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页

作品:《窃璧

    乔郁一时心中五味杂陈,这话他从前不是没听元簪笔梦中说过,现下听来,更是滋味难以言说,“你何曾对不住我。”他叹息。
    旁人觉得元簪笔在病中,元簪笔却觉得自己极清醒。
    他回书房,忽见里间亮着灯,他以为是乔郁,便推门而入。
    里面的人令他悚然一震。
    “兄长?”他不可置信道。
    元簪缨柔和笑道:“你似乎有话和我说。”
    元簪笔坐在他对面,道:“我确实有话,要同兄长说。”
    元簪缨道:“我愿恭听。”
    “三年前,因定品一事,世家与士人冲突激烈,先帝询问我应如何,我建议先帝以考试选官,纵然如此,仍得乔郁反对,世族悠游林下,甚喜卧雪眠云吟风弄月,视案牍公事为俗务,世家门生学子遍布朝廷,出题必与风月相关,与士人不利,更与国无益。当日,我与乔郁入兰台,两学子为名次打赌,一人姓顾,为寒门子弟,一人姓方,出自方氏名门。后,先帝心血来潮入考场,顾氏子称考场舞弊,霍思白身为方氏门生,定袒护方琢,而后自尽。陛下大怒,下令彻查,霍思白无辜,但不再受任,陛下命重出考题,尚算公平,亦能为国所用。”
    他朝元簪缨的方向笑了一下,“自然,那名顾氏子没有死。这件事太巧,巧得宛如人为,当年不少人怀疑这名学子与朝中某位最得利的大人勾结。他们觉得,是乔郁。”
    元簪笔垂眸,“想必兄长知晓我的意思了。”
    元簪缨道:“是你。”
    元簪笔颔首,“是我。”
    “从此之后方氏与乔郁更势同水火,不久,我同乔郁理青州事,恰与方氏有关。方氏视乔郁如寇仇,青州事毕,方氏谋反铁证如山,具被乔郁如实呈送先帝,他或许怀疑为何这些证据搜集的如此顺利,”元簪笔道:“是我命人将从前搜集好的一并送给乔郁。方鹤池陈词,称,陈秋台谋反。”
    元簪缨听到这些熟悉的名字,面上并无怨恨,只轻笑着叹了口气。
    “陈秋台有无谋反我不知晓,我只知晓,当年诛杀宁佑党人的诏令为陈秋台草拟,行文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仿佛宁佑党人当真是误国误民之乱臣贼子,功过已定,只待盖棺了。”元簪笔道:“寥寥百余言,却足以杀千人。今方鹤池千字长文,只诛陈秋台而已,我可惜无比,觉得甚是浪费。”
    “如兄长所料,此事亦被扣在乔郁头上,此后,太子与乔郁不死不休,说起来若责任有十分,则五分应归罪于我,凡此种种。乔郁确实聪明,然而性格有几分天真,他时常觉得是他连累了我,”元簪笔仍是十分平静,“我愧对兄长的教诲,兄长教教我何为君子之风,我却浑然抛之脑后,书中说为人臣者自当忠心耿耿,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倘陛下有心,则定然会为宁佑党人昭雪,若陛下无意,为人臣者应当甘之如饴。”
    元簪笔平静的面容突然有了涟漪,“可我如何能甘心?”
    处置宁佑党人那几日刑场所淌的血足够漂杵,冤声震天然而无处可诉,他在刑场外看见了谢家车马,来的自然不是谢居谨,不过是一小官吏,来确认犯人是否一个不缺。始作俑者仍居庙堂之上,高高在上睥睨众生,数千条人命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可以轻易葬送,无足轻重的小物件,不过是揽权的一个有用的工具。
    元簪笔尽收眼底,这让他,如何能甘心?!
    “我知晓今日我之所作所为与当年他们别无二致,我亦用尽谋算,操控人心,我亦视人命如草芥,无论何人,若能利用,则必尽其能。”
    他知道自己是错的,他从来都知道。
    然而正确的方式无法解决问题,那么何妨一错到底?
    “此皆我之过,我辜负兄长教诲。”元簪笔道。
    昔年逼宫者而今十不余一,谢居谨聪明无比,明白急流勇退的道理,未等乔郁发话,上书罪己,称谢氏有罪,不堪入朝为官,此后三代,皆不许入仕。
    朝野俱惊。
    元簪缨看向他的目光温柔极了,温柔得元簪笔觉得无处遁形。
    他就在这,满身雪白,眸光清亮。
    元簪缨毫无变化,而他却与从前截然不同。
    元簪笔别过头,不愿看他。
    元簪缨便半跪在他面前,望着他。
    一如年少。
    元簪笔低哑道:“兄长做什么?”
    元簪缨伸手,将他环在怀中。
    他感受的道元簪笔的身体如何僵直,他只轻声道;“我知道,我都知道。”
    我知道你有多么不甘,我知道你不愿意同他们一样又觉得自己已与他们没有任何分别,我知道你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狠毒太过,我知道你从来罪己,那些矛盾的念头足以将你逼疯。
    我知道,你想要的不是我指责你。
    我知道,你想要我告诉你,你没有错。
    我都知道。
    元簪缨看着自己被攥紧的衣袖,他并没有低头去看元簪笔的表情。
    因为元簪笔在哭。
    忍耐到了极致的人,连哭泣都无声。
    他只是抱紧了元簪笔。
    他听见,元簪笔嘶声道:“哥……”
    眼泪顺着脸颊落到嘴里,比任何一种药都苦得令人心惊。
    乔郁轻轻擦去他的眼泪,小心翼翼地握住了元簪笔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