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页

作品:《[红楼]林氏第一神医

    原本让卫刃去,也不是让他一朝战事通神,排兵布阵,打垮北戎的。
    林姜在皇上跟前,这样情绪外露还真是第一次,之后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所来也巧,正是在这两日间,卫刃的折子也到了京城。
    他折子上的很恳切,说一应布兵围城,皆是理国公安排,领兵追敌收回两座城镇,则是两位将军分别带东西两路大军合围的结果。
    并不贪图一点别人的功劳,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先锋将的本职,真正在把持这西北大局的还是柳提督等人。
    就这折子一上,留守在京城的老理国公都觉得这孩子不错,可以处。
    而他也不辜负自己的国公封号,再有那位姓黄的御史阴阳怪气道:“卫大人真是太谦了,他可是一个照面,就把北戎王吓的望风而逃的人,怎么倒把功劳往旁人身上推。有卫将军在,想必西北平定指日可待,通城唾手可得。”
    柳老将军就发飙了:“你说的这样简单,那你就去西北唾手如何?人家小卫也是拼了性命,在战场最前头直面北戎刀锋,让人把刀尖抵在鼻子上拼出来的功绩。”
    “多少将士阵亡西北,叫你这么一说,既然是唾手可得,那将士们全都是白死?现在的将领都是蠢材才没夺回城池?”
    “如此看来,你倒是沙场遗珠。”
    然后向皇上请命,这这位黄御史上前线去。
    皇上点头允准。
    黄御史唾手可得地晕了过去。
    说来,林姜还是很感谢黄御史跳出来这一回,舍己为人,替西北军分担了压力。
    因在这场大胜之后,西北的战局就陷入了胶着状态。
    不是输赢的问题,而是根本摸不着人。
    北戎王在通城中固守,大周的军队在尝试两次攻城无果后,也就放弃了无畏的伤亡,而是跟西北军比起了耐力。
    理国公的作战作风可收可放,北戎不急,他更不急:比起谁的国力耗得起,北戎就算所有部落把帐篷都当了,也耗不起一年。
    需知战争起时,乃是春末,当时西北这边的粮食还没收呢,正是所谓的青黄不接之时。
    并不是以往秋收时分,北戎过来抢劫能盆满钵满:这回北戎故意春日出其不意攻城,固然打了西宁郡王一个措手不及丢盔弃甲,但也让北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他们抢来的通城中,余粮也不丰厚啊。虽说可以从北戎运送粮草到通城,但问题是,要是北戎粮草丰厚,他们也就不老惦记着抢劫了。
    这样两军对峙下去,油尽灯枯的肯定是北戎。
    大周军队这边,可是在自家的土地上,群众基础坚实。理国公为了减少耗损国家的钱粮,甚至已经开始安排士兵去帮当地的群众搞搞基础建设,顺便开始垦荒——反正大军数目多,大部分闲着也是闲着。
    而少部分有特殊技能的将士,则被安排了在通城城外挖地道,建高台,准备各种击木礌石,战车牛马,给城内的北戎将士制造紧张恐怖氛围。
    上兵伐谋,卫刃给皇上进上的私折里,也深以理国公举动为然。若是被北戎激的心浮气躁,非要强行攻城,说不得才损失惨痛。
    故而林姜才越发感谢黄御史,以身试法刹住了流言。
    不然按照前段时间朝野上下沸沸腾腾,说的好像大军明日就能打到北戎王庭里,彻底剿灭北戎似的,如今这大军一旦陷入停滞,少不得就有闲言碎语出来了:什么战事不利啊,什么领导无能啊,什么畏战怕死啊。
    无数历史证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有缘故的。
    很多时候名将的战败,都不是输在对手身上,而是输在了朝廷的不信任,输在了自己人手上。
    这会子就体现出挑事精的好处来了,有几个他这样的人,在朝上被皇上摁下去,就少了许多流言蜚语。
    大军按兵不动,卫刃这个先锋将就闲了许多。
    他在军中除了跟着理国公等人学习排兵布阵,就是常给林姜写信。横竖他作为皇上心腹,常要有快马专门送他的奏报回去。
    那一封折子也是送,加上家书也是送。
    林姜就陆陆续续收到卫刃的不少信函。
    这日她回林家的时候,正巧遇上周黎蘅与黛玉也回来探望林如海。林姜一见二人就道:“可不是巧了吗?”
    林如海坐在书案后笑道:“听说你到了,我就让人把蘅儿和玉儿都叫了过来,在书房里方便说话——可是卫刃又从西北传了新的家书回来?”
    林姜对军情和朝政之事其实实属外行,她也深知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也不自己在家琢磨,反正家里也没人管她,她经常坐上车就回林家来了。
    “叔父这是方便了我,省得我说两回话。”不然回了后院,她还会再跟黛玉说一遍的。
    丫鬟们上了茶,就都退了出去。
    林姜就道:“理国公稳扎稳打,就在通城外驻了营地,只每日在外行敲打建筑之事,并没有再攻城。果然,两个月下去,北戎先急了。”
    她一一说来:“卫刃道,这几日总有北戎将士站在城头喝骂宣战,说什么,我们占了你大周的城,抢了你们的粮和人,若是有胆子是条汉子就过来攻城,给你们大周死了的百姓报仇雪恨啊。”
    听了这些话,黛玉就先蹙眉,林如海教导过她,战事从来苦的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