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

作品:《媳妇总是怕我怎么办

    苏和一直心不在焉,萧詹说什么都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回到客栈喝了杯茶又躺着闭目养神,活像个上了年纪的老爷子。
    萧詹却没闲着,他吩咐身边的人照顾好苏和,叮嘱没有他随行不许让苏和出门,下人不敢违逆,而苏和却当做没听到。
    萧詹今儿要去见个特别的客人,顾及对方的身份,只在一间小馆子里定了一间包间,约莫等了一炷香的功夫,那人才来。
    来人解下头上的帷帽,露出一张略显憔悴的脸,开门见山地问道:“你说你能帮我,此话可当真?”
    萧詹倒了杯茶推过去,不紧不慢地说;“自然能,不过夫人也应该知道这天底下没有白得的东西,我想要什么,你应该知道。”
    妇人的脸上闪过一抹挣扎,很快又被怨恨侵染,咬牙道:“你想要的东西我都会给你,这些年我受够了,从嫁给他开始我连一天好日子也没过过。这是我身边最信得过的丫头,有什么同她说就是。”
    萧詹最喜欢和痛快人打交道,既然事情谈妥了,他也不愿多留,这几天他还得好好哄哄苏和,这一路上虽没遇到什么大事,但还是把苏和吓的够呛,这并非他的本意,事情已经发生了,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如果苏和能接受他的一番苦心尚好,若是不能,他便要将苏和困在身边,谁也别想抢走。
    苏和闭眼躺着心里的焦灼感却越来越严重,这会儿好像已经到了生死关头,苦思冥想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突然他的脸上传来一道温热的感觉,猛地睁开眼,正好与含笑的萧詹视线相碰,不悦地往后退了退,拉开彼此的距离,萧詹顺势躺下来,轻声道:“是不是觉得无聊?因为赶着要回去给皇上贺寿,不好在路上耽搁太久,也没让你瞧了几处好景,待下次再出来,我陪你好好看看可成?”
    苏和看着扣在自己腰上的手,知道挣扎也没用就由着他了。
    预料之中的没有回应,萧詹自顾自地说:“你说夫妻两人同床异梦这日子过得也难熬,就说那个县令寒窗苦读数载,做了那么多缺德事,不就是为了攀门好亲事?如今都有了反而不稀罕了,什么都是惦记着别人家的好,加上有高人在后面撑腰,越发无法无天。你说我们直接把他给绑了如何?就算拿到证据,处置官员这么大的事还是得上报朝廷,我们可等不起。”
    苏和觉得自己完全不懂萧詹的脑子里在想什么,绑,怎么绑?难不成当身边那些人是死的不成?人证是有了,物证到哪儿去找?
    也不知怎么回事,一夜之间街头又开始议论起了李家的事情,千奇百怪说什么的都有,纵使有衙门的人四处吓唬人,却依旧挡不住。
    这火到底还是烧到了县令身上来,说他是个忘恩负义之辈,李家见他艰难帮了他一把,没想到他当了官之后反倒图李家的家财和少夫人,逼得人家家破人亡,要不然怎么会成为一桩悬案,这分明就是贼喊捉贼。老天真是不开眼,怎么能让这种人做父母官,便是不掉一块肉也得脱三层皮呀。
    眼看着调令就快要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能传出这种谣言,气得将桌案上的文房四宝都摔了出去:“我不管你们想什么法子,让他们全都给我闭嘴,那几个不想活的人,既然他们自己送上门来,今儿就给我做了他们以绝后患。我若是升官发达了,你们自然也不会受到亏待,可要是我有个什么不测,咱们谁也别想好过,明白我的意思了吗?这两天我就要听到好消息,咱们谁都安心,你们说呢”
    这些人跟着县令也是捞着好处的,这会儿自然是誓死追随,却不知……
    第四十一章
    连着几天萧詹都待在客栈里看书、品茶或是写几幅字让苏和品评,没那个兴致自然就敷衍了。
    萧詹明知道苏和是在应付他也不恼,自娱自乐十分欢畅,对苏和说无趣想出去走走毫不留情地拒绝:“不许,外面没什么可看的,你若是觉得无趣不如来露两手,我也好跟着学学。”
    苏和自是不高兴,躺在床上望着头顶发呆,越想越不忿,他到底是跟来做什么的?没事人一样,连外出的自由都没有,若是可能他真想插上翅膀飞得远远的,省得看他只觉得厌烦。
    萧詹看他不痛快也没说什么,照旧做自己的,只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出去了一趟,同他说有事晚点回来,叮嘱他就算胃口不好也要多吃点。
    苏和只当没听到,他翻身背对着萧詹,只听那人留下一声轻笑便离开了。
    小地方的客栈厨子手艺再怎么好也做不出京城才有的山珍海味,吃一次是新奇,吃多了便是煎熬,一天到晚就是那股味道只觉得腻乏的很。
    良如送进来,苏和毫不掩饰自己的饿嫌弃,说道:“良公公,成天都是这些,看都看腻了,更别说吃了,你能不能想着法子给我弄点别的吃食来。”
    良如有些为难,可是不伺候这位小公子他的日子只怕不好过,只能咬牙说:“那奴才就出去给您买去,这些虽然不讨您喜欢,您先将就着吃点填填肚子。”
    苏和自然满口应下,待人出去了,刚要拿筷子夹菜从外面进来个人,苏和的手当即顿住,想到什么,眉梢上扬:“常思,这阵子倒是没见你在跟前伺候,有阵子没见着你家主子,心里难受吗?不想吗?”
    常思面色如常,恭敬地站在那里:“奴才不知道小公子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