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页

作品:《小公主又帮母妃争宠了

    “祖母知道,你们十分要好,公主在船上就能怀上身孕,那小孩子的吃穿用度,是不是都该备好?”
    老夫人朗笑:“所以祖母全备了些,这些东西到时候公主都用得上。”
    不愧是武将家的女子,说什么都如此坦荡。
    只是将李丝絮这种初为人妻的新妇,弄得面红耳赤。
    连李临淮也有些不自在:“祖母太胡来了!”
    “怎么是胡来?成亲了就是要生娃娃的,有备无患,也不知道海外小孩子用的东西,公主用不用得惯,祖母替你们备着,总归是好的。”
    她和李临淮要行船到天竺大食一带,甚至有可能行船抵达波斯和狮子国,如此行船,按林家主的说法,要两三年之久。
    如果加上出使天竺大食所耗费的功夫,回程要更久了。
    还真的难说,在船上会不会怀上身孕,会不会有她和李临淮的孩子降生?
    也难为老夫人走一步看十步,深谋远虑将孩子的吃穿用度全备好了。
    李丝絮脸颊绯红,瞪李临淮一眼,然后谢过老夫人:“还是祖母想得周全,祖母真是极有远见。”
    “你看你看,老身就知道公主会领情!”
    老夫人朗笑失声,一时将军府其乐融融……
    航海一事在李丝絮大婚前,一切就绪。
    从各地筹集的货物,以及李临淮这个经略使招揽的行船水手、能工巧匠,还有随行航海的士兵、官员和大夫,都已经提前一步先行了。
    因此她与李临淮大婚后动身去泉州,只携了玄宗皇帝的国信、诏书,率外交使团和亲信随从动身。
    尽管如此,重视此次航海贸易的玄宗,还是派了太子和中书侍郎张九龄来城郊渡口送行。
    李丝絮大婚那日,和诸位皇子一起对李临淮喊打喊杀的太子,此刻目光凝在即将远行的皇妹身上,眼眶泛红了。
    万千临别之言,终化成了一句叮嘱:“记得对本宫的皇妹好一些……”
    太子来城郊渡口送行,本来玄宗皇帝还交代太子给李临淮带一句话,那就是若他的公主有任何闪失,李临淮也不用回长安了。
    离别在即,太子到底没法开口将他父皇半是胁迫半是不舍的话说出口,但李临淮却懂了太子的意思。
    “臣这条命是公主的。”
    李临淮郑重应下:“臣若不能护公主安好,不配活着回到长安,不管是生是死,臣都陪着公主。”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得到了李临淮的承诺,太子压下万千不舍,颤声道:“保重!”
    说完,已是背过身去,不去看登船的皇妹和李临淮。
    等张九龄将公主和驸马送上船,对上了太子那双已然潮湿的眼眸。
    太子从来性情温和,待人如和风细雨,张九龄以为,大唐的储君为人谦和沉稳,泰山崩于顶仍能面不改色。
    他如此真情外露,张九龄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太子殿下……”
    太子目送着船离岸,看着那个朝他挥手离去的皇妹泪湿满襟,对上张九龄略有些惊讶的目光,太子哑声开口。
    “还请张大人海涵,本宫失仪了!”
    张九龄忙接话:“太子殿下这是真情流露,可见与公主兄妹情深。”
    “是,此刻的本宫,不是太子,而是一个送妹妹远行的兄长,经此一别,隔着山长水远,不知何日才能相见?”
    太子语声低沉:“皇妹对本宫而言,有些不一样,他是本宫十分珍重之人。”
    身为储君,身上肩负着李唐天下的重任,他处处小心谨慎,也曾惶恐,也曾患得患失,皇妹却借着姚大人的话,告诉他所谋是为了大唐百姓,便会立于不败之地。
    她说信他是一个心中公正之人,相信他这个太子能做得很好。
    他的皇妹,从来是他的定海神针,在冰冷的后宫中,给了他一抹温暖,支撑着他肩负李唐重担,坚定地走下去。
    她离开了长安,他这个太子哥哥心里空落得厉害。
    作为玄宗的臣子,张九龄甚是佩服十公主从不站队,却能周旋在诸位皇子之间游刃有余。
    见证了宇文融倒霉,其中有太子殿下的手笔。
    对公主好奇的张九龄,不禁试探着问太子:“公主在殿下心里,究竟是哪儿不一样?”
    “皇妹她是神医!”
    这个,不用太子说,张九龄也知道。
    他还在奇怪太子殿下这话没头没尾,太子目送着离岸的船消失在视线里:“皇妹她医术高明,能蛊惑人心,尤善医治心疾。”
    等太子和张九龄离开,渡口旁柳树下停着的一辆马车里,玄宗揭开帘子看着空荡荡的水面,一时怅然若失。
    同行的裴光庭不解道:“陛下赶来了渡口,为何不去跟公主说几句临别之言?”
    第574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她那么小离开朕身边出外游医,驻守边境数年研制了治伤口感染奇药,找到了失传的麻沸散方子,还深入险境,参与了大唐与吐蕃石堡城一役,极有远见提出了与天竺大食外交,从而遏制吐蕃。”
    “她是朕的公主,本该像她月姐姐那般,被她母妃皇兄宠着,娇俏天真,无忧无虑,但她心怀天下,一直在为朕解决内忧外患。”
    “她以女儿之身,为李唐天下奔忙,朕愧对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