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
作品:《王妃不梳妆》 杜若将信件劈头扔去,“说什么胡话,若非她挑事,哪有这糟心事。按你说得,我倒是觉得那明铧亲王的想法挺好,统一国中,往东迁都。”
两人便又笑了一回。
回琅华殿的路上,魏珣见杜若开怀了些,方又开口道,“今日来寻我,可是有事?来时见你脸色煞白,郎朗白日,梦见睡了?”
夕阳偏去,暮色降临。雾霭沉沉中,不见星月。
杜若冲他笑了笑,“我梦见三哥了,他说他爱我。是个很好的梦,可是物极必反!”
“白日里,确实着急想与你说。但听闻你已有出兵的打算,便也不说了。我总是相信你的……”
两人正说着话,李昀便匆匆来报,说有从北境而来的人要求面见魏珣。
杜若和魏珣便同去了紫英殿。
来人有七八个,个个盔甲损裂,衣袍滴血。待见了信物,听了话头,杜若便觉白日梦境又重新现于眼前。
两人相视而望,未再犹豫。
五月十七,魏珣率八万西林府军从临漳出发,北上增兵大汤山。
杜若于城楼司鼓送行,两人并未有什么缠绵郑重地告别。
她信他,必会得胜归来。
他信她,会在家中好好等他。
两人亦皆知晓,此战退外敌,之后十中八、九便是内战。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两人在一起,无论是战争离乱,还是刀山火海,都无妨。
到了今时今日,前生误会,今生宿怨,身份身世,重重解开。他们已经满足,于这天地世道的求取,更是少得可怜。
唯三字而已,在一起。
五月底,魏珣八万大军至大汤山,一鼓作气破开敌军中路,不过半日鏖战,便将五国联军吓退三十里。后迅速抽调一万西林府军,半数巡防一线天,半数护送杜家军前往临漳。
清正殿中的天子,闻言敌军退去,到底松下一口气,却不过片刻,面上神色复杂。一年了,在他指挥下,虽也有胜仗,却从未这般利落得退兵过。而听闻杜家三子被送往临漳,隐在袖中的手便不免攥紧了拳。
阵前换将便罢了,送往临漳又是什么意思。
六月十四,五国联军卷土重来,魏珣自是无惧,若非隔了这么些年才踏入此地,需检视九部兵甲、工事、安排策英军和西林府军的人员调配,他早就主动出兵了。
然高台之上,他遥望交战的双方,并未见到料想中的人。便是第一次交手,他就没有看见。
明镜,仿若不在此地。
魏珣的心有些沉。
当日他择了两个日子,其中一个是过了五月再出兵的,原就是在等千机阁送来消息,确定明镜是否真得来了大汤山。
毕竟这一年多里,明镜从未为出现在五国联军的阵仗中。若非千机阁在敌后渗透,根本看不出此战为明镜主导。
她若现下不在此地,魏珣合了合眼,脑海中浮现“临漳”二字。
虽然他留了兵甲护城,澜沧江上亦有人手,加上前去的杜家军,前后四万多人。攻城者,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明镜手上能用的兵甲,莫说四十万,连二十万都不会有,撑死十万,故而攻下临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是杜若在城中,他便不免有些心焦。
这一仗,五国联军又上了一半,魏珣只想速战速决,便直接将二十万兵甲尽数推上。战鼓震天,三日不绝。
赤地千里,白骨成堆。
五国联军折了近五万将士,大魏死伤不足一万。
双方短暂的休整,魏珣带人再上高台瞭望,观其营帐,看似规整,实则间隔有差,不甚整齐。而军士列队,有五人成排的,亦有十人成排的,由此看来,其实至今未成一统。或者说曾经一统,如今五国又各行各的了。
细节见真章,到底是乌合之众,颓势已现。
六月底,魏珣反客为主,发起总攻。
当日,战到一半,便是瀑雨如注。
他亲上擂鼓台,司鼓助威。
三停三战,已是五日过去,五国联军八十万大军,死伤近三十万,大魏兵甲却不过两万失了战力,还有十八万已经士气高昂。
七月十三,魏珣列阵继续强攻。五国联军不战而降,递献投书。魏珣正欲接来,天子信使至,宣旨调出全部策英军。言其此三部征战一年,实属辛苦,换宗亲三部前来。
五国联军递交降书不假,然闻言策英军撤出,当夜便卷土重来。
至此,五十万联军对阵不足八万的西林府军,魏珣陷入苦战。
如此半月过去,魏珣打开缺口,却也懒得再管邺都事,由着五国联军四十万兵甲直入京畿。
而他,将剩余事宜将给其他将领善后。自己则率五千先锋疾马奔回临漳。沿途传令西境、东境各处的西林府军,皆往临章靠拢。
大汤山鏖战近两月,始终不见明镜,而魏泷又撤出策英军,他已然猜到临漳之地发生了什么。
夜风吹得他衣袍作响,他却只是勒紧了缰绳,眸光似箭,咬牙疾奔。
城楼上,杜若发髻高挽,红衣似火,碧玉双捶在她单手间按点而落,初时自鼓舞士气的寻常曲调。
本来明镜八万兵甲攻城,西林府军并未觉得吃力,有条不紊地守御。却不想数日前,十万策英军兵临临漳。言其魏珣通敌,大汤山前不遵君令,来此平临漳、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