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页

作品:《小公主又帮母妃争宠了

    安信王提议:“不如先拖住吐蕃,派使臣去劝解,实则暗暗集结兵力,关键时候再给吐蕃沉痛一击。”
    第575章 公主她回朝了
    这三年朝局安稳,边境百姓亦是安居乐业,随着工部侍郎梁栋琢磨出纺纱机,以灵州为中心的白叠棉产业迅速发展。
    如今市井街巷,都能买得到灵州出产的白叠棉布。
    这种棉布穿在身上十分吸汗柔软,又物美价廉,很受大唐百姓追捧。
    然而,民间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终究被吐蕃进攻勃律的消息打破了,边境百姓惶惶不安,生怕战乱来临。
    朝局亦开始动荡不安!
    玄宗和中书省的内阁大臣们,都盯在了吐蕃西域这一块,好在出使吐蕃的使节捎来书信,说是吐蕃赞普弃隶蹜赞听劝了。
    “吐蕃总算知道不能破坏了和谈!”
    “算他吐蕃识相,不然我大唐铁骑,必定踏平吐蕃,像三年前石堡城战役一样,给吐蕃沉痛一击。”
    “……”
    听到弃隶蹜赞听进去劝了,朝臣们悬着的心落回实处,一时议论纷纷。
    以张九龄和裴光庭为首的几位中书省大臣,却觉得此事过于顺利了。
    特别了解吐蕃的安信王,总觉得弃隶蹜赞那么有野心的君王,一心想着立丰功伟业永世传名,大唐只派使臣劝其眼下撤兵不为时过晚,他就这么轻易妥协了,很不对劲。
    果然如安信王所料,接到了使臣传来京城的文书,朝堂上还在议论吐蕃十分识相,值守在殿外的小太监匆匆进殿,将一封书信呈给了玄宗身旁伺候的高公公。
    高公公双手捧着将文书奉上,呈给了玄宗。
    等玄宗打开文书,看清楚上边写的什么,已是勃然大怒。
    玄宗一脸盛怒,突而在御桌上狠狠拍下:“吐蕃蛮子言而无信,当真可恨,朕发誓要给吐蕃沉痛的教训。”
    因为玄宗怒不可遏,早朝就这么散了。
    跟进御书房的几位中书省大臣,传阅了文书,才知道弃隶蹜赞是在糊弄大唐使臣,实则暗中催促军队加速进攻勃律。
    兵贵神速!
    趁着大唐以为此事缓和,勃律也以为有了周旋的余地防御有所松动,吐蕃大军一举拿下了勃律,这会儿吐蕃上下正举国欢庆西域有了他们的一席之地。
    这如何能让玄宗不气?
    这时候,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的部下入京奏事,进见玄宗,说吐蕃边境空虚,发兵袭击必然取胜。
    盛怒过后,玄宗冷静了下来,开始权衡与吐蕃一战的利弊,派内给事赵惠琮去边境观察。
    尽管如此,战事即将一触即发,朝中局势越来越紧张。
    就在朝堂大臣等着边境消息的时候,快马加鞭到了长安的文书,再次传入朝堂。
    高公公接了小太监一路呈进来的文书,捧着递给玄宗,满殿朝臣皆屏住了呼吸,都猜怕是边境战事已然爆发了,此刻,凉州定是已经跟吐蕃打了起来。
    然而,看完文书的玄宗,却舒开了皱着的眉头,朗声大笑:“吐蕃撤兵了!”
    朝臣们以为听错了,就是以安信王和裴光庭为首的几位中书省大臣,也是面面相觑,不敢置信。
    玄宗又重复了一次:“吐蕃从勃律撤兵了!”
    不是!
    吐蕃不敢与大唐对战,这还说得过去,为何已经攻占了勃律,又突然撤兵?
    弃隶蹜赞阴奉阳违,野心昭昭,此举着实让人费解。
    “河西节度使呈上来的文书言明,大食突然发兵攻占了与吐蕃接壤的边陲重镇,吐蕃以西沦陷,这个时候,吐蕃如何还敢蠢蠢欲动挑衅我大唐?”
    心情愉悦的玄宗,将文书给了安信王等几位重臣传阅。
    安信王眼眶泛红,激荡道:“陛下,公主的外交策略奏效了,大食突然对吐蕃用兵,这一定是海外经略使李临淮与公主出使大食天竺之功。”
    “大食这个时候对吐蕃用兵,也着实巧合了些。”
    不费一兵一卒,只派使臣出使大食,便平息了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
    公主出使沿海各国的远见,历经三年之久,终于见到了成果。
    身为玄宗如今的肱股之臣,张九龄十分佩服公主和驸马的智谋,也知道海外贸易出使,其中必定艰辛。
    要想办法策动大食天竺对吐蕃的仇恨,想来十分棘手,但因为出使的人是公主和李临淮,他们做到了。
    张九龄由衷地夸赞:“公主和驸马,真是干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战争平息是事实,大食突然对吐蕃用兵,也一定跟十公主和驸马李临淮有关,裴光庭纵然有些政见与张九龄略有分歧,这会儿十分认同张九龄所言。
    他陈奏道:“皇上,吐蕃挑衅了大唐,难道就这么算了吗?臣以为应让河西节度使继续集结兵力,驻守与吐蕃接壤的边境,与大食遥相呼应,如此才能彰显我天朝国威。”
    主张先礼后兵的张九龄,被吐蕃赞普阳奉阴违摆了一道,也十分气恼。
    他附议:“臣以为裴大人言之有理。”
    安信王更是热血沸腾,出列道:“若朝堂有用得着臣的地方,臣愿领兵镇守边关,助朝廷给吐蕃沉痛一击。”
    “既然诸位爱卿都以为如此,那朕命河西陇右节度使结集兵力,压境与吐蕃接壤的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