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

作品:《误救偏执皇子后[重生]

    ??
    第47章 完结章(二合一)
    仁安二十二年春, 皇帝下诏立二皇子谢暥为太子,当日入主东宫。
    二月初春时节,春寒料峭, 奚妩和谢暥走进绫绮殿。
    皇帝坐在殿内,他正看着折子,身侧的花窗映照外面的红梅树, 桌上汤药不知放了多久, 早已凉透。
    汪喜劝不动皇帝, 他见太子和太子妃走进来,微微示意桌上那碗汤药。
    奚妩看向书案后的帝王,他比年初那次相见显得更加憔悴,像是一棵枯老的树木, 生气渐渐消失, 但帝王丝毫不显焦急之色,也不热衷于挽救这样的衰败颓老。
    “儿臣见过父皇。”
    仁安帝抬头看向他们, 笑了一下:“来了, 坐吧。”
    皇帝放下折子, 向谢暥询问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李老先生身体如何, 东宫是否收拾妥当, 又说他或许不能看到小皇孙出生……
    皇帝似乎真的老了, 又或许他只是不想再谈那些政事, 除了上朝每日都待在绫绮殿, 和奚妩谢暥见面时也多谈家事而非国事。
    最后这么一点时光, 他似乎想试着做一个寻常人家的父亲。
    “父皇身体康健, 加上那些汤药滋补, 定能延年益寿。”奚妩还是忍不住劝道。
    皇帝笑着摇了摇头:“何必浪费那些珍奇药材, 朕的身体朕了解,你们也不必再劝,若再劝也不必再来见朕了。”
    皇帝金口玉言,也无人再能劝了,汪喜心中一叹,忍下诸多情绪。
    奚妩不再多说什么,她借口有事先行离开,谢暥依旧留在殿内。
    汪喜领着奴才们出去,殿内只剩下父子两个。
    谢暥看向仁安帝,他沉默半晌终是开口:“您明明可以不入局,为何一定要走到这一步?”
    宋悬和郭家合作,指使宋婕妤对皇帝下蛊毒。
    但宋婕妤将所有事情告知皇帝,皇帝本可以假装中毒,本可以不走到这一步,但他明知那碗汤药有毒还是服下,任由那蛊毒肆意损坏他的身体。
    仁安帝笑了笑,他看向外面那棵红梅树:“朕盼了许久,又何必再等下去?”
    谢暥知道他在盼什么,他没再说什么,起身告退。
    皇帝忽然轻声唤了一句:“小暥。”
    谢暥后退的动作一顿。
    皇帝看着他缓慢道:“过去这些年,让你受苦了,是父皇没有及时护住你,抱歉。”
    鲜有人知,当年喜欢上宋蕙的不止皇帝一个人,曾经的申屠家主一生也在爱慕那个在红梅林中挥舞长鞭的女子。
    申屠嬴未曾得到,得知宋蕙服毒自尽后,他的爱扭曲为对皇帝的恨,也更加厌恶谢暥,将所有恨意加诸在一个无辜的孩子身上。
    后来,申屠嬴不想让郭家得逞,才让他们父子相认。
    但过去那些年的苦痛,皇帝早已无法弥补。
    殿内无声,许久才响起少年的声音:“时局致然,您说过,大丈夫不困囿过去方可前行,儿臣会一直记着这句话。”
    少年背影渐渐远去。
    仁安帝仿佛看见曾经的自己,但少年比他坚定,也会走得比他更坦荡。
    而他永远不可能摆脱过去,他的路已在尽头。
    .
    入春后,皇帝病情持续加重,一度昏迷不醒。
    御医诊断多日,发现皇帝身中蛊毒,然纵使寻到解药,蛊毒对身体的破坏已经不可挽回,皇帝时日无多。
    谢暥没有刻意瞒着这则消息,消息传到宫外,不知何时起流言纷纷。
    “他们说,说是殿下对陛下下毒,殿下心术不正,没有储君之德……”
    再多的话宫人们不敢再说。
    奚妩扬手将茶盏扔了出去,面有愠色:“这种话他们也敢胡说,去查,所有涉及流言之人重罚,本宫看谁敢再胡言乱语!”
    太子妃动怒,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跃青领命下去吩咐。
    奚妩难掩怒色,谢暥走进来时,她才勉强冷静下来:“都出去吧。”
    宫人悉数退下,谢暥握住奚妩略微冰凉的手,抱着她坐到怀中:“不必动怒,他们既已决定行事,我们这边态度如何并不重要。”
    “我知道,但是一点态度没有还是可疑,我刚刚演得如何,是不是很真?”
    谢暥轻声一笑:“阿妩生气的样子很美。”
    奚妩想到洞房那夜的“很美”,她捂住少年的唇:“你还是别说话了,先休息一会儿,我让厨房准备些膳食。”
    皇帝病重后太子监国,谢暥忙于处理政事和照顾皇帝,奚妩有时候一天都见不到他。
    “不必,陪我睡一会儿就好。”
    谢暥不想放人,他抱着小公主睡到软榻上,软榻勉强挤下两个人,奚妩靠谢暥越近越能看清他眼下的青黑。
    郭家尚在朝中,朝中又诸事繁杂,那些老臣也未必愿意听他的话,皇帝有意历练他,所以这些日子他过得并不轻松。
    “睡吧,我在这里。”奚妩伸手抱住谢暥的腰。
    谢暥唇畔扬起些弧度,他鼻尖浮动着小公主身上微甜的香味,沉沉睡着。
    ……
    三月接连几场春雨,整个京城都困在潮湿中。
    宫中皇帝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朝中老臣却愈发服从太子之令。
    寒食那日,奚妩去了一趟绫绮殿,她亲手做了许多青团,皇帝难得有胃口吃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