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136节
作品:《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嫂子,是我。”
“我还以为是我听错了。”木氏过来开门,“大黑子不在家,爹娘跟你大哥去地里干活了,家里就我跟豆姐儿,怕有人闯进来我就把门杠上了。”
“是该这样,住在村头有些偏,这段时间来卖鸡鸭的外村人也多,难保有揣着歪心的。”杨柳挎着两个包袱进去,小声问:“豆姐儿睡了?”
“睡了,每天这时候都要睡一会儿,还是你家罗婶子教的,白天按点睡到时辰喊醒,养成习惯了夜里不闹觉。”
“给豆姐儿送些冬衣和鞋袜。”杨柳把包袱放桌上,“我就不坐了,还要回去盯着,免得有卖鸡鸭的来了家里没人。”
屁股没落座就要走,木氏也习惯了,转身又送她出去,跟小姑子住一个村,一天能走几个来回,时间久了也不是娇客了,她也不怕薄待了回娘家的姑奶奶。换成大姑子不成,非要拉扯几番说尽客气话。
大门再次关上,木氏回屋解开包袱,小袄棉裤都没下水的痕迹,料子好棉絮软针脚细密,线头都埋在布下面,就是她这个亲娘亲自动针线都做不到这么用心。她想豆姐儿是个有福气的丫头,从小就不愁吃穿。
路上的公鸡突然嚎了一嗓子,村里的其他公鸡听见了也扯着嗓子回应,就连山里隐隐都有鸡叫传来。杨柳背着手走到家门口,宰鸡鸭拔毛的人已经在干活了,毛发油亮的肥猫守在盆子边上,等着吃鸡屁股鸭屁股。
“你下午去地里吗?”春婶从熏房出来,解开头巾掸烟灰,“你要是不去挖红薯就看着熏房里的火,我去地里干活。”
“行,那你过去。”杨柳捡了几片完整的银杏叶进屋做书签,青黄不一,不用加工就是一副色彩秾郁的水墨画。
每过小半个时辰,杨柳去熏房添一次柴,水分未干的松木里掺一些绿意尚存的艾蒿和野菊枝叶,炭火覆上黑灰再撒一层陈皮或是晒干的菊花,浓苦又清香的烟雾袅袅升起,升腾至屋顶,熏染着松板墙,再一丝一缕的用余热缓缓浸染油脂尚存的皮肉。
马蹄和车轮声滚滚靠近,提着一串鸡鸭去计数的妇人冲屋里喊:“柳丫头你出来看看,你家好像来客了,马拉的车。”
杨柳放下毛笔,冲面前的嫂子说等一声,她大步跑出门,看到充当车夫的姜长威。
“三表哥。”她喊一声,见车里的人拉开车门,她走过去说:“我猜就是你们,今天在镇上碰到我姐了。”
“晌午在你姐家吃饭,晚上就来你家。”三表嫂跳下马车,夸张地深吸一口气,“盼星星盼月亮,我可算又过来了。”
“来了就多住几天,就你们俩?荟姐儿没过来?”杨柳往车里看。
“谈正事,没带她。”姜长威卸了马车,把马拴银杏树上,问:“阿石呢?不在家?”
“去犁地了,到下麦种的时候了。”杨柳想了想,先拆了门槛让人把木篷车拉进院子里,“不是外人我就直说了,表哥表嫂你们自便,家里的人都下地挖红薯了,我正忙着给人计数算工钱,就不招待你了。”
“你忙,你家我熟,不让你招待。”三表嫂熟络地说,她也不进屋坐,去看看晒太阳睡觉的猫,牵马出村去吃草。
“你知道她家的地在哪里?”姜长威跟上去。
“不仅知道,我还下地割过稻子,还拔过花生。”出了村就看到在地里吃草的几匹马,三表嫂松开马缰绳,黑马咴咴两声,撂着马蹄欢快地跑过去。
“这些老马来这儿过得还挺好,肥了不少。”姜长威扫一眼,都是叫得出名的老马,有两匹只比他小两三岁。
山脚下的橘子树挂着黄灿灿的果子,在这干燥的冬天,看到这个嘴里就泛口水,两口子本来打算去地里的,这下直溜溜往堰坡上跑,惊得在地里吃杂草的鹅嘎嘎叫。
“真甜啊。”三表嫂现摘现吃,“一点酸味都没有了。”
打过霜的橘子甘甜,水分足果味浓,一旁的石榴树也是,裹着厚实的皮,里面是鲜红的石榴籽。姜长威摘了用衣摆兜着,说要给家里的孩子带回去。
刘婶从山里跑出来,刚准备喊一嗓子认出了人,她喘着粗气说:“我还以为哪个贼这么大胆,吃了还兜着走的。橘子皮别扔,带回去扔熏房里熏肉。”
她看不是贼就准备回去了,“不跟你俩瞎唠,我还要去捡鸡蛋。”
摘果子的俩人把橘子和石榴放灶房里,跟进松树林去满山捡鸡蛋,捡了鸡蛋又跟着魏老头剁红薯藤去喂猪,然后在猪槽里看到一段蛇头,姜长威还好,他媳妇扭过脸就呕了一声,手软脚软的。
“我只见过野猪吃蛇,”姜长威好奇地瞅着这群黑毛猪,“它们也吃?”
“吃,什么都吃,入冬了蛇冬眠,被它们扒了窝就进猪肚子,除了喂些食,它们也算得上野猪了。”魏叔把四筐红薯藤撒地上,拿起锈迹斑斑的铁锹敲石槽,在各处活动的黑毛猪听到声麻溜跑过来。他瞅了眼面色卡白的妇人,没好说这些猪比野猪肉好吃,劁过猪蛋肉不膻,每天喂食比野猪的膘厚实,在山上跑又比圈养的猪肉紧实。
“阿石说再有一个月就杀猪,到时候你们过来吃杀猪菜。”
“不不不,”三表嫂忙摇头,她怕蛇。
魏老头看出她的未尽之意,偏过头笑两声,说:“山下的鹅是捕蛇高手,不过它们不吃,都便宜了鸭子,山里的鸡也吃蛇,最爱细条的小蛇,吃过蛇的鸡鸭,它们下的蛋最香。”
三表嫂:“……”
看过猪又去西山看羊,姜长威在山上跟老镖师说说话,聊聊近况,等下山的时候天色已经昏沉了。程石找过来时,这夫妻俩还在林子里逮兔子,兔子洞挖得能蓄水了。
“你俩挺会玩乐子啊,”程石朝他表兄招呼了几拳,“难得来一趟也不下地去帮我犁地,面都没露。”他回去了杨柳问他表哥表嫂呢,他还纳闷哪来的表哥表嫂,他连影子都没见到。
“本来是想摘几个橘子就去找你的。”姜长威格挡住挥来的拳头,摇头啧啧几声,没话可说。
三人一块儿下山,拿上灶房里的橘子和石榴,这时天已经黑透了,靠近水,冷湿湿的寒气逼人打哆嗦,下露水了,路上的杂草都是湿的。
“这次过来住几天?帮我犁了地再回去?”程石问。
“你表嫂要在县里开个绸缎铺,先从你姨姐那里拿货试试,打算的是明天就回。”
程石“噢”了一声,他不懂卖布的,也没多问,只纳闷怎么还从镇上拿货,镇上的都是从县里拿货。
家里已经做好了饭,煸了鸭肉炖了罐熏鸽子,还有一锅萝卜炖大鹅,麻雀卤了油炸,骨头都酥了,屋里香气四溢。
青莺被保母抱着,奶娘一勺一勺喂她肉糜,她的嘴张得大大的,恨不得一口把勺子都含进嘴里。
掀开门帘,一股热气扑散身上的寒气,屋里燃着几盏灯笼,桌上白烟缕缕上升,被门口吹进来的一股寒风刮歪了方向。
“你们俩就在山里转了一下午?”杨柳喊人端热水,“洗手吃饭吧,吃些热的驱驱寒,山里寒气重。”
程石抱来酿的糯米酒,没添果子没加糖,有股子辛辣味儿,一口肉一口酒,再好不过的滋味。
三表嫂看到锅里的肉想到下午时魏叔说的话,一时不敢动筷子,她男人直接挟了几筷子麻雀肉到她碗里,“啃吧,这个指定没吃蛇,往后你就吃素算了。”同时给其他人打眼色,挟了个鹅腿啃得香喷喷的。
杨柳笑,让程石去抱枇杷果酒来,放炉子上热了片刻,递给三表嫂让她润嗓子,几杯下肚她脸上就上了色,主动去挟鸭肉吃。
“别说,这肉是真香。”她满足地说:“吃过蛇的鸭子就是不一样,肉又弹又嫩。”
姜长威拍腿大笑,说:“明天我走的时候给我搬坛果酒,羊再给我逮一只。”
程石不乐意,“活儿你没给我干一点,搬东西倒是不手软。”
“亲兄弟,说什么外道话。”姜长威端起酒碗,“来,三哥跟你喝一个。”
……
果子要摘,活鱼要逮,羊拎一只,活鸡活鸭活鹅也拎上五六七八上十只,鲜蛋自然不能漏,对了,还有红薯,红薯也扛两袋,最后酒坛子搬上车。
姜长威在闹人的咕嘎咕嘎和咩咩叫声里,笑眯眯说:“兄弟,杀猪的时候可要提前十来天捎封信回去,哥哥腾时间来给你帮忙。”
“帮忙吃?”程石扭过头,示意他快滚,土匪进家了。
等车马走了,他赶着马车跟上,出了村手上打拍子哼小曲,这种有来有往的感觉真舒坦,他就是回家拿再多,也没了被照顾的不自在。
作者有话说:
别急别急,最少还是有三四五六万字的
第一百五十八章
走到镇外, 姜长威探出身朝后比了个手势,拉着马缰绳拐上小道,打算沿镇外绕道出镇。程石等马车拐过去了, 他直行往镇里走,嘱咐道:“得空了你帮我往沙河跑一趟, 喊上大哥, 帮我把沙价压一压。”
“记心里了,走了啊。”
三表嫂艰难的从车窗探出脸,跟杨柳说:“打算什么时候回去?今年过年回家过吧?”
“回, 青莺又大点了,不怕颠簸。”至于年前什么时候回去, 杨柳不确定,山上山下, 家里家外,虽然都不缺人看管,但也离不了做主的人。而且种上麦后等村里的人清闲了,也要着手拉沙修路, 这事更离不了主事的。
镇子边缘是低矮的房屋, 杨柳在一条杂乱的巷子外面下车, 落地站稳后拍了拍手上的灰, 说:“你先过去,等牌匾做好我直接拿着东西过去。”
程石往巷子里看,不时有妇人和小孩进出,想着青天白日也出不了啥事,他点了下头离开。
巷子两旁的院墙矮, 走进去也不阴冷, 门外扫地的妇人扭着脸盯着杨柳, “你找谁?”
“老木匠。”杨柳脚步没停,“我找他帮我刻个牌匾。”
“死了,早一个月前就死了。”妇人把灰扫到墙根,拎着秃毛扫帚进屋。
杨柳脚步顿住,想了想准备离开,转身时余光瞥到一个人,身形挺眼熟,正巧他也侧过身。
张大刀怔了一下,冷硬的表情随即破裂,大步过来笑问:“我还以为是我眼花看错了人,你怎么会在这里?程小兄弟呢?”
“程石先去鱼馆了,我来找木匠打个牌匾,这家的嫂子说老木匠一个月前已经死了,正想走的看见了你。”杨柳解释,她没问张大刀怎么一大早出现在这里,转身往巷子外走。
她没问,张大刀也没解释,两人一前一后往巷外走,随口搭着话,走到岔路口了才分道而行。
程石看到杨柳两手空空走来,还一脸的兴味,等摊子前没人了,他走到一旁问:“要说什么?我看你快憋不住了。”
杨柳兴冲冲跟他讲找老木匠没找到反倒在巷子里遇到张大刀的事,“你说他是不是在那里养女人了?”
“不可能。”程石下意识反驳,“那破落的巷子,他又不是缺银子的人,哪会把女人养在那里。”
“那这一大早的,总不能是早起过去看望哪个旧仆。”杨柳嘀咕一句,看有人来了,她拿着草兜去招呼客人,也不再多想。
程石倒是陷入沉思,他想到了携款跑路的黄传宗,心里估摸着人七成就关在那破败的巷子里。到了辰时末,他准备收拾东西回家,看到张老头背着手过来,心里的猜想得到了肯定。
不过黄传宗是死是活与他无关,程石只当不知道,话里话外丝毫没漏口风。
“你家食馆打算换个牌匾?挂上去才多久?”张老头问。
“不是,是想在门外立个木匾,告知镇外的人这里收鸡鸭鹅和麻雀兔子,有些人连镇上都少来,再让他找去村里实在是为难人。”程石仰头看屋顶,突然觉得在屋脊上立杆旗帜似乎更合适,也不用写什么字,若是有人问路,瞅着鲜艳的旗帜就能找过来。
“连路都不认识的你以为他会认识字?”张老头笑。
“是我想岔了。”程石承认,“不跟你说了,我有事要出去一趟。”
他跑去胡家绸缎铺,选了块儿正红色的棉布,让绣娘裁剪锁边后缝在竹竿上,之后找人借了木梯自己爬上屋顶。
“这是干什么?”过路的人问杨柳。
“收鸡鸭鹅和兔子麻雀,跟镇外的杨家庄是同一家的,距离远的可以在辰时末之前送这边来,一样的价钱。”杨柳解释,“老叔,要是有人问帮忙说一声。”
“什么价?”
“跟镇上的一个价,有多少收多少。”
“我们村正好今天有挑了公鸡来卖的,我去给她说一声。”男人步履匆匆跑开,嘴里嘟囔说:“什么时候的事,我们都没听到风声。”
等程石从屋顶下来,站在木梯上就看见隔了条巷子的街上突然拥挤起来,像河流上游冲下来的杂草枯枝被堤坝拦截住了,缓慢的朝这边挪动。
杨柳已经把秤杆秤砣拿了出来,打湿的稻草也抽了一小捆,见人过来就让她们排队,一个个称重结账。
“姐,可买鸡蛋?”提篮子的姑娘大声问。
“不买。”杨柳把捆住爪子和翅膀的几只公鸡扔马车里,鸡叫鸭叫把这块地儿弄得像菜市场,她也只好扯着嗓子喊:“麻雀、斑鸠、鸽子、黑尾雀……各种鸟我们都收,但要赶在巳时前送来,晚了我们就回去了。”
买了一马车的鸡鸭鹅,人散了,程石跟杨柳也坐上马车赶紧离开,免得耽误鱼馆做生意。出镇时路过老巷,程石往里瞅一眼,又极快错开视线。
回到村,保母抱着青莺已经等在村头了,青莺看到她爹娘,在保母怀里激动得像条离水的鱼,全身上下各扭各的。
程石“吁”了一声,长腿一迈跳下车,抱过青莺走到马旁边,“来,爹抱你骑马。”
他一手抱孩子,一手攥紧了缰绳,趁机使力翻上马背。无意瞟见怀里的小囡惊呼一声,明显吓到了却不肯闭眼,坐到马背上了,她瞪大眼张着嘴,满脸写着惊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