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页

作品:《我娶了战神小将军

    苏将军道:“本来我想把他记在我的名下。可是他是匈奴的后裔,不太方便。我看他们跟你还挺投缘的。你看这样好不好,孩子你来养,作为补偿那些战俘都归你。其中还有一个将领,若是他们肯赎人也有两千头的牛羊。”
    沈阔道:“好啊。”他道:“我那边种土豆还缺人手,不过我怕他们不好管理,反倒是惹麻烦。”反正他们家团团也要出生了,一个孩子也是养,两个也是养,正好给团团做个伴。
    苏军师听到沈阔答应的这么爽快,对于他担心的事儿,苏军师道:“这个你放心。有麻烦不敢给你,一切都包在我身上。”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沈阔不光得了个干儿子,还多了三千匈奴人。
    第52章 团团来了
    一晃又过了几个月, 战俘的主将被赎走了。其余的也陆陆续续有人来赎,最后还剩下一千八百多人,营地里多了好几千头牛羊。
    沈阔还专门在战俘里挑选三十人养牛羊, 战俘很多都是当地农场主的奴隶,让他们养牛羊倒比打仗更擅长。
    其余的一千多战俘去种土豆。沈阔专门在县外买了一大块荒地,一眼都看不到边的那种。
    漠北的地方大,人少, 就不缺荒地。
    荒地虽然看起来很残破,张家兄弟有专门的烧粪肥的技术, 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大胖是世子爷最早在县里雇的十个人之一, 跟着张家兄弟学了不少东西。
    张家兄弟俩人有田地,有这么多人使唤,还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成天恨不得长在地里。前些日子还把他们的老师给请来了。
    现在他们师徒一起又开始种苹果树了,当然世子爷给他们一个任务。地随便种,不够他还可以再买, 但种土豆这个事儿是最重要的。
    他们出产的大土豆,每一个都一斤多, 最大的能有两斤左右。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 而且经久耐放, 现在已经成了县里老百姓最重要的口粮。
    听闻苏家军都开始跟世子爷订购土豆充作军粮了, 产能必须跟上。
    大胖想起来就高兴, 现在已经开垦了三大块农田了。现在弄的是第四块农田, 他最爱做的事儿就挖土豆。一锹下去,可就成就感了。
    但要说干活儿,他们本地人还真比不上匈奴人,这些人力气大。不过也能吃。
    好在, 他们土豆还是管够的。
    大胖一过来,就看见一个年轻的匈奴人,金发碧眼的,看起来像二十多,实际上才过了十四岁的生日叫苏枯。虽然年纪不大,但在一干战俘中算是比较机灵的,现在提拔成小管事儿了。
    跟普通的战俘不一样,小管事一个月有五十文钱,每个月还能休息四天可以去城里买点东西。这对苏枯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他原本就是农场老爷的奴隶,甭说还有零花钱了。以前吃不饱还常常挨打。
    现在他们住的是大房子,他是小管事两个人住在一间,不用住在大通铺。要是大管事待遇更好,自己能住一个单独的房间,以前在草原农场主那边他只能住在漏风的牛棚里。
    像他这种身份的人,从未睡过床上。现在他有的时候都会回想,怎么变成战俘了,日子反倒是比之前过的更有劲了。
    他的妹妹和母亲还在草原农场老爷的家中杂当牛做马,尤其是他妹妹长得好看,母亲总会在她的脸上抹上厚厚的马粪,就怕招摇出事儿。
    他现在每个月攒钱,放假的时候去县里干活儿,攒了更多的钱之后把母亲和妹妹一块接过来。
    苏枯看见大胖过来,立刻从牛车上把肥料卸下来。这可是好东西。差田埋上粪肥,再下过几场雨雪,田地就有了肥力,种啥长啥。
    苏枯虽然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但还是好奇。听说这是粪肥被特殊处理过,像是拌了很多的秸秆和其他的东西,味道不臭。
    越发觉得神奇,要是也学会这本事,也算是一门手艺了。上次烧粪肥那边招人,他报名,但因为年纪被刷下来了,遗憾极了。听说那边每个人都有一百文一个月。
    大胖跟苏枯都熟了,道:“你平时在这边干活儿,放假还去县里找活儿,不累么?”
    苏枯道:“不累。”他要攒钱,但飞云城的老百姓对匈奴人积怨很深,像之前几次他们出去还会被丢瓜皮,现在好一些,但也不愿意用他们这些匈奴工人,哪怕他们更便宜,力气更大。
    大胖道:“最近开荒的太多,粪肥不够用了。亏得咱们有牛羊可以捡一些。世子爷说,要盖个公共的茅房,到时候大家都不用在家里如厕,可方便了。你要是想干,我跟管事儿的说,算你一个,一天五文钱咋样?”
    苏枯立刻把手里的活儿放下了,擦了擦手,道:“真不知道这么感谢你。”
    大胖道:“谢啥谢。要谢就谢咱世子爷和小将军。”
    飞云城里的人都说,自从世子爷来了之后,城里一天一个样,有便宜的土豆可以充作主食,又总发布一些活儿。只要勤快的人都能赚一些钱。
    这日子一天天可有盼头了,现在不少外县的人都来他们这买土豆回去。最近又要招工了,都排着呢,就怕来晚了没的干。
    苏枯道:“世子爷跟苏小将军是世界上最大的好人。”
    大胖高兴的不得了,就像是自己被夸了似得。
    将军府里,被全县誉为第一大好人的沈阔,正紧张的在外头,焦急的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