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页

作品:《清穿之咸鱼三阿哥

    孝期里的许多规矩在胤祉看来都是没必要的,但有一条他相当喜欢,那便是孝期内不能剃头。
    不剃头就意味着脑门上能长出一层密密的头发茬,短一些是板寸,长一些就是寸头,虽然不够平整,但也比光头好看。
    每到这时候,平日里喜欢戴帽子的胤祉,除了上朝,基本上都不会再戴帽子了,他实在太怀念脑门上有头发的日子了。
    自从整顿过内务府之后,胤祉和十三的关系便疏远了许多,如今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丧母的十三和两个妹妹,只能嘱咐老五让内务府多上点心,无论是敏妃的丧仪,还是三个弟弟妹妹的日常起居,都更周全些。
    第120章
    敏妃过世,并不能影响大清第一所幼儿园的创建进程。
    在康熙看来,老三鼓捣的幼儿园,根本没有学堂的样子,连蒙学都称不上,甚至压根不能算是学堂,倒更像是个用来哄小孩过家家的地方。
    因为即便是蒙学,也都是正正经经在座位上读书上课的,而不是像幼儿园这样,还专门为玩游戏开了课。
    时时关注老三动静的康熙,一早就拿到了老三安排的课程表,连老三是怎么培训先生们的,他都知情。
    只能说,老三为了哄弘晴,出手倒是挺大方。
    康熙倒也能理解,老三求子多年,好不容易才得了弘晴,而且弘晴还是老三府上的独苗,难免娇宠疼惜了些,不惜建一所学堂让先生和小娃娃们陪着弘晴玩乐。
    六岁之前,哄一哄孩子也就罢了,六岁之后,可万万不能还这般骄纵。
    如果说康熙之前还只是有一个隐约的想法,那么现在他已经拿定主意了,日后皇孙满六岁就要送到上书房来念书,尤其是弘晴,老三现在就这么一根独苗,无论如何也不能养成纨绔子弟。
    六岁之前,就让老三瞎折腾去吧。
    胤祉是折腾上瘾了,他预留了整整半个月的报名时间,从头一日起,门前便排起了长队,他不得不安排侍卫维持秩序,顺便严防有人插队。
    基于学校的面积和人员,又是刚刚开始试水,头一批新生的名额只有九百。
    胤祉在招生简章上,特意标明了男女不限,毕竟都是小孩子,如今虽然都格外注重男女大防,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但古语又有云:男女七岁不同席,不足七岁的小娃娃们可不在男女大防之列。
    可是很显然,这大概只是胤祉的一厢情愿,报名时间过半,报名人数远超他的预计,九百人的名额,可是到目前为止报名人数已经将近三万了,将近三万名报名的小孩无一例外全是男童,没有一个小女孩。
    可惜胤祉自个儿没有女儿,不然就可以起个带头作用了,他没有女儿,就只能从和他关系亲近的人家里找了。
    大哥大嫂有四位千金,但四个侄女儿年纪最小的也七岁了,已经过了入学的年纪。
    老五那儿只有一个侄子,没有女儿。
    再往下,都还未曾娶妻,皇阿玛这两届选秀也不再热衷于给儿子送小妾,是以,从老七开始往下,全是孤家寡人。
    兄弟们当中,有女儿的,而且女儿年纪适龄的,便只有太子和老四了。
    太子的长女和次女,生下来后不久便夭折了,太子如今膝下有两个儿子,但女儿只有一个,而且是太子妃所出的嫡女,只比弘晴小两个月。
    以他和太子目前的关系,实在不适合将这位小侄女接过来,而且就算他愿意,太子也不会愿意的。
    太子不成,那就只剩下老四了,老四和太子一样,膝下有两子一女,长子弘晖乃是嫡出,长女和次子都是李氏所出,这三个孩子全都符合幼儿园招生的年龄规定。
    不过,不同于大哥、五弟都早早的在他这里预定了名额,老四那边三个侄子侄女到目前为止一个来报名的也没有。
    胤祉干脆带着弘晴,拿上幼儿园三个年级的课程表,直接就去了四贝勒府。
    因为事先没下帖子,四贝勒迎客迎得猝不及防,胤祉父子俩被请进去的时候,四贝勒身着粗布短褐,头戴草帽,正在一块方方正正的田里种小麦。
    胤祉难得沉默了,按理来说,满族是游牧民族,可老四却生了一个种田魂,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一块农田所在的位置,原本并不是空着的,而是置放了一处假山,如今却是被清理出来做了农田。
    原本种花种草的地方更是没能逃过一劫,贝勒府的前院已经被老四收拾成半个农庄了。
    虽然布局瞧着还算顺眼,但跟之前比起来,那可差太多了。
    老四不止性子较真,还有些龟毛,在上书房念书时,是个连笔洗摆放都不能错一点儿印儿的人,非得要端端正正放在既定的位置才行,如今把前院收拾成这个样子,他都要怀疑老四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
    四贝勒弯腰放下种子,倒很从容淡定:“三哥先带弘晴去前厅等我吧,我去换身衣服,马上就到。”
    前院这幅光景,他这身打扮,还有在田里干活时的场景,三哥不是第一个见到的,太子早就来过了,索额图和太子党的其他几位大臣也都来过。
    若非如此,他又怎么能顺利脱离太子党,一心种田,总好过改弦易辙或是另起炉灶吧。
    他也不想把前院弄成这个样子,可他若要把空闲时间都放在种田上,也就只有前院能让他折腾了,府里倒是有正经的花园,可若是都改成农田,女眷和孩子上哪赏花,还不如只在前院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