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作品:《锁娇莺

    思及此事,是他对不住她,害她担心了。
    贺兰桀起身,将崔莺眠腰肢一揽,低头亲吻她的额头,安抚起她的不安和难过。崔莺眠被他一握,身子就软得像是一汪春水,嘤咛一哼,接着,嘴唇便又被他吻住。
    初月用一双肉肉的小手将脸颊盖住,不敢看,却偷偷拨开指缝,悄悄地看。
    结果被亲爹抓个正着,一只魔爪从头顶罩下来,将她的脑袋瓜往后拧,初月的脸就转到了右边。
    爹爹娘亲真奇怪,亲亲不叫我,还不让我看。
    哼。
    大概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初月也有人亲的!
    初月大胆地沿着书案滑了下去,一溜烟逃出太极殿。
    “小公主往哪里去?”
    李全摇着拂尘,人逢喜事精神爽,笑眯眯地问。
    “找凤清!”
    小公主兔子似的飞走了,人影子也抓不着,几个伺候的宫人连忙追上去。
    ……
    休养了半个月,贺兰桀身体才见几分好转,渐渐能有所行动。
    太后就近在太极殿后的依兰轩设家宴,准备了一点佳肴小菜,邀他们一叙。
    “这遗诏,是不必传了,你们俩努力一些,早些有了皇嗣,哀家什么都不必操心了!”太后自饮自酌,眼中濛濛起了醉意,说话也没了一些顾忌,“王襄的太妃,依哀家看给她褫夺为妙,东宫有皇后,西宫不需要太妃。”
    贺兰桀眼眸微亮:“母后的意思是——”
    太后的凤首杖戳他大腿,斥道:“立后的事,也不知抓紧一点儿,名分要早些定下,莫委屈了莺眠。”
    原来是要商议立后的事,太后拐弯抹角说了一通,崔莺眠脸色不自然起来。
    贺兰桀点头,道:“母后心中怎么想?”
    太后思忖道:“明懿皇后已经停灵数年,这名号只怕再用,诸多不便,依哀家心意,莫不如让她继续用崔莳之名。圣人想想,以为如何?倘若觉得尚可,便就这么定了。”
    贺兰桀却摇头,“不可。”
    这回是崔莺眠疑惑:“为什么?”
    在她而言,只要姓氏不变,一个名字而已,倒没太需要计较。确实,众所周知崔莺眠已经是个“死人”,现在要“诈尸”,后续会有许多麻烦。
    贺兰桀悠悠道:“朕答应过眠眠,这一生,只有她一个皇后。如果用崔莳的名,她便是继后。无论是名义还是实际,朕都要对她履诺。”
    崔莺眠讶异:“你什么时候答应过?”
    贺兰桀一本正经地回答:“第一眼见到你的时候,在心里许的。”
    “……”
    崔莺眠脸颊沁出红晕,赧然别过视线。
    第一次见面他居然就想这么多?有句话太后说得一点都不错,贺兰桀确实是有点……死脑筋。
    当事人太后笑得一脸和气,拂了拂手,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要是还能说服大家,哀家也不管了,元后还是继后,你自己操心去吧!”
    贺兰桀颔首:“是。金册凤印——”
    太后笑容一顿,看了眼故意停在此处等她的贺兰桀,恍然,点头道:“行啊,哀家回头就让人将凤印和金册都还给你的皇后就是了,哀家就巴望着早点享受含饴弄孙之乐,找初月去了!”
    什么垂帘听政,什么临朝称制,比起现在的天伦之乐,都是虚的,人老不堪,何必费那神!
    太后是真不愿再留下去欣赏他们俩腻歪,终究自己这辈子大好的青春年华早都过了,她没享受到过那种情有独钟生死不渝的快乐,能看到儿子如此快活,她也应该感到满足了。
    走下依兰轩玉阶,蓦然心似有所动,太后抬起眸看向那碧瓦蓝天之间的悠哉浮云,日复一日皆如此——斯人已去了。
    作者有话说:
    太后是个一生要强的女人,为了地位放弃了心爱的人,对先帝没有一点感情,为了爬到最高的地方,干的事并不光彩。真要发散来,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最新评论:
    【哈哈哈哈哈哈哈醋精】
    完
    第72章
    你会嫌弃我么?
    海昏侯以前对崔莺眠说, 内庭是全天下最黑暗的地方,那时他自己本身并没有进来过,只是道听途说。
    现在他却亲身体验了一把内庭的暗无天日。
    冰冷的甬道里,一道橐橐的靴子凿地声打破岑寂, 海昏侯立刻从杂草堆里爬起身, 滚到铁栏杆前, 首先递出来的是一根火把,明炽的火光跃动, 照在来人俊美如琢的脸庞上,海昏侯的瞳孔缩了缩, 失声道:“贺兰桀?”
    没死。
    贺兰桀居然没有死。
    半个月过去了, 现在全须全尾地站在自己面前的,正是他做梦也想掐死的死对头。
    贺兰桀身后,沈辞揭过圣人的火把, 右手按剑而立。
    海昏侯一看到沈辞,便一屁股摔在地上,惊恐地不断往回蹭。
    “母妃呢?”
    他突然问沈辞。
    这几日狱中, 他不断回想,自己已经落网, 照贺兰桀赶尽杀绝的脾性,母妃在途中,绝难逃得过他们的毒害。
    贺兰桀微微攒眉,回眸问沈辞, “人呢。”
    沈辞面色微僵, 因为圣人病体初愈, 许多事他没有机会上报, 或许是自己也存了一点私心, 乔娘子受惊过度,每每见到生人都竖起全身的刺戒备,短时间内若不能开解,实在不宜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