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解封记忆(13)
作品:《道别的礼物》 高三,那个有如身处在地狱最底层的一年时光,白璟夜夜失眠,每天每天的活在无梦又非醒的状态之中,耳边时常萦绕着那熟悉的噪音:是父亲打游戏时的游戏背景音。
那声音对白璟而言,简直就是充满诅咒的魔音,折磨着她夜不能寐,白日里又无法真正清醒。但神奇的是,即便如此,她竟然还是熬到了高考结束、顺利毕了业。
白璟大致估了分数后,就想也不想地填报了远离家乡的一座北方大城市里的一所三本学校和一所专科学校:也就是说,如果本科能上,就只去那所本科学校;如果本科上不了,就去那所专科学校。如果两所都上不了,那她就不上大学了。
或许,白璟确实是幸运的:在那样成天精神恍惚、如同行尸走肉般的越发灵、体分离的状态下,她不仅还是坚持到了高考结束,还很幸运的竟然真被她所填报的学校给录取了。虽然,她是因一分之差而没能去成本科,但也还是去了那座城市里的她选择的那所专科学校。
对于这样的结果,家附近的邻居们没少议论白璟的荒废学业。否则,就凭她所就读的年年都有能上北大清华的“一中”——而且白璟还是他们那届中考的全市前十(也是他们那届一中正取生中排名年段前十)的正取生,照理说,像她这样的“条件”,就算最后考不上北大清华,也绝对能考上名列全国重点的其他大学,可她怎么就最后连本科都上不了,只能去个专科了呢?
以“一中”在这些人心目中的地位——那既然不是学校的问题,就一定是白璟自己的问题。但既然能考进“一中”,就说明:她的脑袋是没有问题的。那就只能是她自己不肯好好读书,才会沦落到这步田地。那她就是自己荒废的学业,是她的自作自受。
邻居们分析得头头是道,有时候,白璟在一旁听着这帮——或是被父母请来家里做,或是他们自己跑来串门的——邻居们对她的这些议论,白璟不仅不觉得惭愧,反倒越发饶有兴致的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去旁观这些——实际上是从头到尾都从未参与过她这个当事人所经历过的一切,也根本不用为他们自己的言论承担任何责任的——无关者们,对她的这些自视高明的评头论足。
白璟越看他们,就越觉得自己像是在看一群只是为了寻求自我满足的人——看着他们像猴子一样的在彼此面前表演着。
没错,白璟就是觉得:她的事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个借口,是个工具,——方便他们在彼此面前的自我表演、自我展现,展现出他们自以为会与他人不同的那份优越。只是,这样的“优越”,看在白璟的眼里,无论她怎么看,都觉得他们根本都是一个样,哪有什么分别?——究竟是他们的眼睛有问题?还是白璟的眼睛有问题?
不过,那时候的白璟已然渐渐学会了置身事外,就像他们拿“她”消遣一样的,她也开始拿“他们”消遣:看他们如何像一群猴子一般的互相表演着——只为满足他们自己那可笑又不禁推敲的虚荣心。
“看戏”的时候,白璟的耳边不时回响起高三的班主任(从高一到高三都与白璟同班的那位化学老师,就是高二的班主任时常会夸赞的“素质好”的那位化学老师)对白璟说的话:“像你‘这样’,竟然还能考上专科?也是奇迹了。”
“奇迹?”虽然白璟是觉得自己确实挺幸运的,但事后仔细想想,她又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大概率的近乎是“必然”的结果:
首先,白璟是正取生。这便注定了,就算她不想,学校为了实现她那一届正取生百分百专科上线的目标,也会逼着她的科任老师们做点什么的;而老师们也确实是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强迫她做到——考试成绩必须高于各科老师们自己设定的那条“底线”成绩。——高中三年,那一堆的“目标”,不都是这样给逼出来的吗?——用强迫像她这样怠学的正取生们日日留堂、周末留校的方式,逼着他们再差也不会低于“底线”分数。
这是外因。
对白璟而言,当时还有一个内因:临近高考的最后两月,白璟精神崩溃的状态已临近尾声,那时的她,已基本习惯了黑暗;甚至,如果“死亡”能主动来找她、而非她去找它的话,对她而言,那都是一份厚待了。——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成绩如何、能不能考上什么好大学——这些对白璟根本就无关紧要。但即便如此,她也还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如果必须活着、就必须做到的自救理由:利用高考,远离这里,远离“这些人”。
这个理由真的很有说服力。让白璟在临近高考的最后两个月里,突然有了非学不可的动力。不为考出多高的分数,只为能让她远离这里就行。——谁让这是她能把握的唯一手段呢?
“奇迹?呵!”白璟只是冷笑,“如果只有借着考上大学才能有机会离开这里、避免自己最后会因忍无可忍而选择自杀的话,那但凡是个智力正常的人,为了活下去,为了在‘去死’和‘生不如死’之外、找到第三个能让自己愿意活下去的选择,谁都会拼死做出这样的‘奇迹’来的。因为对这样的人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应付考试的问题,而是事关她的生死的问题。——懂吗?傻子。”
这就是当那位化学老师对白璟考上专科所给出的“这是奇迹”的评价时,白璟在心里给那位化学老师的评价:“你是个傻子。”
那年暑假,白璟看着电视里的市点歌台重复了一周、每天重复播放两次的——是一中为了庆祝这届高考专科百分百上线、本科70%上线,而特地点歌打出的——那串字幕,这样持续地看了一周,她心里没有任何波澜。无怨无喜。
只是最后稍稍有些疑惑:如果像她“这样”的正取生真的拖了学校的后腿,让学校没能如愿达到当初制定的这个目标的话,那学校还会点歌庆祝吗?还是说,只是会把字幕上的内容稍微改动下,但还是会如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好让全市人民都知道这么件事?
想了想,白璟觉得应该会是后者:学校还是要让全市人民相信,一中就是市里最好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