儿媳妇是高门富豪,孙女跟孙女婿更加了不得,老头儿这背后阖家的人物谁也惹不起。所以别说他堵着你门口骂你,就是冲进你家里打你个人仰马翻,难道你敢真生他的气真治他的罪?
    结果就在昨天,薛桂枝闹了一出上吊自杀的戏。杜教授打电话来问珍卿的意思,看要不要他们父女出面慰问一下。
    珍卿才画了一幅慕先生的肖像画,感受心情的恢复和身体的春机,很不耐烦搅缠到那些琐事中,叫杜教授最好也别去。
    珍卿知道薛桂枝也是念过书的,小时候在明堂侄子家看的弹词传奇、西洋小说,多是薛桂枝买来打发辰光的。也许是明堂侄子做丈夫太好,从来没有叫她操过多余的闲心吧,纵容了她性情中有缺憾的方面。可她身边毕竟还有三个儿女。
    珍卿找时间跟她的好儿女谈了,说给他们家没脸面是不得已的事,毕竟不按下出头鸟代族长就是摆设,以后族人不受约束更容易出乱子。她告诉玉瑚和佩华经济上若是拮据,私下里尽管向她开口,只是不可以叫他们母亲和其他人晓得。
    之后,珍卿就按部就班地放大“梦境系列”,三哥看她身体和精神好了不少,难得出了一趟远差。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5-10 20:23:18~2023-05-11 20:16: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paddy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29章 山水新园容旧人
    三哥出差的某一天中午, 杜太爷、寿康、杜保堂等都睡了,娇娇在珍卿房里看她的素描,珍卿在看三哥从蜀州的来信。三哥说在蜀州遇到失去音讯的唐经理, 他那一大家子南下时有死伤和走失的,好在唐经理小家里都还健在。三哥欣悦之情溢于行间, 言道叫唐经理还给他做经理。
    不单是唐经理的事让三哥高兴, 三哥和岳先生在梁蜀两地的日用工厂, 虽说难免受苛捐杂税的影响, 也确实养活不少本地的闲置劳力。三哥这次出差不知谁传他过生日, 厂子里的工友凑钱买肉买蛋并采蘑菇,给他做了一碗丰盛的寿面。也许是他们往寿面里放的东西太庞杂,三哥吃完那碗寿面闹了一天肚子。可他说他的心里是和暖的, 有人向他证明他做的事有意义,即便头顶悬着失败的噩运他也认了。
    娇娇在一张张翻着珍卿的素描本,她好玩地用食指、拇指快速翻页时, 然后又惊喜地跟珍卿演示:“小姑, 你看这样翻看就像动画片, 听说动画片就是画许多图,一张张拿摄像机拍下来的。真有趣, 小姑, 你画这么多张都放大吗?”
    珍卿闻言否定道:“全部放大上色旷日持久,这个学期总要给学生带课, 若艺专也并进来事更多, 若讲哲学还须自己编讲义, 事太烦人太累了。”
    娇娇便理解地点点头, 把下巴搁在小姑肩膀上, 满脸思虑的痕迹, 思虑过后又闲谈道:“小姑,我听涣洁说,她们同寝的人结伴上课、自习、阅读,还常常谈论家乡和经历,嗯,还议论跟男孩子的交往。小姑,我是否也该合群一些,搬到大寝室跟她们住?”
    珍卿看娇娇认真向她寻求建议,只问了一句:“你觉得涣洁怎样?好相处吗?”娇娇匀净的嫩脸又生思虑,然后冲珍卿点点头:“好相处,她的天真是真实的天真,伶俐也是真实的伶俐,她哥哥性格很像仲礼,都挺好相处。”珍卿摸摸她绑辫子的粉纱巾,微微笑道:“我听说女寝室床位空得多,若涣洁寝室有空闲,我看你不妨先跟她住一起。”娇娇就温婉可爱地笑了。娇娇说涣洁有真实的天真,也许是不满自己的心思重吧。
    将要过农历新年的时候,三哥安排好一切从蜀梁边界回来了。
    一天午饭后散步完,珍卿跟三哥一块午睡,睡醒俩人躺在床上谈一点事情。三哥说,南洋华侨赈灾爱国会的曹惠祥先生,说准备向国内捐献大批急用物资。三哥一听就敏锐地想到一问题:
    “大宗物资以货船运进国内,分流运往各地就很难了。航空运输只管军方政府的紧要物资,陆路运输上铁路和公路是大动脉,但多少地方还没有通铁路呢,汽车、卡车就是公路运输不可缺的红细胞,可是中国目下紧缺汽车司机,还有会修汽车的技术工人。我跟曹惠祥先生提议过,应该先建一个汽车学校,培养汽车司机倒无须太久,汽车技师耗时自然久些。现在西南涌入大量青壮劳力,多少人没有职业不能养家糊口,上了汽车学校一旦出师也算就业了。建汽车学校是一举数得的事。”
    珍卿爬起来惊叹地看着三哥:“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忧国忧民,精准务实,还属三哥最厉害。”然后,她抱着他脑袋亲了三口,颇像杜保堂平常亲人的架势。
    这种亲昵把三哥哄得很高兴,起来给她倒了一杯温蜜水,坐在床沿看着她喝慢慢喝,抚着她揉乱的头发歉然道:“只是,若是如此我又不能在家陪你,今年你也要忙起来,还是要自己照顾自己。”
    珍卿慢慢喝了半杯蜜水,笑道:“三哥,如此时局之下,我们能做的事尽力去做,做到俯仰无愧是毕生追求。虽说难免夫妻分别,只要不是长久的,相比多少人已是万幸。三哥,你要做事安心去做,家里这么多人陪着我,娇娇寿康他们也当用了,你也不必太挂心我。”
    说起来,他们多少亲戚和相识去了港岛、美国,他们谢公馆却无一人战时离开中国,并非他们没有条件去,而是不愿意离开母亲之国,去到他乡做人家的二等公民。别人也许能安心在异国隔岸观火,他们怎能跑到他乡高卧享福,寻常地议论自己的同胞有多不幸?
    今年过年吴祖兴从港岛来信,难得有点做儿子做兄长的样儿,盛邀他们所有人去港岛避难。不过大家最终都是婉拒的,连最不喜欢梁州生活的四姐,都因担心丈夫没接吴祖兴这一茬。
    四姐如今为人处事好得多了,跟夫家的公婆妯娌相处得也算不错。只是经历不同难免观念不同,多少还是会有一点不愉快。譬如四姐某次穿镂空连衣裙,再穿一件很时尚的人字呢大衣,就要美美地出门逛荡去,她婆婆和做管的姨婆婆死活拦住不让出门。两拨观念不同的人争来争去,其实谁也说服不了谁。四姐脾气惹急了是很厉害的,大过年竟当着亲戚给婆婆难堪了。
    谢董事长和吴二姐都不惯她的脾气,说老一辈生活习性已经养成了,便是事有不对话有难听的,也不要当众跟长辈对嘴对舌地争执,有些龃龉纠葛不当众撕撸开来,双方感情就有转寰的余地,让老人当众难堪怕会积下矛盾的。
    一大家人在梁州过头一个农历新年,大家难免也念叨起国外的元礼、仲礼和小庄。仲礼前年差点害了小叔小姑,据说近年性格沉稳了很多。元礼来信说准备在美国结婚,对象就是宾大的那位女学生顾问——大元礼九岁的班克曼女士。
    小庄医学院毕业就想回国来,他的密友许怡珩小姐也愿同行,可赵姐夫觉得国内兵荒马乱,而小庄一直嚷着想当军医,赵姐夫便跟大家一起配合着哄小庄,说国内疫病横行、战场伤员累万,多少小伤病的人就因缺少医药,就白白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却小庄借着国外的好环境好实验室,多研究一些利国利民的平价药。
    ————————
    乐笙自述:
    我跟易先生的渊源开始很早。譬如孩提时候姑姑乐嫣在培英女中,学了中西歌谣回来便乐意教我,我至今仍能哼唱那些忧郁或轻扬的曲调。但我幼时只以为西洋人才有情趣又懂感情。
    念初中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才晓得多少脍炙人口的歌谣,都是从易先生所在的谢公馆流出,听闻易先生与其夫兄常爱作新词谱新曲。自此热衷于听易先生的曲子,也广泛阅读易先生的文章作品。
    包括易先生留学时的一切作品,国内报纸只要转载我都要做成剪报,困顿自苦时常诵读于枕下灯前,如此我在沉闷可憎的旧式家庭中,才未堕落得像父母一样吃鸦片烟。
    我对于人间真善美的体会,亦跟易先生的《葫芦七子》有关。我收集的各版本《葫芦七子》,最初总愿拿出跟我的小朋友分享交换,这种自发的愉快是下意识的选择。
    我家原来的门房做过木匠,他用木楔给我组合一套葫芦七子,我觉得他待我比亲祖父还好。有年冬天他风湿病严重得难以走路,我就用零花钱买活络油和五加皮酒给他,他高兴得喜极而泣,并夸赞我将来必定有出息。我在这种夸奖中拿起大娃、二娃,天真地告诉他,活络油和五加皮酒就是凡间的神瀵之泉……
    我在艺术审美上的追求,亦受易先生作品潜移默化的熏陶。我少年时就懵懂地感觉到,易先生对一切艺术形式的追求,都教人以务实的态度看待世界与人,她的文章和绘画始终关注广大的底层人——在人们眼里隐形的劳苦大众。
    十一岁时,我经历了家庭的改朝换代,家里财权由继祖母把持着,在年节的零花钱也少得可怜,可是还要节衣缩食买易先生的作品。
    我十四岁那年,易先生之父为她出版《易氏留美文集》,国内每出一版即被抢购一空。市面上的翻印品泥沙俱下,然而销量皆可谓惊人。我曾闻易先生不喜人翻印她的书画,便不惜花光所有的零花钱,等候许久买了正版的《易氏留美文集》。
    后来,易先生的新写实主义画册运回国,我学校有家境优渥的同学抢先购得。我观那画册用色鲜丽逼人,构形浑然天成,人物栩栩如生,情感呼之欲出,精良得让人生出强烈的拥有欲望。我省下两月早餐钱终于够买了,可那样精美的画册才回国就销空。我为此躲在房中哭泣不止,祖父便说我号丧咒他而打我。姑姑乐嫣为我跟祖父大吵一架离家了,数月后给我寄来易先生的画册,虽非崭新的也是我的爱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