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页
作品:《斩浪》 阎正哈哈大笑:“不能这么说嘛!你之前起点太低了,说不定涨上去30%,跌下来25%,你还多了5%呢!”
俞宇:“……”
他觉得自己好像游戏里的角色,意外获得了一个名叫“高原”的增益buff,没准能让他越级击倒boss。可是,这个“buff”图标下还有一个倒计时,一闪一闪的,提醒他buff随时都可能消失。
红细胞还没走,俞宇的心就已经开始痛了:“那——那我就没办法保留这些红细胞吗?”
最起码持续到五月吧!
“有是有。有个东西,叫低压氧舱,里面可以模拟高原环境,他们医院啊,航空什么的,都有用,但这玩意儿建起来成本比较高,咱们队里没有。”阎正叹了口气,“以前宁体大有团队拿这个做过研究,红细胞数量是能提上去,但对具体成绩的提高嘛……就那样,感觉性价比不是特别高,所以队里就没整。”
俞宇想了想,自己不可能去医院借用低压氧舱,不可能在五月赛前再去一次高原,顿时有些闷闷不乐:“……”
“别想那么多有的没的。”阎正摸了摸他脑袋,“训练本身还是在第一位的,高原增益,那都是锦上添花。”
俞宇尝到了高原训练的甜头,却不能用在自己比赛上,自然很不甘心。低压氧舱的使用成本不小,就算是科研用途,需要有科研经费的支持。俞宇找陶泽波打听了一圈,宁港最近没有老师在研究这个,他只好作罢。
苏燎拿起一颗草莓放进嘴里,点了点头:“所以,你的核心诉求就是缺氧。”说完他往俞宇嘴里塞了一颗。
小虎鲸顺便“啊呜”一口咬住了他的手指,眼底满是狡黠的光。
苏燎:“……”这真是影响人学习。
二中高三初八就开学了,俞宇回学校后,补了上学期的期末考,没过多久,又参加了盐省一模。原本,俞宇今晚是来找苏燎分析一模的,卷子没讲多少,聊着聊着就又聊到了低氧训练这件事上。
苏燎刷着手机,给俞宇看了张图:“你看看这个,运动低氧训练面罩。”
“我问过阎头儿了,”俞宇一撇嘴,“他说这个东西并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有效,无法量化氧气的进出量,很不靠谱。而且,这个面罩跑步可以,水下不行。”
苏燎看着广告图里带着口罩上跑步机的外国人,点了点头。他一边吃草莓,一边又刷着资料:“还搜到一个,说是训练的时候憋气游泳,来创造一个缺氧的状态。”
“这个之前和阎头儿讨论过。他说这个还是无法科学地量化我缺氧的状态,还可能改变我的游泳习惯,他不建议我这么做。”
苏燎想了想,说明白了,阎正要求可以量化的低氧训练,但又不能太花钱。
“嗐。”
眼看着时间不早,苏燎把桌面收拾了一下,拿出卷子:“我再想想,还是先讲卷子。”
……
苏燎真的有在思考。
如果不借助低压氧舱,如何在平原创造一个模拟高原运动的环境呢?
某天晚上,苏燎刷着朋友圈,意外看到那个名叫“小妹”的潜店老板娘发了一组最新的水下摄影样片广告:蓝色的背景里有一辆自行车,主角打扮得颇为嘻哈,在水中跨坐在自行车上,人与车都带着一种失重的“飘逸感”。
低氧训练,潜水,水下自行车——几个零星的关键词突然在苏燎脑中连成了线。
宁港不少游泳馆都开设了一个团操课叫“水下动感单车”,基本就是把动感单车搬到游泳池里,据说燃脂效果比陆上的动感单车要多一倍。王小胖减肥那会儿就上过这个课。不过,这个课,学生只有踏单车的下半身浸在水池里,上半身是在水面上正常呼吸的。如果,就像那个客片一样,人和单车都在水里呢?
俞宇可以在水下踩单车,然后通过潜水的水肺装置呼吸。
潜水员背后有个气瓶,很多人误把它叫成“氧气瓶”,但其实气瓶里面装的是压缩空气,氮、氧比例和正常空气是完全一样的。正常情况下,潜水员会“先拧一圈,再回半圈”来正常排气,但他可以通过操控排气阀来减少排出的气体量,以模拟高原的“缺氧”环境。
高原上之所以缺氧,并不是因为空气里氧气组成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大气层是被地球引力“吸”在表面的,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气越少,所以氧气自然跟着少了。在俞宇高原训练的那个高度,氧气比平原少了大概230%,所以他只需要减少排气阀230%的排气量。
这样,他就可以创造一个经济环保、可量化、模拟高原的低氧环境让俞宇进行有氧训练了。
苏燎突然兴奋起来。他先是咨询了阎正和潜店潜水教练,确定这个事的可行性,然后又去少体校对外开放的公共游泳馆借了一辆不锈钢水下单车。
潜水点老板娘“小妹”两年前请俞宇当了美人鱼模特后,就特别喜欢这个孩子。一听苏燎说俞宇为了准备全国大赛需要气瓶,大手一挥,全部免费,当然气瓶本来不贵。她还让工作人员一周送七个气瓶去游泳馆,一分钱都不要。如果她图什么,就图俞宇有空了,再回去拍一组美人鱼的照片。
苏燎替某个人直接一口应下了。
他一直瞒着俞宇,花了大概一个多礼拜,联系好单车与气瓶。那天俞宇走出更衣室,看着池子边的装备给愣住了。苏燎笑着对他招招手,眸子亮得像星星:“快来试试我给你设计的低氧训练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