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作品:《知青男主的炮灰原配[穿书]

    “你们兄妹俩都一样, 都不提前说一声,故意吓娘有意思是吧。”周淑娟边说着边接过于东手里的包。
    她拿去的包不沉,于东也不抢着拿,笑着跟进院里去。
    “院门儿直接挂上门栓就行,门槛被我拆下来了,雪球进的来。”
    木门到地面有大约二十厘米的距离,横着放着一块长方形的门槛,平时出入直接跨出去,拆了就不用给狗开门了,家里有调皮小子的,也经常拆下来。
    院子里就有水缸和水盆,于东取上缸上的遮盖,舀了盆水洗干净双手和脸。
    “娘,快让我看看珺珺,一直没能见到她呢。”于东一进堂屋就开始东张西望坐不住了,说起来小予珺还是他身边第一个小辈。
    “就在里屋,你直接去看,娘去给你煮面。”
    起脚饺子落脚面,好吃的东西不多,但是用葱花和白菜炝锅煮碗面,再加上个鸡蛋,这她还是能给孩子做的。
    周淑娟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进了火房,“先垫一垫,吃完再杀只鸡。”
    院子里正啄虫子散步的大公鸡突然瑟瑟发抖。
    小予珺这会儿正躺在炕上玩波浪鼓呢,一张四四方方的大炕,她被放在正中间,三边都靠墙,另外一边摆上了枕头和被子围着她。
    于东小心翼翼地凑过头去,生怕一个不小心吓到了她。
    他仔仔细细地观察着小予珺的五官,“恩,眉眼里长的像你娘多点,看看这个大双眼皮,有点像我。”
    小予珺已经分得清熟人和生人了,平时看到村里来的人还会哭闹,乍一见于东,她立刻咧开嘴准备哭。
    “哎,别哭,你看这是什么?”于东从背包里摸出了他给小予珺买的布娃娃,买的时候他特意挑了没扣子没装饰的。
    这个娃娃也就形状和身上的衣服像娃娃,按着大人审美来说是个丑娃娃。但小予珺不懂,她的注意力完全被娃娃吸引了,伸着手想要够到它。
    她现在早就能够自己坐起来了,要娃娃心切,直接坐起来拿到了娃娃,干脆就坐着玩儿了。
    “呀呀咦呀。”
    “你喜欢啊,你喜欢就行。”新上任的好舅舅于东逗小予珺玩了一会儿后,注意到了她的小手小脚。
    他好奇的摸着小予珺的脚趾头,时不时的发出感叹,“真小啊,小孩子真有趣。”
    “有趣自己生一个呗,什么时候带嫂子回来啊?”
    转过头一看,徐春春正坐在桌前喝茶呢。
    看小予珺看的太投入了,只听着徐春春回来了,什么时候进的屋于东没注意,进了家后,他就是普通的农家小子冬冬,整个人放松了下来,懒洋洋的不想有警惕性了。
    原来徐春春只是在开玩笑,没想到于东认真点点头,“有好消息了,争取年前就定下来吧。”
    “真的有嫂子了?哥你快说一说!”徐春春噌地扑到炕上,小予珺看到娘来了,扔掉娃娃伸手要抱抱。
    徐春春把小胖妮子抱了起来坐在炕上,没错,不挑食,再加上营养补充的好,现在的小予珺已经不再是刚出生时的她了。
    虽然依旧是粉妆玉琢,但是跟同龄人的体重相比,是一个小胖妮了。
    无论徐春春怎么问,于东都不开口了,正好也到了吃饭的时候他直接就躲了出去,一脸的高深莫测,闭口不谈。
    “哼,不想说我还不问呢。说不定只是单身汉在虚张声势,一会儿图南回来了让你吃狗粮。”
    趁屋里没人,徐春春赶紧喂小予珺喝了奶。为了不撑到小予珺,在她的下班回来前周淑娟就不会给小予珺喂吃的了,这样能错开时间。
    自己擀出来的面条,宽宽长长的十分筋道,再搭配上辣辣的咸菜,于东饿了半天了,一口气吃了三碗。
    “看看,饿坏了吧,还吃吗?锅里多的是。”周淑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她煮了一大锅的面条,绝对够家里人吃了。
    吃过饭后,周淑娟抱小予珺去院子里玩,徐春春整理着于东带来的包裹。
    于东在家院子里想要帮着做点活,无奈有徐大志和裴图南在,水缸是满的,菜园子外的篱笆也好好的。
    他转了一圈发现没事做,又进屋来了。
    “珺珺的玩具放东屋里,罐头和糖放堂屋里,这是…”徐春春打开包裹里的一个小布袋。
    “哥,你又往家里拿票了。”
    徐春春手里攥着一大把这票那票,“你一个人在外边,得吃好用好才行。”
    “临来的时候找兄弟们换的,我们自己也用不到,谁回家谁就带一些,互相换着用。”
    于东觉得这没什么,他这么多年不在家。本来就应该孝敬爹娘。再加上裴家那档子事,他担心裴图南手里没有闲钱,可不能委屈了春春和小予珺。
    “都是一些吃喝用的,你想要大件的,你哥还没有呢。”
    忽然于东想起了什么来,皱起了眉头。“你今天怎么回来的那么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不行。”
    “什么嘛。”徐春春三言两语的就说清了自己被炒鱿鱼的事,看着自家大哥眉头皱得更深了,她又补充道,“不过幸好我找到了好工作,就在那边的印刷厂里。”
    “印刷厂?”不会这么巧吧,但是一个乡里又能有几个印刷厂。
    徐春春准备好受夸奖和表扬了,“嗯嗯,去当会计,刚得的消息,家里人你是第一个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