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
作品:《质子》 他原本一年有二十四套衣裳的常例,亦辉哥最近又送了他两匹上好的冰绡,雪似的白,他就自己画了几幅花样,叫人裁了几套夏衫。正好他最近要进宫,就把新衣服穿去了,没曾想竟引起了不少宫妃的竞相模仿,后来又传到了宫外头,成为京中女子一时的风尚。自己穿的衣服却被人改成了女式的裙装,叫李晏好一阵尴尬。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六章 嘲讽,新东西,商机
三品以上官员正式领取官印之后,照惯例要进宫去面谢天子,李晏当然也不能例外。因为郡王是超一品,远超过统制的品级,所以他并不需要穿着官服。李晏穿着新剪裁的冰绡直领宽袖衫,没有什么繁复的纹饰,只肩头、袖口各拿银线绣了造型小巧可爱的翔龙——这花样正是出自李晏之手,然后腰上系了名贵的玉带,挂了元祐帝送的白玉蟠螭纹系壁和金鱼袋,整个人显得粉雕玉琢。
这回因是公事,元祐帝是在书房接见的李晏,身旁还陪着几位王公大臣。贺琇一见李晏就露出父兄般慈爱的笑容,上下打量了一番,便夸赞道:“清宁表弟果然人物出众,朕也相信自己的眼光,即日起便将军器所交到你手中,望你多为朕造出良弓利器,让军士们各个披甲执锐,保卫朕的疆土。”
李晏马上不紧不慢地躬身一拜:“臣必竭智尽力,为陛下效劳。”他年纪虽小,但行礼如仪,规规矩矩分毫不差,看起来倒是颇为老成。一旁的几位大臣也纷纷附和着说了几句好话。大臣们都想着皇帝既然已经下了旨意,清宁王的任职不可能再变更,他又是皇帝和信王看重的人,事到临头又何必再得罪人,都只管说得天花乱坠。
看到众人一个个只会阿谀奉承,有一人的心头十分不快。李晏就见一个身穿深紫色亲王礼服的青年不屑地瞥了自己一眼,接着有些做作地摇了摇头,一脸不赞成地对元祐帝说:“皇兄,这清宁王再出色也不过是十岁稚子,如何能够担纲国之重任?真不知清宁王可将九经读全了,别回头拿着下面报上来的清单却算不出其中数目,平白叫人蒙蔽了去。”
九经是九本经典的合称,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基本书目,其中也有一本《算经》,讲些简单的计算方法,李晏曾翻看过,大约也就相当于小学水平。至于说话这人,虽然是头一次见,但昭国皇室子息不盛,能称呼元祐帝为皇兄的,除了信王就是嘉王贺瑜了,李晏一下子就猜到了对方的身份。
李晏也听说过这个嘉王,就是个书呆子,也不知受了谁的撺掇来针对自己。看元祐帝面有不愉,李晏便笑眯眯地开口说道:“听闻嘉王爷自幼熟读经书,学富五车,小王才识浅薄,自然不能与嘉王爷相比,不过管理工匠、清算个账目倒还是能够勉力为之的。何况天下事日新月异,江河后浪推前浪,吾辈该要与时俱进才对。抱着百年前的经典来依样画葫芦,怕是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啊。”
李晏眨巴眨巴大眼睛,表情显得无辜又诚恳,却是明摆着讽刺嘉王只会墨守成规,不知进取。
贺瑜顿时涨红了脸,瞪大眼睛,怒道:“清宁王可真是伶牙俐齿,本王却要看看你是如何‘与时俱进’的!你既然说不可坚持经典,你又能弄出什么新花样来!”
“嘉王爷放心,创制新东西又有何难,小王心中已有计划。十月初八便是圣上千秋节,小王正想在那日献出一物恭贺陛下寿辰。”李晏笑着冲元祐帝拱拱手。
没想到话题转啊转竟来转到了献寿礼上,元祐帝被李晏所说的“新东西”引出了兴趣,于是非常好奇地问:“是什么新奇的物件?”至于贺瑜和李晏争吵的事,他便选择性的无视了。
其实元祐帝一向不喜欢自己这个五弟。贺瑜同元祐帝并非一母同胞,而且这人本事不大,脾气却不小,向来爱对国事指手画脚,偏偏又没什么才干,只会挑刺。
皇帝也是有脾气的,可是元祐帝要维持“兄友弟恭”的明君形象,又不能真的因为几句话而治贺瑜的罪,最后每每只能暗地里气得画圈圈。今天见贺瑜被李晏几句话说得暴跳如雷,元祐帝面上虽不显,其实心里已经乐坏了。
贺瑜见皇帝被李晏的几句话挑起了兴趣,就冷哼一声:“做些新式样的点心也是‘创制新东西’,难不成清宁王是想献些吃食玩物给皇上?”
“民以食为天,嘉王爷这样鄙视食物却是有失偏颇了。”李晏笑着嘲讽了贺瑜一句,然后故作神秘地说,“不过,嘉王爷不必担心,本王要献上的器物当然会对国家有益处。也请圣上再等候一段时日,千秋节那天便可知晓答案。”后面一句当然是对元祐帝说的。
贺琇不确定李晏所说是否属实,就没有再追根究底,颔首笑说:“好,朕便等着清宁表弟的惊喜吧。”见贺瑜还想开口,贺琇又对李晏说:“自从上回见了你,太后心里十分喜欢,这里既已无事,你便去永寿宫陪太后她老人家说会儿话吧。”
李晏便拱手谢恩,由几名内侍陪同着去了永寿宫。
因为时间尚早,永寿宫里除了皇后和小太子,还有几名前来请安的妃嫔。元祐帝的后宫们质量还是不错的,看着都很赏心悦目,李晏就好心情地一一向她们问了安。
宫妃们也都是聪明人,李晏既然笑着夸赞了他几句,又纷纷拿出些小玩意给他当见面礼,金银玉佩之类的塞了个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