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页

作品:《[红楼]红楼之晚韶华

    众人都是经历过世情的,哪里还猜不到其中的关窍,偏巧今日宴会两家都来了,自然是忍不住私下议论一番。
    因此东平王妃
    今日不过转了一圈,便听了一耳朵的新闻。
    凤姐丝毫不意外东平王妃如何知道此事,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终归瞒不了多久,便叹道:“可不是,我们家三姑娘读书识字,性情爽利大方,管家理事样样能干,什么人家配不上,偏遇上了这事,可真是委屈的不行。”
    王子腾夫人也道:“王妃可有合适的人家没有?”
    东平王妃沉吟片刻,道:“我倒知道一户人家,哥儿的脾气秉性都极好,与三姑娘正好相配,他们家年后进京,到时候我从中搭个线,叫你们两家见一见,若是合适……”话未说完,忽见一管事媳妇匆匆忙忙过来,道:“启禀王妃,奴才有要事禀告。”
    王子腾夫人与凤姐闻言,不待东平王妃说话,都忙笑道:“王妃且去忙,让我们自个儿逛逛。”
    东平王妃便告了罪,匆匆离开。
    逛了一回园子,众诰命千金陆续告辞,东平王妃也不便强留,大家又让了一回,送至园门,坐轿而去。
    却说刘老太太在黛玉那儿碰了个钉子,越发下定决心要拿下林如海,到时候自己成了林家长辈,看那臭丫头还敢不敢甩脸色。
    因此刘老太太回到家中,当即便命人叫了刘尚过来,问道:“你可曾见过林海林大人?”
    刘尚闻言一怔,片刻后方会意过来,道:“老太太说的可是前巡盐御史,出身江南列候的林如海大人?”
    刘老太太忙点头道:“正是,你可曾见过?”
    刘尚不解其意,老老实实道:“孙儿与李翰林家的小公子相熟,先前便在李翰林的六十大寿中偶然见过林大人一次。”
    刘老太太忙问道:“这林大人相貌如何?”
    刘尚闻言一怔,不解道:“老太太问这个做什么?”
    刘老太太摆手道:“我自有道理,你别管,横竖说与我就是。”
    刘尚心下觉得有些不妥,偏刘老太太是长辈,不能拒绝,只得道:“林大人虽是花甲之年,看着却甚是年轻,不过四十来岁的模样,风姿儒雅,气度不凡。”
    林如海已是花甲之年,却因保养的好,前几年因病更是小心保养,极重养生,又无公务劳烦,心情舒畅,看着顶多不过四五十许人。
    刘老太太听罢十
    分满意,见刘尚满面疑惑,也不解释,摆手叫他回去了。
    虽然他们家门第上比林家差了些,但林家数代单传,人丁凋零,林如海如今又已致仕,不过只担着一些虚衔。
    她家侄女却是年轻貌美,又是黄花大闺女,配林如海绰绰有余。
    依着刘老太太的意思,巴不得明日就将亲事定下来,但如今已是年关,人人都忙着年事,实在不是提这事的好时机,况且侄女去年随父亲去在了湖州,即便现在去信,还得等明年开春运河解冻后才能上京,因此只能忍着。
    想了想又叫了钱氏过来,将顾泠一事说了,道:“这顾家丫头模样家世都不错,我想着配给尚儿,你觉着怎么样?”
    钱氏听了顿时不满,她今天看了一天也只相中了顾泠,满心想说给自己儿子,忍不住抱怨道:“老太太,您可不能偏心,尚儿是您的孙子,可昌儿也是您的亲孙子,这样好的人家不如先说给昌儿,毕竟两人年岁也相当。”
    刘老太太想了想也是,如今孙女儿正得宠,昌儿才是娘娘正经的兄弟,大孙子刘尚到底与娘娘隔了一层。
    俗语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刘老太太虽然疼大孙子,但最疼的还是小儿子一房,何况孙女争气,入宫做了娘娘,连带小孙子刘昌也看的跟命根子似的。
    他们家有如今的荣耀全靠了在宫中的丽嫔,有好东西自然要紧着三房来。
    因此想了想道:“你说的有理,这顾大姑娘便留着给昌儿,尚儿这边我再给他寻个好的。”
    钱氏这才欢喜起来,忙笑道:“老太太英明,既如此,咱们早些请人去提亲,晚了只怕被别人抢先了。”
    刘老太太摆手道:“这倒不用急,如今大家都忙着过年,没有谁会这时候去提亲,况且那顾家门第高些,自然高傲些,寻常人家自然看不上,不会轻易应允,依我看等年后先把你兰妹妹的事说定了,到时候成了林家主母,便是顾家的姻亲了,亲家开口,又有咱们娘娘的面子,谅他们也不好驳回。”
    刘老太太虽然自负,但内心深处也知道他们家与顾家这样的百年世家有天壤之别,如今不过仗着宫中丽妃才有这般体面。
    钱氏听了,只得不
    甘不愿的答应了。
    另一边刘夫人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白日她因被几位诰命夫人拉着说话,不曾留心刘老太太与钱氏,却发觉两人回来后面上都是掩不住的喜色,心下十分不放心,便使人去查打探了一番。
    然而素日两个掩不住心思的人这次却不约而同的闭紧了口风,什么也没打听出来。
    刘夫人心下不安,总觉得她们瞒着什么,暗中叮嘱了心腹留意那边,然而接下来两日一直风平浪静,并无事发生,刘夫人只得暂且按下心中怀疑,叫人盯紧了两人。
    心腹大丫头红梅为她轻轻按揉太阳穴,柔声劝道:“太太也不必担忧,想来老太太与二太太不过是回京后头次赴宴,这才欢喜了些,何况如今又有太太看着,掀不起什么风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