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作品:《恶毒女配咸鱼了

    王右渠与闻争烨这才知道, 元若枝已经回家了。
    俩人提着京城里最漂亮的两盏花灯,面面相觑。
    闻争烨深深地打量着王右渠。
    王右渠也不知道他不过是回青州几个月,怎么又蹦出一个穆国公府世子, 也仔细打量着他。
    两人对视半晌,闻争烨直着身子, 唤道:“王解元,久仰大名。你这灯,没送出去呵,当真是可惜了。”
    王右渠作揖道:“穆国公世子, 久仰。”他眼神不甘示弱地看着闻争烨的花灯,语气平稳:“您的也没送出去, 也挺可惜的。”
    “……”
    “……”
    男人有男人的说话方式, 寥寥几句, 闻争烨已经确定,王右渠这灯,就是送给元若枝的。
    王右渠当然也清楚,的确就是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又有人看上了那位姑娘。
    但他并不觉得奇怪, 那么好的小娘子,见过她的人,不喜欢才奇怪。
    闻争烨提着灯上马,将灯交给了随从。
    王右渠也提灯回了家,摆在了案上。
    元若枝回到家中,将十颗夜明珠收在卧室暗藏玄机的地砖下,连心腹丫鬟都不知道。
    这样的东西,一拿出来就能查到是谁的手笔。
    现在还不是正大光明示人的时候。
    元宵节一过,京城里的店铺该开张的也都要开张了。
    邓掌柜便是十六日重开了清疏斋,与往年一样,他与书商见了面,置办起新书。最后选了三份书单出来,让元若枝拿主意。
    元若枝为了好说话,亲自去的清疏斋,选了一份书单。
    选书单快,不过两盏茶的功夫,她便敲定了内容。
    离开清疏斋时,瞧见了从对面巷子里出来的王右渠。
    两人这会儿见面,纯是巧合。
    但元若枝看到王右渠直直朝她走过来,又加快了步子,应该是有话说,便特意坐在马车里等他。
    王右渠过去作了揖,在车帘外道:“元姑娘,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元若枝笑道:“是有‘一年’没见了,解元似乎比去岁瘦了些。没几日就要春闱,注意保重身体。”
    王右渠胸膛微热。
    自中解元后,又洗刷了亡父的冤屈,倒也不是没有人这般关心过他,但他尝了太多年的冷眼,总觉得祝福和关怀的话,从那些以往伤害过他的人口中说出来,没有那么的真诚。
    她这轻描淡写一句,倒是叫他十分感动。
    王右渠微微垂首答道:“我记住了。”又说:“昨日听姑娘说,想要花灯,正巧我与同科的朋友一起猜灯谜,取了一盏。若姑娘不嫌弃……”
    元若枝道:“怎会嫌弃解元的东西,只不过日子已经过了,便算了吧。”
    王右渠心说也是,下次送东西要及时些。
    王右渠心知,在街上不好多说话,最后的话便是同她说:“此次回乡,恩师为我取了字了。”
    先生一般只会为自己喜爱的学生取字,这说明王右渠的老师不再向以前偷偷摸摸教他,而是认可他了。
    元若枝由衷感到欣喜,道了一声:“恭喜王解元。”又说:“以后都会这样的。”
    王右渠告诉她:“守明,我的字叫守明,王守明。”
    守得云开见月明。
    亦是明月照沟渠里的“明”。
    元若枝“嗯”一声,表示她知道了。
    但只有关系亲近之人,才会相互称呼对方的“字”。
    她与王右渠不过是有些缘分,姑且算是有些交情,更深的情谊却没有了,她自问是不合适称呼他的字,心里相着,日后要叫他,还是以解元相称得好,不过春闱之后,可能要改口叫状元郎了。
    王右渠说了自己的“字”,便一直瞧着车帘,到底是没等来一声“守明”。
    元若枝与王右渠告了辞,便回家了。
    王右渠也回了家。
    他干娘王氏穿着粗布比甲,里面一件深蓝色的棉袄,喜气迎面,正在小院里洒扫摘菜,笑问王右渠:“怎么出去一趟脸上就带着喜气儿了?”
    王右渠不觉面上有喜,端正的面颊上长眉微挑:“干娘,有么?”
    王氏笑呵呵道:“怎么没有?就跟见了心仪姑娘似的。”
    不是“就跟”,是“就是”。
    王右渠抿下唇角淡笑,说:“干娘,我读书去了。”
    王氏“诶”了一声,哼着青州的小调,便给他做饭去了。
    说来也巧,元若枝回家路上,又碰到了闻争烨,他正在同街道上五城兵马司巡街的人说话,见了她的马车,转头拦下 同她打招呼:“元姑娘。”
    元若枝叫人停下马车,隔着车帘,也回应他一声。
    闻争烨便直截了当问她:“我家里有一盏花灯,你可有功夫等我片刻,我这就去给你取来。”
    元若枝心说,怎么一个两个都要送灯给她?
    她仍旧婉拒,用同样的借口。
    闻争烨倒也没觉得不高兴,大街上的,他本不该这般问的,该在私下里问。
    元若枝别了闻争烨,两个丫鬟七嘴八舌说起来。
    玉璧说:“奴婢瞧着,两位爷对姑娘……”
    玉勾没应这句话,却也是赞同的。
    元若枝只让她们不许再胡说,还道:“个中缘由,你们不清楚,莫要再浑说叫人听了去,平白招惹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