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4页

作品:《大魔王娇养指南

    客人叹道:“元圣料事如神。”
    “元圣处事决断,多神来之笔,我等凡人难以揣测。”说书人得意道,“是役,俾夏都城内溺亡者两万多人。城池被围,死人送不出去,城里的柴禾又很珍贵,烧饭都不够,哪有多余的拿来烧人,只能堆去偏门掩埋,这样不足半月,疫病就起来了。两个月内,疫疾而亡者又是一万多人。守城门的副将捱不住压力,削掉上级的脑袋,开门献降!”
    “我们拿下俾夏都城,可谓兵不血刃,从头到尾也只损失了六人,还是挖河道时不慎掉进去的。”
    即有人抗议:“不对啊,我怎么听说才三人?你这六人是哪里考据来的?”
    其实这些段子在天下流传了几十年,经过口口相传又衍生出几十个版本,但人们就是百听不厌。
    青云宗原本只是地方小宗,自新宗主接手之后快速强大,初期仍然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青云宗的底盘太好,从位置、土地、人口各方面看都像块大肥肉,引得周边势力心痒难捺。
    青云宗终于被惹毛了,不仅三番四次打退强敌,还把敌人的地盘也一并接收过来。
    谁打它,它就灭谁。
    劫掠成性的俾夏人、如日中天的拢沙宗、两面骑墙的灵山……青云宗在三十年里打爆了二十七个对手,在效率特别高的年份甚至可以做到一年灭仨,给兵家贡献了无数个经典的攻防案例。
    初时被动出手的青云宗,大概是打胜仗打出了戾气,后来频频主动出击,有时相距千里、中间隔着数国也要纵兵前去,旁人根本摸不到什么规律。
    天下人从震惊到渐渐麻木,对它的胜绩再也不会大惊小怪。
    最令各国佩服的是,尽管青云宗征战多年,对自己的新老地盘还治理得井井有条。它击败拢沙宗用时最久,足足三年。然而这一千多天里,青云百姓的赋税并没有增加一分,反而还略有缩减。
    因此,百业兴旺、盗匪不生,盘面十分稳固。
    反观拢沙宗就不行了,虽然战力强大,可是从民间抽人抽钱太多也太狠,没几年就生生被青云宗拖垮。
    三十年间,青云宗为世间树立了长胜不败、长治不衰的太平盛世样板。
    在夺取了东边的出海口、打通湖海贸易之后,青云宗就停止扩张,开始主理内政、外交盟友,给自己争取来九十余年的太平盛世。
    虽然周边的王国更替不辍,但从头至尾无人敢来侵扰青云宗,甚至连国民私逃至青云地界也不敢要回、追究,反而十分示好。这当然是因为它早年战绩惊人、现今富庶强大。
    以战止战。
    另一个重要原因,青云宗还办了两件大事,让自己声名远播、地位超然:
    首先设立瀚海学宫,广招天下人才。
    学宫传授内容广博,上至帝王心法、下到商贾之学,五花八门,有教无类,皆有专人讲习。
    更重要的是,它不限国别、尊卑、地位,只要通过学宫审查认定,就可以入学听讲。
    每年三次,元圣亲自开坛授课,底下万人听讲,场面蔚为壮观。
    第二件大事就是设立天心阁,为天下梳理文脉、保存功法、典藏珍籍。
    只有公认的传世之作才能被收录其中。对当世大家而言,自己的著作入藏天心阁,就是最高荣誉。
    并且天心阁对瀚海学宫所有弟子开放,除了少数修为心法秘藏,其余典籍皆可堂阅。
    当这消息传开,世间轰动一时,都说功德无量。
    此后,大小国度、宗派,都千方百计将王孙、世家子弟送来瀚海学宫,学成归国即成栋梁。
    有好事者统计,当世二百一十七国、宗,只有十二国与青云宗无关;其余的,都有瀚海学子在朝堂为官、在宗派掌权,执政议事。
    门生故吏遍天下的青云宗从此地位超然、如在云端,无人再敢打它的主意。
    时人评价青云宗成就,绕不开它的领袖。举世公认,青云宗一百二十多年来都由这位宗师坐镇,才能稳渡风波,如日中天。甚至当世许多大佬认为,青云宗潜力强大,根本远未到达巅峰时刻。
    接下去说书人又讲了几个故事,都是关于元圣的秩闻。
    “宣国明帝颜奕在位六十年,与我青云宗关系匪浅。宣国迟迟未立太子,因为明帝认为麾下七子皆很出色,尤其老三和老五,他不知传位给谁才好,于是求元圣指点迷津。”他喝了口茶水润嗓子,“元圣不曾明说,但授他一套考较之法,以此筛立太子。后来这套办法流传开去,成为多国设立储君的标准;有志于上位的皇子,就要依规律己,泽被百姓。”
    酒客纷纷道:“知道知道,后来这套办法被收入《人书》之中。”
    “是啊。”说书人感慨一声,“元圣之所以被称‘圣’,是因为他发下鸿愿,立志成《天》、《地》、《人》三书。《地书》、《人书》写成之日正逢深秋时节,本该天地肃杀,可青云山偏偏一夜之间百花齐放,天空万鸟来朝,地面异兽磕首。”
    他指天立誓:“那一幕我亲眼所见,如有半字浮夸,天打雷轰!”
    酒楼的大掌柜笑眯眯听到这里,也点头道:“我也看见了,那几天我恰好在青云山办事。天地异象,好生轰动。哎哟,那一年我十八岁,年轻得很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