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

作品:《大明顽帝

    大臣们逮不到弘治帝,只能想办法堵住太子殿下。
    显而易见的,接下来肯定要承受太子殿下的怒火,杨廷和当然不愿意儿子这时候在那当炮灰出气筒,就干脆找了个借口就把人先带回家了。
    杨慎听得无语之极,一向稳重宽仁的弘治帝,居然也会有如此儿戏的一面吗?
    如果没记错的话,今年弘治帝还没满四十吧?居然还有如此童心他甚至有点同情太子殿下了。
    陛下如此做,内阁几位先生如何说?
    杨廷和叹口气,说道:其实几位阁老,早就看好太子殿下。殿下的新政得以推行,也全靠几位阁老力保。陛下定然是早就确定几位阁老不会推辞辅政之事,才会如此放心地离开。
    虽说本可以以太子监国之名委托国事与太子殿下,但陛下只要在,那总会有人借此违逆太子殿下之命,甚至设计离间他们父子之情。所以陛下才会如此果决,禅位与太子,自此天只一日,国本一君,以太子殿下的雄才伟略,必然能将大明治理得更加昌盛。
    原来父亲对太子殿下评价如此之高,信心十足啊。杨慎平日听父亲说话都十分谨慎,还是第一次听他如此笃定地夸赞一个人。
    杨廷和斜乜了他一眼,哼了一声,如若不然,我能让你一直跟着殿下?
    作为士林中人,清流代表,杨廷和一直秉持清正廉明,其实并不愿儿子背上一个依靠太子殿下的赏识,幸进之名,总会被后人骂为佞臣。
    可若是太子殿下继位之后,当真能开创一代盛世,那就算是幸进之臣,能辅佐这等君王,亦是青史留名、万古流芳之举。
    正如唐太宗玄武门夺位,魏征本为降臣,但太宗敢用,魏征敢谏,最终成就君臣相得美名,世代传颂。
    可若是唐太宗成了昏君,那魏征自然变成了小人。
    所谓成王败寇,不外如是。
    杨慎长叹一声,看来无论是太子殿下那边,还是父亲那边,都已经把他牢牢地绑在了太子党的船上,他是想跳也跳不下来了。
    说罢,杨慎正准备去更衣休息一下,就听得门房急急来传:东宫的高兴旺高公公来了,传太子殿下口谕,请大郎速速进宫!
    杨家父子对视一眼,俱是苦笑。
    得了,也不用想那么多了,进宫吧!
    作者有话说:
    作者专栏隔壁有轻松小故事《大宋第一酒楼[聊斋+七五]》同步更新中,下本开《不肖帝(快穿)》,欢迎收藏!
    谢谢支持!
    第六十五章
    杨慎没想到被抓来干苦力,还真是苦力活。
    那一堆堆的奏折,光是整理就得半天,杨慎看了下,就立刻建议。
    翰林院不是有几位御前行走吗?平时也帮陛下草拟过诏书,帮忙看奏折这事他们也熟,而且嘴都严,不如拉来一起帮忙。
    朱厚照一拍大腿,对啊,都喊来都喊来!兴旺啊,让御膳房那边做点吃的,别弄太麻烦的,方便吃的就行,今他就在文华殿晚膳和夜宵了。
    高兴旺哭丧着脸说道:可今晚不是该为殿下接风么?内阁几位先生都还没走,御膳房都在准备接风宴呢!
    朱厚照翻了个白眼,说道:还接什么风。父皇留了这么多折子给我,不抓紧看完,明天内阁又得送一堆过来,你以为他们留着等吃饭啊,我看他们是留着等看我热闹吧!
    刚才翻了几个奏折,他就已经看出来,这些是没经过内阁筛选的,有水灾旱灾需要修堤河工的也就算了了,可连什么请安的折子,什么贺寿的折子,统统都混杂在里面,没分类没预审,完全不符合当初李东阳跟他定下的流程。
    这如果不是内阁给他出的难题,他就把名字倒过来写。
    想拿这些东西来吓唬他是吧,谁怕谁呢!
    所有问安的贺寿的没事找事的折子,他先是批了个转内阁,后来灵机一动,干脆就写个转字,龙飞凤舞的,唰两秒一份,直接扔给高兴旺。
    至于其他的杨慎已经跑去翰林院找人,朱厚照则直接让高兴旺去内阁送已批阅的奏折同时,去六部各请一位侍郎回来。
    让他慢慢看折子了解前因后果,这些看完他都该谢顶了,他才不要英年早秃,当然得先揪出当事人来。
    按照当初他给李东阳画的工作流程图,这些折子分别是各地州府和六部官员报上来的,地方官他现在是没法逮到,六部的人总归得上班,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总得来个能说清楚话的,也省得他看半天还得去问来龙去脉。
    至于翰林院的编修编撰,都是响当当的科举大佬,让他们旁听跟着拿个主意,总好过就辛苦他一个人的脑细胞吧。
    顺便,也可以看看这几年科举考上来的翰林们水平如何,他也不能真的累坏了杨慎,这可是他好不容易才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舍不得往死里用呢。
    当然,吓唬一下杨廷和是没问题的。
    六部办公的地方本就离皇城不远,这会儿没到下班的点,高兴旺去了是一逮一个准,领着四个侍郎两个主事回来加班,朱厚照一看就乐了。
    唐寅你什么时候升了户部侍郎?我怎么记得你先前在礼部呢?
    前两年葡萄牙船队抵达福州,由福州港上报后,被邀请到京城。其中负责接待的就是唐寅,因为他和朱厚照一样,都有超出一般人的语言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