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页

作品:《锦乡里

    钟氏坐了阵,叹道:“那倒也是。”
    晋王府里便且各自安定。
    宁王妃作息如常,不消多话。
    宋湘歇了几日前往沈家,一面看宋濂在沈家表现如何,一边也为着打听柳纯如之事而来。上回沈宜均曾经跟陆瞻提过这件事,后来沈家也没忘继续与柳家那边联络,但这些日子并没有新的进展。
    皇帝下诏翻案的通告陆续发往各地,近日朝野上下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件事,很多人不管有用没用,都已经往官府递消息了,而与骆容交往最近的何家这边,却仍就没有动静。
    陆瞻便直接造访了何家,先看望过正在康复中的何琅,然后找到何桢。
    “听说何大人曾在洛阳任职多年,洛阳当地的世家骆家,不知可有结交?”
    何桢道:“在下在洛阳任职期短,与骆家不熟。”
    陆瞻点点头,说道:“年初兴平县那个案子,前不久好像查出点眉目来了,丢失的物件是些书信,听说早前的失主兴平县令是大人的亲戚,方便的话烦请大人转告一声,东西我们已经在手上了。”
    何桢神色微动,目光明显滞了滞。
    陆瞻也不多留,起身就要告辞。
    “世子且慢!”何桢跟着起身,“我那些信,现在何处?”
    陆瞻扬眉:“在皇上处。”
    何桢怔然,随后又浮出了一丝了悟。当时放在兴平的那些信,可不就是他与骆容往来的信件?信在皇帝手上,自然什么都没有隐瞒的必要了。
    “我与骆家二爷,确实曾是至交。”
    陆瞻复坐了下来:“请大人详谈。”
    何桢想了下,伸手道:“我们去书房。”
    到了书房,何桢指着壁上两副画作:“这两幅画,就是骆二爷所赠。我确实与骆家不熟,但与二爷往来密切。骆家老一辈因为与当年楚王案的一个从犯曾是知交,骆家虽然被证实没有参与过楚王案,但是容易使人忌讳。当时我正值上进之时,便就将这一段给瞒了下来。
    “不想后来他病故,我时常感怀故人,就将当初他亲手所制的一些与人往来的信件保存了下来。权当是怀念。”
    “骆容死前,可曾与大人联系过?”
    何桢摇头:“没有。很突然。”
    陆瞻想了下,又道:“在你们交往期间,骆容提到过宁王吗?”
    “没有。”何桢笃定地,“从来没有提过。”
    “那他除你之外,还有哪些人算是他最为信得过的人?”
    何桢沉吟片刻,拿来纸笔:“我写几个人名给你吧。”
    第411章 这个好消息
    陆瞻拿着何桢写的纸,回到了大理寺衙门。迎面便碰上吏部来人,原来皇帝早前说过让他去礼部观政,如今已到了该调换的时候。
    陆瞻跟同僚交接的时候,萧臻山来了。一屁股在面前椅子上坐下来,脸上有些迷惑,又有些不甘。“奇了怪了,这几日我三叔他们又正常的不得了。”
    陆瞻望着他。
    他也看过来:“不但他不怎么出门了,连云哥儿在外走动也少了,而且还时常陪伴在祖母身侧,难道之前当真是我疑神疑鬼?”
    陆瞻看着他,没有打扰。
    一会儿他自己又往下说起来:“算了,我三叔全凭我祖母才能进侯府,进了侯府才有如今这身成就,他若有事,有什么理由瞒着我们呢?”
    说完他站起来。半路看到陆瞻,方想起来:“你要去礼部了?你为什么要清点的?我帮你。”
    陆瞻指着面前一堆书札:“拿这个吧。”又道:“回头我去见见皇上,把你三叔留京那事给确定下来。”
    萧臻山略想:“也好。”
    东西全搬到礼部,萧臻山又伴陆瞻到了承天门下,等他出来。
    陆瞻进了乾清宫,跟皇帝见了礼,就把来意说了:“孙儿前来,是为大将军萧祺留京之事。”
    皇帝道:“此事需待兵部调度。”
    “待兵部调度,是否萧祺就得先回驻地?”
    “这是自然,”皇帝道,“朝廷有朝廷的规矩。”
    “但孙儿眼下却有让他打破规矩留下的理由。”
    “哦?”皇帝放下奏折。
    ……
    萧臻山在承天门下来回走了不知多少圈,又负手望天不知看了多少只麻雀,陆瞻的身影才终于出现。
    “皇上怎么说?”萧臻山迎上去。
    陆瞻拿出来一卷黄绫给他:“自己看!”
    萧臻山疑惑打开,接下来整个人身子就抻直起来!“皇上直接下旨了?这,这是直接任命了?”
    “没错。连回驻地也不必了。”陆瞻把圣旨接在手里卷好,“上次我跟皇上提到这个以后,皇上就已经有了打算,看在大将军为国带兵这么多年的卓越成效,这次特地破例下旨,让大将军先进入中军都督府任佥事,以后就在中军都督府衙门里当差,既能继续为国效力,又能日夜相伴长公主身边,忠孝两全。”
    萧臻山着实愣了一愣。中军都督府的佥事比萧祺如今的官职还高一级,陆瞻说的无假,一是升官了,二是能留京了,且是立刻下旨着办,的确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殊荣。
    但是萧祺如今是掌着兵马的一方大将,妥妥的实权在手,佥事虽然级别高,又哪能与手掌兵权的大将军相比?懂门道的都看得出来,这是明升实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