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作品:《摄政王他心有白月光》 第七十二章
锦阳城书院一战成名,院长麦莛更被万新帝亲口封为当今圣人,其他书院的院长或有不服者,也因着锦阳城书院展示出来的东西不敢过多言语。毕竟他们自己都是靠嘴上说的,而人家锦阳城书院是真的做了实事,就连锦阳城百姓用了爬犁之后平均多长时间开一亩地都能计算出来,他们又如何再做比较?
随着锦阳城书院大火的则是锦阳城书院学子们研制出来的东西,火器这种东西自然是交由工部和兵部保管,为了保证外族不盗走这门技术,万新帝特地将最后一道工序交给自己最信任的臣子去督办。相当于工部不管生产再多,也只是生产的原材料,而真正的加工都由万新帝的心腹完成。
至于三轮车,一开始工部的官员想要将这项技术收为己用,若非那天锦阳城书院的院长和学子被允许进入大殿听取结果,不然这门技术就直接归工部所有了。
李清尧和覃陌作为书院的学子,自然也随着一同来到大殿上,李清尧听着工部尚书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在工部尚书结束他的长篇大论后,万新帝问道:“不知院长意下如何?”
麦莛已经将火器和火铳的制作流程上交了朝廷,他知道这东西不能归书院所有,不然势必会对书院造成极为深重的影响。但是火器和火铳已经上交,三轮车又上交了,朝廷空手套白狼未免显得吃相有些太难看了吧。
因此麦莛上前道:“并非是臣等不愿意,而是将三轮车的制作方法交给朝廷并不是最合理的办法。”
工部尚书不高兴了,麦莛这话就像是在打他的脸,当即向万新帝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区区一个制作方法,有什么不能交给圣上的?”
李清尧出列,躬身道:“圣上倾听小臣一言。”
万新帝觉得此人眼熟,看向站在武将队伍中的穆旭东问道:“这人可是你的......”
穆旭东自然而然道:“是臣的妻弟。”
万新帝恍然大悟道:“朕想起来了,之前去武安侯府的时候,还见到他在门口迎客,原来是你的妻弟。”说完之后万新帝又看向李清尧:“朕记得乃父是李忠李大人。”
李清尧躬身回答道:“是的。”
万新帝又看向李清尧身边的覃陌,问道:“你身边那人又是谁?朕看着也是眼熟。”
站在李清尧身边的覃陌答道:“小臣家父原礼部侍郎覃业。”
万新帝拍拍脑袋,恍然大悟道:“是了,朕也是在武安侯府见过的你,怪不得如此眼熟,不曾想你们原是同窗。”
麦莛对万新帝道:“这两个孩子都是锦阳城书院的佼佼者,三轮车的研发除了臣身后的这位,”说罢麦莛指向当年覃陌的同窗那个小胖子,又道:“也有覃陌的一份功劳。”
万新帝当即赞道:“锦阳城书院果真是人才济济,只愿大周所有书院皆如锦阳城书院一般,天下士子皆为有识之士。”
万新帝见李清尧还弓着身子,这才想到他原是有话要说,故此道:“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朝堂诸公皆是明理之人。”
李清尧谢过万新帝和朝中众臣之后道:“书院不管是研究如何让农作物产量更高,还是研究如何让外敌不敢进犯,都是需要银子支持的。”
万新帝表示理解,于是李清尧继续道:“圣上可以看往日书院的运营模式。书院特许程家制作三轮车进行售卖,售卖来的银子,程家商铺会交税款,剩下的银子则会与书院四六分,程家拿着这四分的钱财,会拓宽商路争取将三轮车卖的更远,收益更多。书院拿着程家赚来的钱,又继续研究如何让农作物产量更高,之后将新的耕种方式交给农民们。”
李清尧顿了顿之后道:“农民们凭借新的耕种方式获得了更多的粮食,一部分交税给国家,另一部分自己留着食用。朝廷在这过程中,没有出任何的钱与力,反倒多了税款,而圣上您可以用这些银子去修运河,建宫殿。岂不是一举三得?”
工部尚书欲要说话,但是李清尧继续道:“火器这种东西,因为书院只提供给蒙家军,所以一直没有流传开来,书院也不敢将此国之重器交由商人们去赚钱。上交给您、上交给朝廷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三轮车在大周已经有商户在售卖,其他商铺见到程家商铺在卖三轮车,也有商户学习如何制作三轮车。”
李清尧最后总结道:“可以这么说,火器的研制若非懂得这方面的人研究才能知晓其中的成分外,没有人能够知道这是如何做出来的。但是三轮车只要问世,有人见过,那么就可以加以仿造。朝廷为什么不将三轮车交到民众手中,只等着收税款就行呢?何乐而不为呢?”
李清尧的话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不仅成功说服了朝臣,也成功说服了万新帝。在万新帝的拍板决定下,三轮车并没有交由工部,依旧归书院所有,同时也是朝堂上的事情,让商户们明白三轮车他们是可以生产的,不禁也加大了对三轮车的制造。
书院的争锋一直延续到万新二年的春天才结束,整整半年时间,各家书院的学子们都在争论哪种方式更适合国家的长治久安,因着书院之间的不同见解,让万新帝对自己统治的国家做出了新的审视,也让他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