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将军 第101节

作品:《长宁将军

    她朝他走去,最后停在了他的身后:“陈刺史,摄政王曾对我讲,倘若有事,尽管寻你。”
    陈衡缓缓回身,朝她恭敬地行了一礼:“多谢摄政王信任。”
    “我曾听先父讲,等待收回北方,刺史便将入长安,向朝廷提请辞呈,归隐山林?”
    陈衡微笑道:“正是。”
    姜含元点头:“解甲归田,闲云野鹤,从此寄情山水,逍遥自在,人生夫复何憾?侄女恭喜刺史了。此最后一战,我也有必胜之念。劳烦刺史,可否这就动身去往长安?”
    陈衡凝视着她:“王妃若有差遣,尽管吩咐。”
    姜含元将令牌递了出去。
    陈衡接过,起初不解,待看清了,他自然认得是何物,一惊,立刻下跪,双手托举了起来。
    “除了此物,我另外还有样东西,待我取来交给刺史,劳烦刺史一并代我送到摄政王的手上。另外,再替我传一句话,就说……”
    她转头,望着长安方向那片无边无际的黑暗夜空。
    “就说,毋论他最后如何抉择,自有他的缘由。和他夫妻一场,我尊重他之所想,我也不会阻挡。等到攻下南都之后,我会去我十三岁那年曾替一个少年引过路的目的之地,等那少年再来。”
    “我希望到了那日,我能等到他来。”
    最后,她慢慢地说道。
    第110章
    六月底,在魏军北上的时候,后方遭遇了多次的攻击。这些都是炽舒先前在撤出燕郡的同时安排的伏击人马,主要的目的是截断魏军粮道,烧毁粮草。然而对手稳若泰山,从容应对,到了七月初,魏军大军便完成汇合,逼近南都,最后在距离南都几百里外的旷野之中和狄军相遇,战斗随之爆发。
    对于这场最终之战,姜含元不但做足准备,也有着极大的信心。左昌王一向颇具威信,他弃地夜潜,将鸾道拱手让出,直接导致炽舒不得不放弃他此前精心准备的据地幽州,这对士气造成的打击,足以用致命来形容。这一点,在狄军中下层军官和士兵那里尤为明显。
    大战前发生过几次小规模的遭遇战,狄军从前的嚣张之态一去不复,面对魏军,他们的眼神里,再也看不到那种饥兽般迫不及待要扑向猎物之时的凶残和暴戾,他们观望同伴,待势而定——一个杰出的将领,可以塑造一支军队的品格,是军队能够达到的上限,而中下层士兵的战力和心态,又决定了一支军队在实战中的战斗力,而发生在这种阔地之上的野战,双方没有地形优劣之分,没有关城山障倚仗,所有的腾挪进退之策都无大的用武之地,冲杀是王道,悍不畏死的勇气,是获得胜利的底气。
    炽舒应当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姜含元听闻,战前他为鼓舞士气,将撤出燕郡前搜刮走的财物连同南都皇宫里的库藏黄金和珠宝全部拿了出来,用车装着,装满几百辆的辎重车,拉到士兵面前,发话凭功分赏。连同金银一道被用作赏赐的还有美人。除此之外,据说他还当众宣布,只要有人能活捉魏军女帅,除封万户侯外,他还将赏下自己最为美貌的妃子。
    纵然在金钱和美人的刺激之下,狄军人人眼睛发红,再次变得狂热,但在连胜之下气贯长虹山可平火可蹈锐不可挡的魏军面前,这回光返照般的斗志,注定只是昙花一现。
    经过数日齐头并进的小股作战之后,七月初十那日,双方主力遭遇。骑兵冲撞,步兵紧随其后,最后紧紧绞杀在了一起。从高处往下眺望,漫山遍野,魏军千军万马如线,看似无序,实则纵横交织,一个口子缺了,后方迅速填补而上。这便是训练有素的经制之师在大规模野战中的威力所在。魏军如一头匍匐在地表上的巨大无比的来自上古的神兽,缓慢,却不断地朝前移动,吞噬着路上的一切异物。而狄军在起初的一阵骑兵对冲过后,步入近身肉搏的战场,战线被撕出缺口,那些缺口却无法像他们的敌人那样得到及时补充,落了单的人便迅速被周围数倍于自己的魏军杀死。一个,两个,当这样的缺口越来越多,犹如鳞甲被逐一拔去,伤痕累累,胜负之势,显露端倪。
    这场大战从清早持续到黄昏。钦隆的死,成为了战场的高潮和转折点。周庆照着事先部署,对战之时,假意不敌,继而撤退,钦隆自负无敌,杀得兴起,紧追不舍,横冲直撞,所到之处,所向披靡,魏兵纷纷避让,等到将他引得远离大队,随着一面令旗高高挑起,方才那些避走的魏军纷纷围拢而上,钦隆又看到老对头周庆掉头朝着自己纵马冲来,这才惊觉入了陷阱。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多次突围,被迫退回,最后被困在了魏军包围起来的铁桶阵中。但即便这样,周围寻常的魏军士兵依然无法逼近他,被他觑准机会,竟杀出一个口子,伺机再次突围。他纵马回头,看到周庆带人继续紧追不舍,怒声大吼:“有本事单挑!与我再大战一场!”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若是平日,周庆必会应激。但此次战前,主帅却一再强调,不允他意气用事逞英雄,唯一的要求,便是尽快,务必要将此人杀死在战场之上。
    周庆明白这道命令的用意。此人在燕幽民众那里恶名昭著,是个屠夫,但在狄军士兵的眼中,却是勇猛无敌的悍将,战场之上的主心骨。杀了他,这一路的狄军便群龙无首。
    周庆一言不发,发狠拍马只顾追杀。钦隆眼看周围魏兵又聚了回来,咬牙看准了一处薄弱地带,正要再试着冲杀一次,忽然魏兵自动分开,对面纵马冲入一名满面染血目含凶光的年轻魏将,正是杨虎,只见他手中的长戟呼呼带风,当头砸来。钦隆格开,才挡住这杆长戟,身后,周庆也已杀到,长刀砍下。
    钦隆再勇猛,也挡不住杨虎和周庆前后夹击,慌忙躲闪,当场从马背坠下。本还待落地后砍杀对方马腿伺机应便求生,不料一脚被坐骑的脚蹬缠住,情急之下挣脱不开,倒挂着在地上被拖出去十几步,待他挣扎着终于落地,人仰面朝天,一只钉着铁掌的马蹄从空中落下,重重地踩在了他的胸前。
    战马雄健,又是狂奔而来,这一蹄下来,重若千钧,他大叫一声,从前受过伤的肋骨咔嚓再次断裂,口吐鲜血,待捂住胸,挣扎着想爬起来,对面已经冲来了无数战马,马蹄踏得烟尘滚滚,几趟来回,将他踩得七窍流血,如若烂泥——这个名声赫赫的狄军第一猛将,便如此死在了乱蹄之下。
    伴着呼啸的野风,魏军负责瞭望的士兵齐声大吼,将这个消息传遍四野,狄军愈发乱了阵脚。
    第二天的傍晚,夕阳西坠,残阳笼罩着这片流血漂杵的战场。
    持续了两天的这场大战结束了。
    南都仿佛一座孤岛,在血色的迷离残阳之中,在北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露出了它的轮廓。
    这一场决战,进行得比姜含元预料得要容易得多。到后半段,战况更是如同摧枯拉朽,这其中,右昌王也帮了一把。据说昨夜天黑休战之后,他见大势已去,想效仿左昌王,以布阵准备明日再战为名,连夜潜逃,意图抢在炽舒之前,先行一步退回北方王庭,以便据地自立,被炽舒觉察,双方起了内讧,右昌王逃走,今日,狄军人心涣散,从上到下,无心再战,面对魏军来袭,且战且退,一路北去。
    魏军大破南都,此城就此易主。
    于北狄而言,从西关之变未遂之日开始,步步被动,这一场大战的失败,便已是注定的结局。
    与之相反,魏军上下齐心,杀气纵横,气势如虹,焉有不胜之理?
    姜含元领军继续扫荡北地,肃清狄军残余。与此同时,破南都、收幽燕的大捷战报,也在路上日夜不停,以最快的速度传了回来。捷报送抵雁门,又飞往长安。
    十天后,这一日的午后,皇宫的鼓声回荡在长安城的上空,响彻街巷。民众闻鼓纷纷出户,当消息传开,人人沸腾。群臣赶到宫中,参与临时朝会。
    从圣武皇帝一朝开始,到明帝,再到如今的摄政朝,收回北方门户,一直在大魏朝廷的日程之上。谋划多年,一朝功成!
    经过这场历时半年多的战事,这个梦想,今日终于得以实现。
    当殿侍宣读了来自北方的捷报,贤王当场激动得眼眶发红,面北而拜。群臣也是喜气洋洋,纷纷下拜,朝着座上的少帝齐声恭贺——在今天这个为刚刚送到的大捷消息而举的临时朝会上,少帝坐朝,但摄政王并没有露面。
    实话说,能有今日之大庆,摄政王厥功至伟,这一点,人人心知肚明。这场北出雁门之战,是他这几年来苦心筹谋一手促成不说,年初开始朝廷风云变幻暗流涌动,若无他中流砥柱,坚若磐石,一力主站,此事恐怕早就半途折道,不了了之。
    今日这样值得大书特书的喜庆日子,他却没有现身。群臣表面无人提及此事,仿佛谁也没有留意,但在对着少帝歌功颂德了一番,退朝之后,私下,各种猜疑不断。
    束戬从大殿回到御书房,闭门,独自坐到了天黑。他一动不动,如若入定,直到深夜,贾貅到来,他方如梦初醒,慢慢抬起了眼。
    “三皇叔今日在做什么?”他问道。
    “启禀陛下,王府午后起始终闭门,未见摄政王出来,卑职无从得知。”
    “大臣们呢?退朝后,他们私下议论什么?”
    “议论了几声摄政王殿下。”贾貅迟疑了下,低声应道,语气含糊。
    束戬并未追问,他的目光落到案头跳跃的烛火之上,盯着看了片刻,道:“朕这里,有三件事,你替朕去办了。”
    第111章
    当夜,一骑连夜出京,疾驰去往皇陵。
    与此同时,这个深夜,南康大长公主噩梦压身,以致大喊出声,猝然惊醒,只觉躁乱不安,独坐寝榻,半晌,仍是心神不宁。
    事实上,从高贺断头的那一日起,她便终日惶惑,寝食不安,每日从早到晚内心最大的盼望便是那场北方正在进行中的战事以失利而告终;那个有着长宁之号的女将军,从此身败名裂;当然,倘若最后身死,和她父亲一样,那便再好不过了。然而她的暗盼终究还是落了空。今日,当整个长安城因大捷而沸腾,她在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如丧考妣。
    她永远也忘不了当日在宫中和对方碰面的情景,虽过去多时,至今历历在目。
    这个姜家的女儿,她是不会放过自己的。迟早有一天,她必会对自己下手。
    大长公主对这一点极是肯定。从前她远在边塞,一个粗野女将,奈何不了自己。然而,从束慎徽娶她的那一天起,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和朝中的许多人一样,她从来就不信束慎徽不曾有过取侄儿之位代之的念头。从前他一直没有动作,只是时机未到罢了。不过谁做皇帝,和她也无大的干系,反正自己地位超然,不受影响——但,这些都是过去了。从姜家之女以摄政王妃的身份突然闯入长安,而明显,束慎徽将来必还要倚重她以图谋皇位,大长公主的立场便不得不改变。为自己将来之计,她开始和高贺、兰荣靠近,暗中往来。当日西关变乱,长安临危,舆论大作,对姜家四面围攻,而束慎徽却还坚持要让姜家之女接掌帅位,她便从城北郊外的麋园搬出,导致长安之人闻风跟从,秩序大乱。那是她琢磨少帝之意,想投其所好,便以这种方式造势,好给束慎徽施压。她却万万没有想到,接着便是高贺暴死,朝堂情势急转,万马齐喑,束慎徽真正乾纲独断,她不得不缩了回去,从此不敢轻举妄动,直到不久之前,传来了那个名为无生的和尚在幽州复国的消息。
    那姜家之女从前在云落和这无生和尚有所往来,这消息,大长公主很早前便知道了。当初惊悉婚事之时,她才想起那桩她本早已经彻底淡忘的早年意外,出于不安,暗中派人去往雁门和云落去打听姜女的事,以便心里有数。当时收到这消息后,她也曾想过传出去,坏姜女之名,但在考虑过后,还是放弃。姜女名声本就可怖,这样的情况之下,束慎徽还要娶她,可见他目的不在娶人,而是娶了这个人之后的所得。这样的前提下,放出这个消息,非但无大用,倘若万一被束慎徽知道是知自己所为,反而惹来麻烦。但若无生不是一个普通和尚,他是故晋皇子,还在炽舒的扶持下复国,那意义便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这才有了当时的满城流言。
    然而,一切都被证明是徒劳。
    这场大战意味着什么,大长公主清楚得很。现在姜家之女赢了大战,束慎徽也因他一手缔造的前所未有的胜利,威望达到顶峰。他也不再掩饰野心,斩杀高贺,无异于和少帝的公然决裂。想来他很快就要对少帝下手。而姜家之女,她要对付自己,更是轻而易举。
    恐惧自心底蔓延到了全身。大长公主被这种恐惧彻底地支配,心砰砰地跳,在寝间里不停地来回走动,仿佛一只被困在锅中的蚂蚁,而锅底之下,柴火已经开始架起。
    她知道兰荣这些年暗中培植了不少势力,除在长安之外,地方更是如此。她甚至怀疑,兰荣绝非只是想当一个外戚那么简单。此前高贺领人和束慎徽对抗之时,他极少公开发声,更不用说随他的那些人了。谨慎令他躲过了上次高贺倒台之后的清算。
    现在她最大的指望就是这个时候兰荣能有所作为,她更相信,少帝也不会坐以待毙。她预见很快,长安就会有一场新的风暴降临。
    她不能再留在这个危险的地方了。不如去自己的封地先躲一阵子,看情况。如果最后是少帝或者兰荣掌控局面,最好不过。而万一,若是束慎徽如人预料的那样顺势上位……
    她想到了一个人,陈衡。
    此人是她名义上的丈夫,至今外面所有的人,也都还如此认定,然而除了一开始便有名无实之外,实情是,武帝去世前,便已对她下了道密旨,收回当年赐婚之命。至于当年他为何赐婚,后来又为何如此行事,个中原因,她慢慢早也已琢磨了出来。想来不过就是一个高傲帝王一怒之下对陈衡的惩戒,当时自己恰好又惹了那样的祸事,需尽快成婚,以维护皇家体面,于是便成武帝用来惩戒的工具。
    这种关系到圣武皇帝和另个极贵之人名声的宫闱旧事,她也知忌讳,从前充聋作哑,只当不知。但接下来,事倘若当真无可挽回了,还有最后一条路,那便是以此事为把柄,叫陈衡在束慎徽那里为自己换来一道护身符。料这二人,对此不可能完全无所顾忌。
    大长公主终于觉得稍稍定了些心神。
    高贺死后,她便惶惶不可终日,提早已将儿子送去封地,前些时日为尽量不引人注意,又悄悄出城,再次住在了城外的这处麋园里。现在只要备好马车,不用等到天亮,她便可以连夜离开长安。
    大长公主被这个念头催促着,一时急不可耐,匆匆套了衣裳,快步奔出寝间,呼来奴仆,命立刻收拾珍贝细软。下人被差得如打乱仗,这要带走,那也不能落下,动作稍慢,便遭厉声叱骂,寝间的地上掉着许多带不走的绢帛和华裳,一片狼藉。终于装满几大口的箱子,料马车也是填不下了,大长公主方作罢,叫上护卫,匆匆朝着大门而去,才跨出门槛,脚步蓦然停了下来。
    门外火杖光动,贾貅带着一队人马,不知何时到的,就横在外面,不但挡住了门,将她停在路边的马车也拦了下来。
    大长公主一愣。
    自刘向获罪去了皇陵之后,此人便成了少帝面前的红人。大长公主实是意外,他怎会这时突然来到麋园。这便罢了,看他这架势,仿佛来者不善。
    虽然在她眼中,这些人就是家奴,但如今不同往日。她压下心中恼意,皱眉道:“你这是何意?”
    “深更半夜,扰了大长公主,敢问这是要去哪里?”贾貅面上依然带笑。
    大长公主冷冷道:“我有事要出门。让开!”
    贾貅却不让,朝着身后之人拂了下手,那一队如狼似虎的禁卫军便上来,拔刀逼向大长公主。她被迫往后,退回到了门里,再也按捺不住怒火,横眉怒目,喝道:“你想干什么?胆敢如此对我?”
    贾貅道:“即刻起,请大长公主安心留在麋园,不得外出。外面之人,包括送粮担柴者,也不许入内半步,违者格杀勿论。园里剩下之人若要走的,此刻全部出来!晚了,待门落锁,休怪我不给机会。”
    他这话一出,那些脑子灵光的人,很快便明白了。这是要将大长公主困在麋园断粮绝炊,慢慢饿死?
    这大长公主向来跋扈,对家奴非打即骂,身边并无什么真正的死忠之人。园里下人回过味,个个惊惧,虽不明所以,但既有逃生之机,谁肯跟着一起被困在这里饿死?很快,全部下人,连同护卫,争相朝外奔逃而去。
    大长公主脸色大变,也朝外冲去,却被两名禁军架刀阻拦。她吼道:“贾貅你这刁奴!莫非你也是束慎徽的人?滚开!我要去见陛下!”
    贾貅面上此时也没了笑意,冷冷道:“好叫大长公主知道,此正是陛下送给长宁将军的凯旋之礼。”
    大长公主当场如若遭了雷击,双目圆睁:“我不信!陛下怎会如此行事?我乃高祖之女!圣武皇帝是我皇兄!此处麋园还是高祖为我所建!陛下他怎敢这般对我!”
    此时园中之人已是逃尽,偌大一个麋园,只剩下了大长公主一人。贾貅充耳未闻,带着人退出,“咣当”一声,园门闭合。大长公主不顾一切冲上去,奋力想要拉开门,然而外面紧跟着传来落锁声,门紧紧闭合,再也无法拉开。
    大长公主嚎叫一声,转身,朝着后门狂奔而去,终于奔到门后,然而那门也早已是从外落锁。她大喊大叫之时,听到墙外传来贾貅的声音,吩咐士兵留守,墙内之人若敢越墙,便射箭阻挡。
    大长公主彻底绝望,破口大骂:“束戬你这个黑了心的短命鬼!你小时我就看了出来,不是个好东西!阴险毒辣,卑鄙无耻!你以为你这样,束慎徽就会放过你,保住你的皇位?做你的春秋大梦去……”
    贾貅在门内传出的阵阵充满怨毒的咒骂声里,转身离去。
    第112章
    天明之时,束戬收到回报,他吩咐的三件事,前两件——派人将刘向从皇陵接回,秘囚大长公主——已是办妥。但第三件,关于兰荣,却出了意外。
    他应是提前得到消息,连夜逃走,以紧急要务在身为由,命打开城门,门吏信以为真,他出了城,旋即不知所踪。
    风自窗中无声无息暗暗涌入,在尚未熄的摇曳的残烛光中,束戬起身,从暗格里取出一样东西,缓缓摊开在案上,低头盯了片刻,他抬起头,朝着侍立在侧的缎儿招了招手。宫女走到近旁。他指着案上之物道:“这是先帝留给朕的遗诏。知道朕要怎样处置它吗?”
    缎儿一愣,迟疑了下,终于还是仗着平日受到的高人一等的殊待,大着胆子道:“婢子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朕要烧了它。”
    “你可再去向太后禀报了。”
    宫女反应过来,一张脸的颜色变得惨白,哆嗦着下跪叩首,口中求着饶,说是太后之命,当初送她回来,便要她伺机偷听这边的动静,她不敢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