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3页

作品:《农家小福女(下)

    夏氏不大,分宗的仪式也不繁复,族长在族老和各家户主的见证下,将周满这一支从她祖父那里分出,在族谱上写明缘由。
    当然,用了修饰词,只说继嗣的夏牧年幼,需父母教导,常住长安,为家族大计和他将来的发展着想,决定分宗……
    夏族长拿出一本空白的册子,亲笔将夏衍的名字写在排头,旁边点名其妻宁氏,生女夏欣,招赘绵州周银,生一女夏满(周满),因回乡遇变故,幼女流亡在其外祖家,因此改姓周,后……
    夏族长写到白善时顿了顿,还是写上陇州白氏,生一子夏牧承继……
    夏族长放下笔,将墨吹干后看向递给周满,“这是你们这一支的族谱,你看看可有问题?”
    周满接过,看到最后分叉出来的夏牧二字,眼睛亮晶晶的,虽然简略很多,但这不是问题,于是摇头,“没问题,那这边的族谱……”
    夏族长递给她看,上面的记载和她的新族谱上所记差不多,这样一来,便是将来后人寻宗,也能知道缘由,靠着这一本族谱找到本家。
    周满将族谱还给夏族长,带着乌圆跪在了蒲团上,对着祠堂供奉的灵位拜下。
    乌圆跪不稳,所以周满行完礼便从身后抱住他,握着他的小手教他一点一点的拜下。
    等母子两个都行完礼,夏族长便当着众人的面把新族谱递给她。
    周满握着夏牧的手接过,让他抱紧了,小声道:“乌圆,以后你就是我们这一支的宗主了,你只需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长大便可。”
    夏族长道:“你们这一支虽分出去了,但你曾祖还在祠堂里,以后还是要经常回来祭扫的。”
    周满恭敬的应下。
    她知道,就和白老爷一样,虽然分宗了,但陇州那边只要有大事,尤其是修坟这样的大事,还是会找到他,因为他祖宗的牌位还在祠堂中供着呢。
    周满抱着乌圆,乌圆抱着族谱出祠堂,与站在外面的白善相视一眼,脸上瞬间绽开笑容,怎么压也压不住。
    刘老夫人也很高兴,她曾孙独成一支,这就成了宗主,她也跟着乐了好一会儿,回神看见两个孩子还在对着乐,笑得跟两个傻子似的,便忍不住拍了一下孙子,“还看什么,快去把乌圆接过来,这孩子都这么大了还让他母亲抱着。”
    白善回神,连忙上前接过孩子。
    夏锐领着两个孩子过来,“恭喜你们了。”
    这一次能这么顺利,夏锐这个说客最重要,于是白善和周满一起行礼,“多谢夏伯伯。”
    第3342章 回京
    夏锐连忙拦住,问道:“伯父和伯母的墓地……”
    周满和白善对视一眼后道:“还要请夏伯伯继续照看,等乌圆再大一些,我们在京城准备好了祭田,到时候再来移动。”
    “那你父母的岂不是也要挪到京城来?”
    周满颔首:“是有此打算。”
    还是得在一处才好,将来子孙也好祭扫。但这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并不争这一朝一夕。
    回到驿站,周满便派人去准备了祭扫的东西,第二天带着一家人先去给夏衍夫妻扫墓,祭扫完以后才准备回京。
    此时他们还有十天的假期。
    白善笑道:“我们可以慢慢回京,还能休息几日再上朝。”
    “也不知道明达他们出发了没有?”周满这会儿倒有些羡慕起白二郎了,他虽然也只请了五十天的假,但翰林院不忙,估计他就是迟些回去也没事。
    白善道:“不必管他们,他们回去肯定也是走水路,比我们这一路可轻松多了。”
    白善说的没错,白二郎他们的确走的水路,正是今日出发。。
    他们夫妻两个和殷或一起走,本来他还撺掇着白老爷和白夫人上京玩呢,不过秋收结束就要种植冬小麦,白老爷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一行人到隆州上船,这个时节船行的还算平稳,殷或就让人将桌子摆出去,他一边赏着江景,一边泡茶。
    “你可真自在。”白二郎坐在他对面,扭了扭脖子道:“我昨晚睡驿站,落枕了,要是满宝在此就好了。”
    殷或看了一眼他的脖子,建议道:“你自己尝试着扭一扭?此时他们应该还在商州吧?”
    白二郎:“算行程,他们应该到了好几天了,夏氏并不大,给点钱就能够解决,耗费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殷或微愣,“分宗这样的大事……”
    “那得看是什么样的家族,像世家那样的,是第一等的艰难;士族,第二等艰难;勋贵,第三等艰难;第四等是一些士绅豪门;而像夏家这样的,是第五等,也是最末等。”白二郎道:“远的不说,就说周氏,周家要想分宗也简单得很,一笔钱砸下去,想分到哪儿去就分到哪儿去,族里人得了好处,谁还管你去哪儿呢?”
    不过七里村一向团结,周家也不会分宗就是了。
    殷或若有所思的点头。
    从隆州到京城,却是不必要到岐州,而是可以坐船直接到凤州。
    凤州距离京城极近,一天功夫就能到。
    所以他们回到京城时,周满他们也才到京城不过两天,刚刚安顿下来呢。
    家中的下人听到后门的大街上很热闹,于是看守后门的门房悄悄打开一看,便赶忙通禀正在家里休息的白善和周满,“对面的公主和驸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