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他直播种田爆红了 第75节
作品:《道长他直播种田爆红了》 那些有水的梯田种上水稻和糯稻,旱地的作物则更复杂,有薯类、瓜类、豆类和蔬菜,以及葱蒜、辣椒等佐料,可食用植物非常多。
在田埂上,有散养的鸡鸭和牛羊。
因为顾锦棠发明新犁的贡献,寨子里还给他分块地,是新开垦荒地里最好的一块。
村民们理所当然认为京都来的小郎君不会种地,贴心给地里撒上种子才通知他去领地,细心叮嘱他学会摘菜就成,除草浇水他们来,顾锦棠……
笑着接受这份好意。
苗寨里的村民淳朴勤劳,只是自给自足的耕作不能让他们过上富裕生活,顾锦棠来到这里,就没有理由不帮他们一把。
况且他将在寨子里生活不短的时间,总是很落后怎么行,想吃糕点还得每月十五等货郎张来。
“山上可有茶树?”有了计划,顾锦棠很快实施,找来熟悉本地山林的猎户询问。
猎户回:“在山里放兽夹时见过,郎君想喝茶了?”
有就好办了。
顾锦棠微微笑起来:“不,是要制茶,一种让京都人都抢破头的茶。”
猎户瞌睡一下就醒了,顾小郎君口中的野望让他目瞪口呆。
石临的茶,让京都人抢破头?这、这能行吗!
……
以农业致富,当然要发展经济作物。
石临地处南疆,地方偏僻,距离繁华的京都、扬杭两州远,茶叶是最适合的生意,价格高,又方便储存和运输。
周奚舟才不想管凡人们生活得如何,看在「夫人」的份上,才拿出他首领的威严,号令每户出一名劳力去山里挖茶树。
顾锦棠则挑选好种茶树的山陵,带领村民用新犁具开垦出一座茶园,开沟、施底肥,并调整土壤酸碱度,做好准备工作后移栽。
山里野生茶树不少,在他算好的一个阴天日子起苗定植完成,接下来只要做好保苗工作就成。
若是茶籽播种,至少要三年才能采茶,像这般移植,只要存活得好,明年初春就可以制茶了。
村民们听说顾小郎君打算建座茶园,还要将茶买到京都去,都以为他在异想天开地做梦呢。
石临离京都多远呐!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6-22 23:17:42-2022-06-29 00:29: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年年丰收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0章
茶园建造起来, 占据苗寨附近两座山头,村民们时常新奇地绕过去看一看。
顾锦棠在种植方面非常专业,有些在他看来已是常识的种植技术, 在村民眼中简直是拨云见日般的开悟。
技术改进带来实际效果后,苗民差不多把他当自家兄弟一样看待,十分亲热。
顾锦棠再带领节省出不少空闲时间的村民把劳动投入到茶园里, 统一修剪、施肥和防治虫害, 打理得有声有色。
幸好这时代的农民够能吃苦,即使有一点能改善生活的希望,他们也牢牢抓住。
也有那发牢骚, 嫌一个中原人来苗寨瞎折腾的闲汉,不等风言风语传到顾锦棠耳朵里, 周奚舟就十分霸道仗着首领的权威把人收拾了。
几个月时间过去, 山里挖来的野茶树从一开始的枝桠横生、枝条徒长的粗野模样,变得乖乖顺顺, 嫩绿色芽叶覆盖全身, 一行行排列在山坡上,整齐而碧绿, 一眼望去心旷神怡。
山峰常常笼罩云雾, 山下一梯梯茶树在湿润凉爽的天气里舒展着, 越发翠绿,看起来明年春天可以出好茶。
跟着打理茶园的村民越发有信心起来。
为提高产茶量, 顾锦棠将一种现代的复合农业模式运用到古代来, 茶园养鸡。
鸡散养在茶园里捕虫食草,树荫为鸡群遮阳、避雨, 如此散养的草鸡肉质细嫩鲜美, 产蛋美味。鸡粪又能作为茶园肥料, 节约成本同时增加收益。
这方式一提出来,立刻得到村民的一直同意,大家实在惊奇他如何想出这样的好点子。
养鸡、建鸡舍,他们一点不怕辛苦,只要能多挣些铜钱。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山上养这么多鸡,可要防着山里的野兽来叼走。
村里的小孩子便有事做,从牧牛羊变成牧鸡。玩耍的地方变成茶园,孩子们晃着棍子清点鸡的数量,一来二去,倒是学会算术的皮毛。
看鸡的活儿也不难。
鸡舍由土墙和草房盖成,墙壁被顾锦棠用石灰水刷白,大夏天走进去十分凉爽,且有股好闻的中药味。那是因为他把晒干的草药和稻杆混在一起垫鸡窝,防止鸡群发瘟病。
鸡舍内地面铺上碎木屑、杂草还有谷壳,踩上去松松软软,还有阶梯式的鸡栖架,大概是这时代最先进的鸡窝了。
顾锦棠又从山上引下冷泉水,给鸡舍配备自动饮水的陶水壶,鸡一到天黑会自动回笼舍,如此只用拾捡鸡蛋和开关鸡舍门就行。
这鸡舍豪华到每一个参观过的村民都要感叹一句:鸡住的比人好。
在扛几十年锄头的村民眼中,在茶园放鸡是再简单、轻省不过的活儿。就这样,顾小郎君还给孩子们买糖当零食哩,美滋滋得叫他们都羡慕。
小孩子跟着大孩子漫山遍野的跑,精力旺盛,能帮衙署里的顾小郎君干活,他们高兴得很,仿佛得到至高的认可一般自豪。
鸡群不负众望,整日叨虫啄草,长得肥壮。苗寨里没摘上茶叶,倒是先吃上一筐筐鸡蛋。
孩子们营养改善,脸蛋肉眼可见地丰腴红润起来,倒不大像乡野里长大的孩子了。
顾锦棠最近很忙,要把这套种植模式推行到石临府其他苗寨。
有的寨子小,才十几户人家。一个个村寨走下来,才发现石临寨生活水平算好的,至少顿顿有干粮吃,有的人家只能喝稀粥。
这种小寨子,要种茶、种粮食,没有多余的人手养鸡。再说,别的寨子没有周奚舟留下气味划分领地,让野兽不敢闯入,养鸡损失风险很大。
所以顾锦棠提出茶柿立体栽培,代替茶园养鸡。
茶园采茶主要在春季,柿子能弥补夏秋季节的空白。柿饼对于农家而言制作简单,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来源。
半年时间,石临府大大小小的苗寨有的建茶园,不宜种茶树的,则种植林下草药,顾锦棠的规模化种植在石临府推广开来。
……
亲自走遍各个苗寨,顾锦棠才对古代的贫穷程度有清晰认知。
山路崎岖陡峭,一路走下来磨破几双鞋底,他脚上冒起几个水泡。
“痛不痛?”烛灯下,周奚舟用针给他挑水泡。
顾锦棠坐在床上昏昏欲睡,脱了鞋袜的脚被他握在手里,宛若上好的白玉。只是有几块地方磨得微红,犹如雪中落下的桃花,令人不忍下重手。
他脚腕纤细,周奚舟一手便能轻松扣住,心中忍不住嘀咕怎么这么瘦。
“有点疼。”顾锦棠声音困倦,倚靠着床架轻轻笑了一下,玩笑道,“仙君给我吹一吹就不痛了。”
周奚舟瞥他一眼:“想得美,本仙君怎么可能吹别人的脚,有辱身份!”
顾锦棠浅浅的笑容不禁又明显几分,都抓在手里了,难道就不算有辱身份?
银针被火苗舔舐一下,周奚舟一针稳稳落下去,本想给他个乱说话的教训,却在视线触及娇嫩肌肤时,不自觉放柔力道。
挑破的水泡挤出液体,用干净棉布擦拭掉,周奚舟伸出一根手指往银罐里挑出碧绿通透的药膏,轻柔涂抹到伤口上。
药膏遇上肌肤便划开,淡绿色衬得肌肤雪白,如初春茶芽从覆雪中探出嫩尖,很美。
烛花爆了一下,夜深露重,窗外是深秋的虫鸣。
顾锦棠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睡颜在烛光下恬淡安静,他最近入睡得很快,打坐都变少了。
周奚舟将他放到床上躺平,盖上被子,自己则化作原形,尾巴无意识在他手心扫了扫。
白色小狐狸蜷缩在枕边,伴着轻浅的呼吸声进入梦乡。
……
入冬后,山上梯田陆续收割结束,苗寨进入农闲时节。
当然,农民很少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往年的冬季,大家会围坐火塘旁编织竹具,或是修理农具。坐着做手工活,在下雪的日子里有种岁月悠长的惬意。
现在,石临寨一点也不平静,甚至比农忙时还要热闹。
为初春采摘茶叶,顾锦棠带着村民早早做准备,采茶的竹笼、晒茶的场地以及蒸茶炒茶的蒸笼和锅灶都有讲究。
只有处处保证细节,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好茶。
于是家家户户传来叮叮当当的砌灶声,劈竹声,还有苗女们坐在一起编竹筛子时聊天的笑声。
到春季,一夜之间,山上的茶树盖上一层鲜嫩的清绿色。
“明早辰时是个好天气,通知大家朝食以后该来茶园采摘了。”顾锦棠看天象后如是道。
石打弯腰应是,并不奇怪他知晓得如此精准。
在他心里,中原来的顾小郎君可是读书人,读书人什么都会,要不然怎么教他阿爸把地种得比以前收成还多呢!
这天起,石临府大小苗寨蒸腾起制茶的氤氲香气。
过完清明,从采青到干燥的一系列制茶工序基本完成,只剩包装的活计。
这时新长的嫩芽已开始变老,今年是茶树移栽第一年,产茶量还不高,顾锦棠想做成精品路线,就不适合继续采摘了。
大致估算一下,石临寨加上其他寨子制成茶叶有三万斤,对于第一年来说收成相当不错。
要知道在古代对付病虫害的手段相当有限,作物很难高产,村民们初看到丰产的茶园时眼睛都瞪大了,摘起茶来宛如捡金子一般干劲十足。
顾锦棠开始考虑茶叶的销路。
村民们忐忑期待着,真的会有人买他们的茶吗?
衙署每天晚上人都是满的,村民们关心茶叶生意,盼望能卖出好价钱。起码,要比粮食卖得贵一点吧?能给家里孩子做身新衣服,毕竟娃儿们这一年也辛苦了哩。
最好就是能攒修房子的钱,寨子里好些户人家房子都烂了,没钱请瓦匠来补。
可石临府苗寨几乎不和外人通商,这可怎么办?难不成去隔壁水江府找?可是这样一来,还要被多盘剥一层税钱。
顾锦棠想的不一样,他需要钱,所以这些茶叶要卖高价。他不仅不去外面找销路,反而要让四路八方的商客自己上石临府来买他的茶。
一小队牵马的行人走在弯曲山路半腰,来苗寨收药的商客如期而至。
这一路行来颇为不易,人马都急于到达村寨休息。虽说民风更开放的水江府才是他们主要的药材采购地,但商人是不会放过任何可以获取利益的机会,每年还是会来石临走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