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页
作品:《南楼月[重生]》 难怪素娥脸色如此苍白,原来是流了这么血。
一夜未合眼,谢景淞陪着长公主守在韩素娥身边,坐到天亮。
晨光从窗柩透进几分,有人来报,说夏军已经从城中撤了大半。
嘉敏这才想起谢景淞带兵支援一事,一问才知对方此行带了三万精兵,从燕北出发,一路快马加鞭,昨夜才适时赶来。
“这一次多亏了你们……”嘉敏有些疲惫,但感激之意不曾消减。
她打量眼前的年轻人,一年未见,俊美不减,又愈发沉稳,此次带兵前来,以雷厉风行之势击退夏贼,实乃英武之才。
如此杰出之辈,一想到他所系之人是自己的女儿,嘉敏便忍不住欣慰。
“殿下不必言谢,救百姓于水火本就是晚辈职责,何况晚辈来迟,未能及时击退夏兵,若不是守城的将士们殊死抵抗,消耗了大半夏兵,骁骑军也不会这么容易将敌军驱逐。”谢景淞毫无得色,半点未揽功的意思。
闻言,嘉敏欣赏之色更甚。
晌午时分,平阳城又迎来了一批援军,正是带兵回来的大将军,一行人披星戴月,疾驰回来,同尚在城外还未撤离的夏兵又交战一番,最终又杀敌数万,夏兵来时一大批人马,最后只剩了不到一万人,仓皇逃走。
其中不见拓跋阑身影,但清理战场时,也未找到其尸身。
谢景淞得知消息时,已经在赶回燕北的路上了,听闻后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此战夏人大败,拓跋阑一个长期离夏、势力不丰的皇子,回去后必定讨不了好。
他走之前,已经留下了一批十来人的骁骑精锐,守在韩素娥身边,以免她日后遇险。
韩素娥醒来时,得知一切,才知道谢景淞此行紧促,只为帮平阳击退夏兵,等到白马军赶回,而骁骑军才到平阳不过一天,又急匆匆赶了回去。
因为,辽人又有了动作。
没过几日,传来消息,辽人公然撕毁盟约,发兵南下,进攻中原。
两年前老辽王去世,耶律严宇继位,他继位后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蠢蠢欲动,据传此次他便是在王妃的劝诱下,下定了决心要攻打中原。
那位王妃,不是别人,正是和亲而去的赵雅乐。
对此,韩素娥毫不意外,雅乐这人便是如此,只会把不如意归结于他人,并想尽办法宣泄自己的恨意,她只担心谢景淞在与夏军交战后匆忙赶回,能不能很好地迎战辽人。
所幸没让她担心太久,许是新辽王过分年轻,又许是辽内战未消,辽兵不成气候,最终被骁骑军痛击一番,损伤大半,灰溜溜地又逃回了上京。
第166章 结局(下)
战事平定后,平阳百姓逐渐恢复到正常生活中去,素娥和母亲带领一些百姓,亲自为守城战亡的将士们收敛遗物,修建坟冢,举行了祭奠仪式。
而韩玮元则忙着清理战场、加固城门和城墙以及修缮被夏兵破坏的房屋建筑等。
等一家人忙完,已经是十天半个月后,还未喘口气时,突然一则噩耗从汴京传来。
护国寺于十四日前的一个夜晚,突然起火,整座寺庙被烧断了横梁,轰然倒塌,而护卫施救不及,以至于在里面的韩皇后未能逃出,不幸殒命,葬身火海。
而在此之前,宫中传出消息,说官家已经三日未能灌进一滴汤药,太医诊治后称再无力回天,恐怕大限将至。
消息传到平阳时,一家人正难得聚在一起吃饭,门房匆匆来报,说汴京的人传了疾讯来,等送信的人禀报过后,长公主眼前一黑,若不是韩素娥和韩沐言一左一右扶着,她当场就要软了下去。
乍闻噩耗,四人皆震恸不已,一时方寸淆乱,脑中翁鸣不歇,但其他三人勉强比长公主要冷静些,尤其是韩玮元,虽然脸色惨白,但还是强自镇定地问那人具体情况。
那人是他安排在京中潜伏的手下,心细如发,自然将所知情况一一汇报,毫不遗漏,在说到护国寺的大火起的莫名,不像是有人从外面纵火,倒像是从里面烧了起来时,韩玮元敏锐地抓住这一点,追问道:“火灭后可有找到尸身?”
来禀之人肯定地说找到了两具尸身,被烧得漆如焦炭,不成人形,但身量大小及身上残留衣饰,应是韩皇后和其身旁的大宫女嬗溪,他说着说着,又有些不确定,犹豫了一下。
“宫中派了人去验尸,最后得出结论说确实是圣人,但是…….”
“但是什么?”仿佛看到希望,韩素娥打断他的迟疑,示意对方有什么怀疑但说无妨。
“但是,小的偷偷找来了嬗溪姑娘的生母,想法子让她去辨认了那具被认定为是她女儿的尸首,”来禀之人顿了顿,“那位老夫人很笃定地说,那绝不是她女儿。”
“于是属下便想方设法去接近圣人的尸身,但是大皇子殿下却早已令人将皇后入殓,棺木钉死,急急入葬,而六皇子和裴氏兄妹,竟然也没有反驳,草草将韩皇后的棺木送入了陵墓。”
所以他最后也并没有办法去确认。
闻言,早已瘫软的长公主眸中又焕发希望,她强撑着巨大的悲痛,问对方,嬗溪的生母为何笃定那不是她女儿的尸身。
“那位夫人摸了摸尸身的腿骨,便下此断言,说嬗溪五年前在宫中替圣人挡下裴贵妃的陷害时,跌断了右小腿,虽然后来伤愈,但留下了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