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页

作品:《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第208章
    所有人都在关注交州的战况,伊春势力和朝廷必有一战,契机就在交州战事结束之后。这样的明悟,是自刑长风再次现身后,姚春暖当即就让大军在冀州并州修整,并且还从幽州抽调来大量的人手,开始对两州开展战后的重建和治理工作。
    君臣间的默契,刑长风是最早领会到姚春暖的意思,猜测到她的打算的。
    摄政王和汝阴王他们分别在各自势力的智囊参谋的提醒下想到的,而新皇,不需要大臣提醒就已经明白了。
    只待交州一定,刑长风挥兵北上,姚春暖这边和凉州的霍家军也会动起来的。届时,三军包围司隶,兵临京城,与朝廷一战定乾坤。
    朝廷也不提迁都一事了,姚春暖带着十万将士驻守冀州,霍家军占据了凉州,刑长风在南边的交州,汝阴王在东边,他们还能迁到哪里去?
    这时,报讯的大臣匆匆而来,“皇上,摄政王,好消息啊!伊春的姚春暖和徐州那位打起来了。”
    “姚春暖和汝阴王?不可能!”
    “皇兄,没什么不可能的。姚春暖这女人睚眦必报,前面汝阴王窃据了冀州两郡,她不报复回来才怪。”
    “姚春暖决不是那等没有大局观的人,她一定还有什么目的。”新皇仍然坚持。
    摄政王不在乎地说道,“不管她什么目的,应该都是针对汝阴王的,就让那老贼自个儿头疼去!”
    新皇疲惫地阖上双眼,他皇弟这话话糙理不糙,他也确实没有精力去管别人的事了。
    冀州的十万幽州大军对鹿渭郡和咸莱郡的攻打并不激烈,张弛有度,有时候司马贤觉得,对方更像是将这场战役用作磨砺新兵之用。这样的打法,越发肯定了他先前对于她攻打鹿渭郡和咸莱郡乃声东击西的猜测。
    而他们的人,果然在他们徐州境内发现了伊春骑兵在他们的备用粮仓出没的踪迹。
    把守备用粮仓的重兵,在与伊春骑兵进行了两三场激烈交战,并且己方不断有增援的情况下,才将这支骑兵给打退了的。
    徐州的将士们在打扫战场时,不免说起这场战事来。
    “幸亏咱们军师早就料到对方会将主意打到我们的粮仓上,然后我们早有防备,这才让对方无功而返。”
    “若我们没有丝毫防备,肯定会被这些伊春骑兵得手的。”
    “军师英明。”
    有个小兵弱弱地道,“其实对方也很厉害啊,咱们这个粮仓很隐秘的,是备用粮仓,对方也能一摸一个准。”
    “你以为啊,伊春城的二把手,叫姚春暖的,晓得吧?这个女人可厉害着咧,据说这次计划也是出自她之手。”
    “去去,姚春暖这个人,谁不知道啊。”
    刚才说话的那个小兵弱弱地举手,“我不知道,杨哥,能说说么?”
    一时间还真有不少新兵蛋子好奇地凑了过来。
    汝阴王对于麾下的军队管控很严格,对外界的消息知之甚少。虽然姚春暖名声大,但她的事迹或者有关伊春有关幽州方面的信息,都被汝阴王有意地屏蔽掉了。但有些事吧,越是阻止,别人就越是好奇。
    这姓杨的兵头子显然就不是个被屏蔽的人,“那我就和你们说一点有关她的事迹吧。据说当初她刚到刑大将军麾下幕府时,还名不见经传呢,人直接干了一票大的。当时朱大帅知道不?还没归附的时候,手上拽着两三座秘库,除了心腹的心腹,那是谁也不知道呀。但人姚春暖就是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愣是推测出他其中一座秘库的具体地址,然后刑大将军就带着他的亲兵,假扮山贼,去把那秘库给劫了。所以人家算咱们这个备用粮仓是一算一个准。”
    众士卒听了直抽气。
    ……
    木野带着一整队的骑兵精英穿梭在返程的路上,这条路在出征前就已经被确定好了的。
    底下的骑兵精英一个个垂头丧气的。他们这么多人出来干活,没想到无功而返。
    木野趁着喝水吃干粮的间隙,安慰底下的小子,“别想那么多,咱们走这么一遭,只要平安回去,咱们的任务完成了。”
    众战士不解,可是,他们一袋粮食都没抢到啊。
    木野没有多作解释,“姚大人就是如此安排的,都休息好了是吧?那我们走,回去冀州!”
    岐山的某处山坳,空气中飘荡着若有似无的血腥味。
    一场有心算无心的激战之后,何庆只留下几人打扫战场,说是打扫战场,其实是查看在场的徐州兵有没有活的,有漏网之鱼就直接补刀。
    其余人马则去当搬运工,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何庆没想到,这里果然有一个小型的金矿,目前已经被开采得七七八八了,所有的黄金矿都被提炼成了黄金,然后收纳在一个库房里。
    战士们看到一箱箱闪闪发亮的黄金,无一不两眼放光,没想到啊没想到,他们这次干的小活竟然是来搬黄金!这样的小活,他们喜欢!
    在情绪刺激下,这些个战士一个个像是吃了大力丸,干活麻利极了。
    很快,何庆这一队人马在韩大哥和韩晋安他们这支商队的帮助下,顺利地将库房里的黄金都装车了。
    “走吧!”装好车之后,所有人都没有耽搁就赶紧上路了。
    而何庆冲副队使了一个眼色,副队点头,领着两人留下了,就隐蔽在大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