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页

作品:《南宋第一卧底(上)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高若郎整个人已经哆嗦匀了!
    现在他的心里,想的只有一句话:“他们兄妹当自始至终,视为神明的那位主人崔敏实先生,他的心中也有一尊神,就是面前的这位沈墨将军!”
    所以现在这位耽罗国王紧张得连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他就只知道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儿,唯唯诺诺的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来人!送国王陛下回宫。”
    沈墨看到这位国王现在的样子知道,自己说什么都会把他吓得魂不附体,于是立刻吩咐人把他送回去。
    随后,就见沈墨转过头向着高若顺说道:“我听你家主人提起过你……你是个好孩子。”
    “不敢当主公夸赞。”这个时候,就见高若顺盈盈下拜。姑娘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位沈墨将军,于是索性选了一个“主公”的称呼。
    “你们兄妹俩好好干,有我护着你们,万事都不用担心。”只见沈墨笑着向这两兄妹说了一句。
    随后就见他挥挥手,让人将耽罗王室这两兄妹送走,而自己则是再次上马,纵马向着军营方向奔去。
    ……
    沈墨这次出征,他带来了十七艘巨大的军舰,这就是他们这次海战的全部力量。
    按照沈墨的海战思路,在一个舰队之中,最好所有舰船的航速都能达到统一标准,才能在作战时发挥出自己全部的实力。
    所以在这种思路之下,沈墨的海军造船厂里面,一旦一个型号的军舰定型,他们就会像后世的流水线一样,不断的生产出统一标准和型号的军舰,以供海军作战。
    这种造舰方式带来的好处,就是在海战之中不管是长途奔袭还是持续作战,都不会有任何军舰因为船速跟不上而掉队。
    而且在作战中一旦有军舰受损,军舰上的船员只需要下船,再登上另一艘战舰,就可以立刻投入作战。
    因为每一艘战舰的格局和构造几乎都是一致的,所以从操帆到掌舵,从开炮到接舷战,这些海军将士完全都不需要重新对舰船进行熟悉。
    在后世的海军,几乎每一种军舰设计定型之后,通常造上4到8艘一个批次,就会立刻进行升级,让下一批建造出来的军舰性能更加优异。
    可那是在激烈的技术竞争,和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之下,才有必要这么做。
    如今沈墨手下的海军,他的技术优势已经是远远领先于天下诸国。毫不夸张的说,即便是再给其他的国家三四百年的时间,他们也追赶不上。
    别的不说,就仅仅是铸钢火炮和钢铁龙骨这两项技术,其他的国家就是望尘莫及!
    第1215章:大战将至风云翻、十七巨舰、神秘黑船
    所以沈墨海军的发展思路,就是在统一规格的基础上尽量扩大产能,以便达到足够海军使用的数量。
    如今沈墨所制造的军舰,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三个等级。
    首先最小的一级,就是500料护卫舰,在古代的“料”相当于一个材料单位,换算成吨位非常的麻烦。(PS:古代造船用料的规制,有官料有民料之分。本书为统一规格,一概以民料为准。望诸位考据党大大请手下留情。)
    而沈墨的这种500料的护卫舰,就是用于近海防御巡逻和江河作战的型号,排水量大概是125吨,长约十四米。宽高都是4米。
    像这样的船小巧灵活,吃水很浅,上面带的火炮火力也足够迅猛,制造起来更是成本低廉,所以现在沈墨的手上已经造了不少。
    其次,就是一千料的中型战舰。它的长度是17米,宽高都是5.5米,排水量是250吨。
    这种型号的军舰,如果大家对于它的大小没有什么概念的话,你只要把它想象成加勒比海盗中常见的那种海盗船就可以了。
    像这样的中型战舰火力充足、自持力强,在沈墨的阵营中用于商队远洋护航,同时也担任海战中的支援任务。
    可以说,这样的军舰拿出来,在这个时代就足以横行天下七海了。
    至于第三种,是五千料的大型军舰。
    它的排水量是1500吨。全长70米(包括舰艏斜桅),吃水6米。航速10节。
    这样的大船,在这个时代几乎是前无古人,由于采用了钢铁龙骨和蒸汽定型加工木材技术。所以往常需要三五年时间才能打造成的战舰,在沈墨造船厂的努力生产之下,已经形成了一支舰队!
    可以想象,这样的巨舰要是在海上遇到了三五十人操控的小型战舰,几乎都不用使用任何武力。他只要张开了船帆冲过去,就足以碾碎对方了。
    这种巨舰对于这个时代的战船来说,堪称是大象和泰迪的区别!
    更何况,真论起舰上的武备,更是雄厚到这个时代的人难以想象。
    沈墨这次带来的战舰之中,除了两艘装载着黑尔式火箭的大型火力船,以及六艘用于运载及养和陆军战士的补给运输船之外。其他的七艘中除了师宝瑛的座驾“七海飞云号”,另外六艘就是沈墨的船厂统一生产出来的这种大型军舰。
    所以即便是沈墨的手里仅有六艘这样的战舰,和高丽水师一百余艘战舰对战起来,这场胜利他也是稳操胜券。
    等到沈墨到了耽罗岛军营的院子里之后,他一眼就看见了院子中间,马车下边还压着一个人!
    术鲁见状,连忙向着唐天玑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