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作品:《炮灰皇子崩人设后不亡国了

    谢清辞不愿,他却特别喜欢看着,喜欢看少年的身躯渐渐染上绯色,如被春风点过般晕染出迷人的景致。
    枕畔,长明的锦鲤灯将两人交叠的身影打在屏风处。
    半晌之后,喘息逐渐平息,萧棣轻柔的将谢清辞拥在怀中,双眸湿漉漉的盯着哥哥的脸色。
    初来此地,他都不敢抬眸看向床榻。
    他那时从未想过,他也能有一日,在这张床榻上拥着如白玉堆砌的殿下,意乱情迷翻云覆雨。
    至于谢清辞,如鹌鹑一样将头扎在萧棣宽阔的怀中,尽量平稳呼吸装睡。
    从前的萧棣,连望着他的眼神都温驯可爱,如今则是满脸写着贪婪垂涎。
    谢清辞:“……”
    还能说什么,都怪自己识人不明罢了!
    *
    萧棣一直在内宫闭而不出,前朝的流言自然越来越多,而且逐渐人人自危。
    除了少数元老之外,大部分对朝廷也没有多忠心,既然这朝廷眼看要倒,皇帝和太子都没有出来发声,那自然要为自己另谋出路。
    再说丞相也表露出要立楚王为帝的意思,楚王也是先帝的皇子,立了楚王也不算大事。
    一时间,暗中给楚王和丞相递名帖的人越来越多。
    丞相望着这些名帖,嘴角渐渐浮现一抹冷笑。
    在这些人心里,萧棣是他的部下,如今他占据京城,萧棣如今占据内宫,自然代表整个京城都已被他们控制。
    所以这些大臣,才敢来递名帖示好。
    可这几日,萧棣只是坚守宫中,并未有任何示好或投靠的意思。
    他派去的人,也被萧棣按捺住……
    一时间,他竟看不透萧棣的心思。
    甚至有些后悔,不该将攻占内宫如此大的行动交给萧棣。
    萧棣逼宫,风险是转交出去了,但与此同时,也转交了一部分权力。
    萧棣占据内宫,又不主动放权,让丞相的势力显得十分被动。
    但他又不愿真的和萧棣撕破脸。
    毕竟萧棣手中有兵马,若是闹翻,难免要再一次兵戈相见。
    胜负未定不说,他真和萧棣相斗,率兵进入皇宫,狼子野心岂不是昭告给了世人……
    正心思纷乱间,和萧棣谈判的下属已经沉着脸走过来。
    丞相站在窗边,远眺远方的阴云,问来人道:“萧棣,他打算何时开宫门……”
    来人低声道:“萧棣,他还是那几句话,让您耐心等待时机,属下看,他并没有打开宫门的意思。”
    丞相身形未动,依然望着窗外氤氲阴云的天空。
    “先生,不能再等了!”楚王已经等不及了道:“我如今想这个事情,愈想愈心惊。”
    “萧棣在太学,就是谢清辞的一条好狗!万一……他从未想过背叛谢清辞呢?”
    谢清辞耍弄萧棣在前,还有那遗书在后,依照常人来看,萧棣根本没有继续俯首听命的理由!
    但若是对一个人动了心,就是不讲因果,不问缘由。
    楚王阴森的笑了:“本王倒是想明白了……不管谢清辞的一举一动是什么,落在萧棣眼里,也许都是情有可原,就算那遗书是杀他的,他恐怕……也不会背叛谢清辞!”
    “如果不是背叛,那此时进宫,就是保护!”
    丞相霍然转身。
    他以己度人,想着萧棣的确有了造反的理由。
    但万一萧棣从来没想过谋反呢。
    萧棣夜半进宫,只需做出一场看起来有些声势的厮杀,就可以稳住他们,让他们不会在这几日之内进攻宫城。
    顺便还能率兵将宫城围住,从而不动声色的做好守城的防御工事。
    丞相想到此处,硬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若真如你所说,那他费尽心机非要拖延这几日,定然有背后的目的……”
    楚王和丞相面面相觑:“也许……是在召集军队?”
    第97章 故地(2)
    两个人登时变色。
    在此之前, 他们都笃定以萧棣的性子,在看到那遗书会定会恼羞成怒,不会再效忠此人。
    可经过楚王这么一说, 登时发现, 若是萧棣坚守宫城, 并发出信号等待各地的勤王之师,那他们丝毫没有办法。
    丞相倒吸一口冷气, 赶忙问道:“各地的军队都还在原地吧?”
    他只顾着监视朝廷, 对各省的情况都没太上心。
    刘恢迟疑道:“表面上看自然都没还好, 但若真的有人暗中和太子里应外合, 我们现在……恐怕也不晓得。”
    自从建朝后, 他和丞相都逐渐远离了军队,对军队的把控也不像以往那般强有力。
    也就是说,哪怕军队此刻正在来京路上马不停蹄, 他们可能也一无所知。
    而萧棣却是近几年的战场新将,他若是真的想要调兵遣将, 也会神不知鬼不觉。
    一想到此,几个人都沉默了。
    室内气氛凝结, 沉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
    许久,楚王艰难的开口了:“你说, 若萧棣真的偏要走独木桥要和谢家共进退,我们该如何应对……”
    丞相叹了口气, 半晌没有回答。
    他竟然没有准备这个问题的答案。
    他始终觉得,萧棣该和自己是一类人, 为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唯独不会被所谓的感情牵绊。
    他和陛下相伴多年,也曾患难与共, 但他早就在皇帝身边埋下了王道士,循序渐进又不露痕迹的摧垮皇帝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