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奇迹啊(第一更)
作品:《逆流黄金岁月》 市场经济这个话题,在后世或许没什么,但在91年,绝对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与政治有关。
重生回来,楚阳并不想卷入政治斗争当中,这玩意不是他该触碰的,否则怎么死都不知道。他是商人,好好做他的生意、低调赚钱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所以楚阳直接装傻。
“你真不知道市场经济?”王志军看着楚阳,但见后者一副懵懂纯真的表情,他本该相信楚阳,却不知为何总感觉不对劲。
一个对金钱那么有见地的高材生,会不了解市场经济吗?
“不知道啊。”
“那计划经济你总该了解吧?”王志军追问。
“这个知道,计划经济是指所有的资源都有国家按计划来协调分配,好比咱们国家,现在不就是计划经济时代吗?”楚阳说,这个如果装傻,就很容易穿帮了。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它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这么说你明白了吗?”王志军解释。
“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意思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吗?”楚阳说。
“不错,总结得很精辟。我想知道你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什么看法?这两者孰优孰劣?说得好的话或许能上内参,对你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的。其实除了燕京财经大学的教授之外,我还有一个身份,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经济顾问。”王志军继续问。
“王教授,我感觉你问错人了吧,我理科生,还是学材料的,哪懂经济这玩意啊?你这不是对牛弹琴吗?”王志军不表明身份还好,一表明身份楚阳更要装傻了。
不可否认,上内参对楚阳的未来肯定很有帮助,但那是未来,未来的事谁说得定呢。
或许在形势明朗之前,楚阳就被弄死了呢?古往今来,政治这玩意,是能随便碰的吗?
再说了,哪怕不上内参,作为重生者的楚阳依然有大好的前程,又何必将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还是那句话,远离政治,低调赚钱,猥琐发育,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小滑头,我感觉你不是不懂,而是不想说。”王志军说。
“哪有啊?王教授,你别那么看得起我好不?我就一个大一新生,哪懂什么经济?”楚阳叫屈。
“什么?你才大一?”王志军愣了。
“对啊,我刚刚升上大学,连军训都没开始呢。”楚阳说。
“所以,上财的几位经济学辩手,居然输给了一个大一新生吗?”王志军有些不敢相信。
这个若被上财的几位辩手知道,会很残忍的,后者还不得吐血啊?
“不好意思,王教授,我还有事,先走一步咯。”楚阳说。
等王志军反应过来之时,楚阳已经溜了。
“这小子。”王志军有些无语,越想越不对劲。一般而言,大一新生对经济这玩意当然是一窍不通的。问题是楚阳这家伙能算常人吗?
正常人谁能在大一就在辩论赛场上将上财的几个辩手辩得哑口无言啊?
“不对!这场辩论赛由来已久,同济新生才刚开学,楚阳如果是新生,怎么会参加这场辩论赛?”王志军疑惑,喊了何磊过来,得到的结果让他震惊。
原来,楚阳竟然是临时顶上去的。也就是说,对于这场辩论赛,楚阳此前根本没有任何准备。关键还赢了,这家伙还是人吗?
“也许楚阳以前接触过吧。”何磊为楚阳找了个理由。
王志军耸了耸肩,不可置否。他现在越来越确信,楚阳肯定藏拙了。只是后者不想说,他也强求不来。
想了想,王志军还是打消了继续追问楚阳的念头。
总归他也明白,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争锋,此时在国内喧嚣尘上。楚阳一个大学生,贸然卷入其中确实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那就算了吧。
另一边,楚阳出了学生会的办公室之后,松了口气。还好他是重生者,不然他很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卷入政治风暴了。
果然,无论什么时候,低调总是没错的,以后这种出风头的事,还是少做为好。
在学生会门口,楚阳再次见到了张婷婷,
“学姐不是说10点有个庆功宴吗?怎么还在?”楚阳问,这时候已经快九点半了。
“等你啊。”
“等你干嘛?学姐,我真有事,庆功宴是没法参加的。”楚阳说。
“骗你的拉。我回来拿点东西。对了,你那么快就出来了?王教授找你做什么?”张婷婷好奇。
“哦。王教授想收我为徒,他说我根骨奇佳,是块练武的材料。”
“噗!王教授是经济学家,又不会武术,还收徒,说你根骨奇佳,是块练武材料,就你会瞎掰!吹牛都不打草稿的。”
“不信拉倒。学姐,我先走了,改天再见。”楚阳跟张婷婷道别,匆匆离去。
张婷婷疑惑地看着楚阳的背影。
那是什么声音?似乎是大哥大的来电铃声吧?就在楚阳的背包里。
问题是,楚阳只是个大一新生啊,居然拿得起两万多一个的大哥大?这家伙家里到底做什么的啊?
张婷婷确实没听错,楚阳背包里的大哥大确实响了,这是楚阳匆匆离去的原因。只是楚阳没想到张婷婷听觉那么敏锐。
电话是贝海那边打来的。
对自行车厂和罐头厂的评估结果已经出来了,形势很严峻。
这两个国企大厂,外表还算风光,内里早已到了千疮百孔的地步,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都不为过。
账目混乱,坏账、烂账一大堆;体质混乱,任人唯亲,扎堆抱团严重;设备落后,人员冗杂,人心涣散,生产效率低得让人发指;产品单一,市场不明确,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资源错配现象到处都是
啧啧,但凡90年代国企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两个厂子都占了。最大的问题是人员冗杂,六七百工人的国企,竟要养活三四千人。
这两个国企能撑到现在还不破产,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