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作品:《开局就被灭门

    谢寻走到江停云身后,陪她一起望着京都,问道:“阿云在想什么?”
    江停云默了片刻,问道:“当年你在那座城里,是什么感觉。”
    “害怕。”谢寻的目光变得悠远,缓缓说道,“当年的大楚就如同今日北歧,坐看江山尽失,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所有人都知道这注定是一种失败,却只能在害怕中等待着注定的到来。”
    江停云转过头看着他,说道:“这一次我们在城外。”
    谢寻笑着点了点头:“是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要留有命在,就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阿云,选个喜欢的日子,我们去把京都拿回来。”
    江停云望着远处青灰色的城池,说道:“那就五日后罢。”
    北歧接连失土,士气正是低迷的时刻,大楚不打算给他们调整的机会,要一鼓作气拿下胜利。江停云的命令传了下去,整个大楚军都在为五日后的决战作准备。
    当年守城的谢将军投敌,北歧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地攻破了京都的大门。而如今大楚没有这样的运气,攻城势必是一场硬仗要打。
    好在骠骑大将军回了京都后,萨仁公主带着她的骑兵势如破竹,连下五郡,几乎要直接从北边打到京都。接替骠骑大将军守边的将领带领军士拼死抵抗,才在距京都三百里的代郡止住了蒙古南下的脚步。
    由于蒙古的牵制,北歧无法令北疆军南下支援,大部分有生力量又在南部与大楚作战的过程中被消耗殆尽,守城的军士数量不多,仅有大楚的十分之一。如今京都被大楚团团围住,守城军士不知大楚何时会攻入城中,只能强撑着精神防御,一连十日下来,早已疲惫不堪。
    预先定下的攻城之日一早,战鼓便如雷鸣一般响起。东华门上守城的北歧将士昏昏欲睡间,被战鼓声惊醒,心中只有一个词回荡:来了。
    大楚率先在东华门发起了冲击。十数米宽的攻城锤被固定在大车上,一次又一次撞向东华门,铁质的城门被攻城锤撞得颤动不已,门后严阵以待的北歧将士的心亦跟着忽上忽下。
    城墙之上如雨点般落下巨石和燃烧的火箭,大楚重甲骑兵举起厚重的盾牌,为攻城将士阻挡来自天上的武器。谢寻一身蓝衣,如一片落叶般轻盈地飞上城头,来自北歧城墙上的攻击顿时稀疏下来,减轻了不少重甲骑的压力。
    眼看着城墙上的支援越来越多,谢寻又飘然而起,踏着城墙快速回到了地面。
    守城的将领看到谢寻现身,又瞧见城门下指挥进攻的乃是大楚归德大将军,确定了大楚是想要全力进攻东华门,赶忙命人燃起烽烟寻求支援。
    其余七座城门的将领瞧见了烽烟,却有些犹豫。大楚人数十倍于北歧,就算集中兵力攻打东华门,余下各个城门前的大楚兵力也与北歧势均力敌,若是他们敢去支援,己方城门被轻松攻破可如何是好。
    七位将领不约而同地派出传令兵,前去征询统帅的意见。北歧统帅看着面前七个等着他下决策的传令兵,也是颇为头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兵力少,怎么调度极为考验指挥的艺术。
    最终,他决定由离东华门最近的派兵支援,就算这两座城门再遭攻击,回援也方便。传令兵们领命而去,两座城门的守城按照指挥派出了支援。
    然而前去支援的军士刚刚出发不久,两座城门就遭到了猛烈的攻击。守城将领无法,只好燃烧烽烟,召回了派出的军士。待他们回援,城下的攻击也停止了。
    大楚的目的很明确,正面攻打东华门,余下的兵力牵制剩余七座城门的守军,令他们无法前去支援。
    北歧统帅无法,将守卫皇城的大半军士抽了出来,派去东华门支援。毕竟若是东华门破,再怎么守卫皇城都已是徒劳。
    京都城门高达数十米,又经过大楚和北歧两朝的加固,得了支援的北歧将士凭恃着城门的固若金汤,勉强阻挡住了大楚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东华门下,江停云看了看行至中天的日头,微微有些苦恼。城门久攻不下,大楚的将士一直在被居高临下的攻击消耗,她虽然笃定胜利定会属于大楚,却还是不由得感到心疼。攻城战中火铳排不上用场,是以她并没有让苏英的神机营顶在前面,等到进了城后,才是她们发挥的时候。
    她望着东华门想了想,对身边的副将吩咐道:“让北安门的将士来东华门支援,留一支队伍在城外埋伏,把北安门让出来。”
    有的时候,无路可退反而会激发对方背水一战的斗志,当她给他们留出一条退路,人心就会开始散了。
    北安门离东华门不远,支援来得很快。有了增援,大楚攻城的气势越发高涨。
    而此刻,负责守卫北安门的北歧将领望着城墙下空荡荡旷野,有些反应不过来。大楚这是,从北安门撤了?他试探性地命人朝下方投出攻击,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又分出部分将士派往东华门支援,也没有想象中的攻击到来。
    直到这时他才确信,大楚真的从北安门撤了。消息很快传遍了京都,统帅亦深知背水一战和犹有退路的区别,不由更觉头疼。二皇子此刻就在统帅的身边督战,统帅偷偷瞧了他好几眼,才下定了决心,重重地跪在二皇子面前。
    “殿下,臣请殿下恕臣无能,为今之计,只有赦免骠骑大将军,请他主持大局,才能力挽狂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