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页

作品:《科举反面教材全解

    但是这次容珂听了,神情却不见多大变化。她说:“李叔年纪大了,我早就打算让他荣养,但是他不肯走。现如今银枭卫已经成型,也该让李叔歇一歇了。”
    容珂口中的李叔就是银枭卫大统领,银枭卫内部都知道大统领姓李。其实知道也没用,他们又不知道大统领长什么样子,光靠一个姓还能找出来人不成?不过萧景铎显然不会关注这些,他注意到容珂话中的内涵。“大统领要离开了?”
    白嘉逸一进来就听到这句话,他抬头去看容珂,看完之后又去看萧景铎,刚好和萧景铎的目光对上。
    左右两部一直是竞争关系,大统领,显然也只能从左右两部的长官中选。
    换句话说,萧景铎和白嘉逸,只有一个人能成为大统领,掌握最高最大的权力。
    他们俩都对对方的身份心知肚明,容珂执政期间一直隐隐对抗。可是大统领只有一个,一个人上位,另一个就要被打压。大统领是容珂身边最信任的人,这点毋庸置疑。容珂只是暂避长安,日后又不是不涉政,也不是再不回来,能夺到大统领之位,对日后仕途有多大助益,傻子都能想明白。
    容珂说:“皇帝大婚在即,这是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这几日不允许有任何意外发生。”
    萧景铎和白嘉逸都点头,示意明白。
    之后几日,左右两部对抗更甚,就连下面的人都能看出来,左使和右使,在争夺大统领一职。
    他们一直争了两个月。两月之后,银枭卫按例去宫里禀报,白嘉逸和萧景铎都在。禀事之后,他们正要退下,却听到容珂说:“左使留步。”
    白嘉逸的脚步顿下,左部的人立刻露出欣喜之意,在容珂面前,所有人都要摘下面具以示效忠,所以众人的神色一览无余。
    白嘉逸的心快速跳动起来,萧景铎转头深深看了白嘉逸一眼,先带着人走了。
    .
    几日后上朝时,百官鱼贯走入太极殿,一进殿就被吓了一跳。
    一群黑衣银纹的年轻人站在大殿西侧,那是武官的站位。他们脸上带着面具,冰冷无情,在熹微的晨光中很是令人生怖。
    百官都打起鼓来,这是要做什么?公主莫非临时反悔了?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猜测纷纷的时候,内侍唱诺:“圣人、长公主至。”
    在众臣的行礼中,容琅坐上帝位,而容珂却没有入座,而是站在堂前。
    “想必诸公也知道,这些人是银枭卫,算得上是我的绝对亲信。早年时政局动荡,我原打算铸就一柄最锋利的刀,直隶帝王,内镇宫闱,外慑臣子,让贪官污吏再不敢胡作非为。可是段公提醒了我,这柄刀能伤人,便能伤己。”
    “自银枭卫出现后,作奸犯科的人虽然少了许多,但是在朝堂上直言进谏的人也骤减。唯有广开言路才能成就治世,若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天下贤士再不敢给皇帝提建议,那就是因小失大,涸泽而渔了。为了展示诚心,现我将银枭卫赐名为启吾卫,警示他们启光卫明,守护吾国。并当着百官的面摘下面具,从此之后,接受天下人的监督。”
    “银枭。”
    全体银枭卫上前一步,齐刷刷保全:“臣在。”
    “摘面具。”
    太极殿中顿时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呼声,就连容琅都意外地直起了身。
    百余位银枭卫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手伸向面具,某个机关一扣,面具就脱落了。
    他们的真容也展示在全体人眼中。
    看到为首之人的脸,朝臣中许多人惊讶地高呼:“白嘉逸!”
    白嘉逸此时一点都看不到昔日吊儿郎当、风流圆滑的模样,他脸色漠然,任由众人打量。他微微一错眼,就看到了站在文臣前排的萧景铎。
    萧景铎穿着红色的侍郎服饰,隔着人群,和白嘉逸无声对视。
    白嘉逸知道,又是萧景铎赢了。容珂虽然说全部银枭卫都摘下面具,改名启吾卫,可是若是所有人都公开身份,为何要改名?
    银枭卫被一分为二,走到台前的这一批改名启吾卫,而真正的银枭卫,还在暗夜里存在。
    白嘉逸从暗处转到明处,是利也是弊,他如今的地位不亚于锦衣卫指挥使。但他还是心有不甘,萧景铎可以一辈子不公开身份,还能就此升任银枭卫大统领,长久留在容珂身边,但是他,却要和这位聪慧又传奇的摄政长公主,分道扬镳了。
    待朝臣们冷静下来了,容珂才继续说:“来人,赐服。”
    宫人捧着段盘,上面放着黑底银边的特制朝服,旁边还放着三品鱼符。
    内侍捧着一柄诏书上前,唱道:“封白嘉逸为启吾卫首任大统领,武官正三品,赐三品鱼符。”内侍唱完后,笑着对白嘉逸一拱手:“白统领,恭喜。”
    盛极一时的银枭卫在无人得知的时候被一分为二,明为启吾卫,暗为银枭卫。启吾卫官职品级接轨朝廷武官,银枭卫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容珂为了限制自己亲手创造的情报机构,将其一半转明,改名启吾卫,并留下另一半银枭卫,在内再分左右卫,监督和挟制启吾卫。两卫一明一暗,一公一私,这样才能相互牵制,保证君王耳目不受蒙蔽。
    而银枭卫,从此只能行走在暗夜里,彻底消失在正史之中。
    散朝时,兵部郎中和萧景铎说:“殿下竟然公开了这些影子,还给他们正式的身份。从此十六卫中又多了一卫,也不知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