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页

作品:《我戳中了总裁的笑点

    “那你自己去吧,高一一班。正好来了,我去办公室把教案整理一下。”
    离水中学有的教学楼有两栋,分初中部和高中部,都是四层建筑。一年级在一楼,二年级在二楼,三年级在三楼,办公室在四楼。
    说来也巧,阮妤从初一到高三,都在三班,所以她虽然每个楼层的教室都待过,却总是垂直地搬来搬去。
    她轻车熟路找到高一一班,开门之前,先扒住后门窗户往里瞧——她早就想这么干了,像体会一下班主任的视野。
    果然一览无余。
    阮妤为每一个空着的座位幻想出一个中学生的模样,埋头学习的,交头接耳的,搞怪逗趣的,高冷寡言的……唯一相同的是,他们脸上都洋溢这青春气息。
    她不禁笑起来,背着手走到前门,在门口装模作样地清了清嗓子,然后推门而入:“干什么呢?自习课不好好写作业,交头接耳的像什么样子!”
    她昂首走向讲台,谆谆教诲:“同学们,我说了多少遍,高一是打基础的一年。你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到了高三就追悔莫及,想补都补不上来。”
    阮妤越说越来劲,仿佛张女士附体,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拼搏。
    “同学们!你们一定要拿出拼搏的精神,昂扬的姿态,迎接你们的高中生活。这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等你们上了大学有的是时间打游戏谈恋爱看小说,不要在高中蹉跎岁月啊!”
    说完,她把粉笔往黑板槽里一扔,徒手拍起了黑板。
    “噗——”
    一个奇怪的声音从后门处传来,像极了……笑声。
    阮妤猛然转头,发现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挨着后门的地方——后门窗户看进来唯一的视野盲区——坐着一个人。
    那人穿着浅色的卫衣,长腿从课桌下叉出来,运动鞋白得耀眼。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侧脸上,映着忍俊不禁的笑容。好看的桃花眼弯了起来,盛满细碎的阳光,肩膀因为憋笑而微微颤抖。
    像个少年。
    可他哪是什么少年?明明是个二十八岁的腹黑老鬼!
    阮妤吓得双手撑住讲台,形成一个稳定的等腰三角形,才不至于跌倒:“顾南浔,你是不是跟踪我?!”
    顾南浔笑个不停,根本顾不上回答她的问题。
    阮妤见状,更加证实了自己的猜测,疾言厉色质问道:“你干嘛一声不响地跟踪我?很吓人的!”
    顾南浔见她着恼,终于停了下来:“阮老师,请问跟踪的人不应该是后来的那个吗?是我先来的。”
    阮妤一愣,随即摇头表示不信:“不可能,钥匙在我手里,你怎么进来的?”
    顾南浔忍着笑:“阮老师,你确定你进来的时候用钥匙开门了吗?”
    阮妤回忆了一下,自己从后门过来,咳嗽、推门、亮相一气呵成,好像……确实没有?
    “你什么时候来的?”阮妤抱起双臂,是审问的语气。
    顾南浔好整以暇地靠在椅背上,像一个从容应对老师盘问的顽劣学生:“发现你又把我拉黑了以后。”
    阮妤重重地拍了桌子:“你跟我说清楚,什么叫‘又’?上次可是你拉黑我的!”
    顾南浔这次低下头:“是我的错,以后不敢了。”
    又像个乖乖的好学生,阮妤忽然有种错觉,此人很好难捏。
    “门卫大叔怎么会放你进来的?”
    “他记得我。”
    阮妤陷入了沉思,连门卫大叔都记得他,怎么自己就毫无印象?几个零碎的片段,全是做梦梦来的。
    顾南浔看她神色,又笑了起来:“我早就说过,是你记性差。”
    阮妤曾是这所学校的风云人物,他何尝不是?
    英俊的少年,出色的成绩,寡言的个性,还有篮球场上精妙的三分球,足以让十几岁的女孩子为之疯狂。
    只是那些排队给他送水的女孩子中,从来没有阮妤的身影。也许是因为他们之间隔着三年的距离,也许是因为她身边有太多排队给她送早餐的男孩子,也许是因为他们本就是不同世界的人。
    可他们现在是了,面对着面,待在同一间教室里。做一对不可一世的少女,和乖乖听训的少年。
    阮妤不肯罢休,想找出顾南浔的漏洞。
    “这栋楼这么多教室,你为什么偏偏来高一一班?”
    顾南浔沉吟了一下:“可能因为,我们两个注定在这里遇到?”
    阮妤露出了然的表情:“你肯定问了门卫我妈妈教哪个班!”
    顾南浔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阮妤,我上学的时候就在这个教室。”
    阮妤还是不信:“咱们学校每个年级都要换教室,你怎么就偏偏到高一来了?”
    顾南浔站起身,走到讲台上:“因为我只在这里上到高一,就转到京城去了,后来又去了国外。”
    阮妤一抬头,正对上他澄澈的双眼,心里对自己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原来自己记性真的不行。对啊,他十五岁就离开了,她们在这所学校有交集的时间,也不过短短半年而已。
    指控被对方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失去道德制高点,她的气势就矮了半截,只好转移话题。
    “你当年坐在哪?”
    顾南浔站在她身后,指了指后门的课桌,抬起手臂时,掀起一阵冬日晚风:“就在我刚才坐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