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页

作品:《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说是天子门生。
    可这话皇帝信了半成。
    真论起来,皇帝确实是信任了皇后。
    因为,夫妻一体。
    皇后的权柄,那来源就是皇帝。
    再则呢,正统帝的眼中,耿皇后生的几位皇子也是得了他的心意。
    皇后多占了权柄,为的什么?
    在正统帝看来,也是他们母子之间多些自保之道。
    这本来也是皇帝的打算,平衡东宫与坤宁宫。
    朝堂上讲一个平衡。
    皇宫也是一个平衡。总之,一面的人不能过于的混乱,也不能真是一团和气的架空了帝王。
    “圣上的厚爱,我便不推辞。”
    玉荣回了帝王的手。
    有机会来了。
    玉荣当然得抓住。
    能名正言顺的出现在世人眼中。
    这当然就是机会。
    丰收祭,春祭啊。
    再到了替握了帝王的那一笔。
    以前的暗中替笔。
    那不一样的。
    现在啊,明晃晃的走入世人眼中,又不同。
    可玉荣还是担下来一切。
    她知道的,正统帝敢这般说,自然有帝王的决断。
    这一位皇帝眼中,会不会小瞧了她这一个皇后?
    玉荣相信不会的。
    正统帝做事,可是一套一套的。
    玉荣能做的,就是再多攒些皇帝的信任。
    这一些信任,很重要的。
    至少,有东宫太子的对照,那更重要了。
    “来年那真是一个忙碌的年份。”
    玉荣笑着提了一句。
    “哦。”
    正统帝听了挑眉。
    “圣上,我说给你听听。春时,您的万寿节。春日,和瑞要大婚。春季大选拉开大幕,太子也到了挑选嫡妻的年岁。来年可不就得忙碌嘛。”
    玉荣扳一扳指头,这是一一讲了。
    正统帝一听,好像这么一回事。
    可正统帝记得的,就是太子选妃的事情。
    因为太子选妃,这事情定下后,皇家就要操办此事。
    一旦太子大婚,那么,太子必然就要观摩国事。
    太子本来就有东宫的小班子。
    太子的权柄与大义,一直是正统帝在意的。
    等太子开始观摩国事后呢?
    这意味着太子涉足朝政。这也是为何呢,正统帝准备来年让皇后春祭后,正式的朝中立足了。
    一方的势力弱一些。
    皇帝不介意拉拔了一些。
    “来年忙碌起来,梓橦,你要辛苦了。”
    皇帝的目光是直视了皇后。
    “这算不得辛苦。”
    玉荣摇头。
    “太子大婚,圣上您得挑了中意的儿媳。母后那边肯定也关注的,到时候,我就是关注了初选、复选。等着阅选时,一切还得圣上你操心了。”
    玉荣在表明了,太子妃的事情她不会乱插手。
    毕竟,她是中宫皇后。
    太子可是庶长子出身。她插手多了,反而可能引了猜忌。
    玉荣才不想揽了麻烦上身呢。
    “嗯,太子关乎国本。太子妃乃是未来的一国之母,确实得仔细的斟酌。朕会让人盯紧了那些入选的秀女。朕必要挑一位合格的皇家儿媳。”
    正统帝也是给了明确的答案。
    这答案在玉荣的预料之中。
    太子妃的人选,玉荣这一位中宫皇后做不得主,东宫的太子一样做不得主。
    一切得看了正统帝的打算。
    “圣上挑中的儿媳,想必太子一定是满意的。”
    玉荣笑着回了话。
    太子不管满意不满意,皇帝挑的。
    那也得脸带温笑的,把这一门亲事给受领下来。
    “至于和瑞大婚一事,景仁宫会多出力。梓橦你一直的做事法子,朕瞧着就不错。”
    正统帝同样给了答案。
    显然,和瑞大公主是皇帝的长女。
    皇帝还是在意的。
    “是啊,惠贵妃倒时候可得出力了。和瑞可是她的心肝儿。”
    玉荣也是颔首。
    表示同意了皇帝的提议。
    “至于朕的万寿节,还有皇后的千秋节。秋年确实要大办一回。”
    皇帝挥挥手,还是气势十足的。
    “圣上的万寿节,与民同乐,普天同庆。至于我的千秋节,倒不必大办了。母后那儿的千秋节,才是应该大加操持,以显了圣上的孝心。”
    玉荣提议了。
    “不必,来年的万寿节与千秋节都得大办。”
    皇帝有了主意。
    玉荣劝了。
    皇帝不同意。
    那能如何?
    玉荣当然是同意了皇帝的话。
    当然,在心中嘛,玉荣还是有点儿美滋滋的。
    于是,次日里,玉荣传了惠贵妃、刘妃二人。
    关于惠贵妃来,这是说了来年的事儿。
    那是关乎了和瑞大公主一辈子的大事。可不简单的。
    一位公主的大婚,要准备的嫁妆可不简单。
    惠贵妃做母妃的,哪能不盯紧了。
    玉荣把话一提,惠贵妃满口答应下来。
    “多谢皇后娘娘一片心意。妾哪有不答应的。”
    惠贵妃只有高兴应下的。
    “嗯,惠贵妃愿意受累。本宫就是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