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

作品:《天宁之帝王纪

    见文帝展开了纸,穆笙转了身,回到了刚才坐的地方,他的坐姿,一向都是不怎么优雅的,多年深入军营,身上有些男子的习气也是正常。
    “既是给友邻送礼,又怎么能小家子气了去,您说是吧,陛下。”穆笙又端起了方才的茶盏,还举了一下,给文帝看。
    “公主怎么说都对,这礼送的可是无比贵重,就不怕送错了?”文帝还是要确定一下穆笙的心思,就是这礼再贵重,那也得确认万无一失,而这名单里人的真假,也需日后慢慢辨识,而这些人,也将为自己所用。
    “本宫送出去的东西,就是错了,那也有错的道理。”穆笙知道文帝的忧虑,毕竟是一国帝王,做事谨慎些也是应该的。
    “说得好。”文帝选择了相信穆笙,就凭穆笙过往的经历,背后搞动作,不是其风格,只是这名单给的如此随意,是有一种直觉,穆笙的手里还有自己不知道的事,“翰帝年幼,公主为北疆出生入死,忠肝义胆,半生颠沛,这天底下能做到公主这般的,怕是没别人了,就如公主所说,明人不说暗话,卫氏与阿古穆在天宁未建立起,两位先辈便是生死兄弟,不知北疆的典籍里可有载,反正大燕的典籍里是记载的清楚,先辈都是生死兄弟,那到了吾辈,也该是福祸相依,公主,朕说的可对?”
    “陛下说的,自然是对的,还望陛下信守今日之承诺。”听了文帝所言,是有些花言巧语,但说的那都是在点上的,这一趟上京没有白来,干的事都干了,并且,还可能会有意外之喜。
    “公主放心即可。”文帝自穆笙重整北疆之后,就有与其修好之意,北疆是有实力的,尤其是穆笙,那就更有实力了,大燕局势复杂,像北疆这样可以修好的国家还是尽量修好的好,多了事情,难免会对上京局势产生影响,而扰乱了他的大计。
    穆笙与文帝说完该说的事后,时辰也差不多了,是要去金銮殿的后殿了,文帝的寿宴会在那里举办。
    第四十章 金銮后殿
    金銮殿后殿。
    文帝还没有来,几位皇子陆续到了,纳兰朝和沐廷带着各国使团也进来了,今日的宴席是为文帝祝寿,又有各国使者到来,底下的座位也是费了心的。
    文帝之下,左位是北疆使团、北朔使团、卫云苍和其他的皇子以及各府,右位之下是西翟使团、慕容凌风、卫云艾和其他的皇子以及各府。文帝身旁是秦皇后,两侧还有四妃,不那么显眼,但也没失了身份。
    诸位宫妃今日个个都是打扮的明艳,秦皇后身着赤金色凤袍,雍容华贵,是有一国之母的风范,殷贵妃也是高贵典雅,华服尽显气质,一双眸子更是极致的温柔,迟德妃尽显英气,虞淑妃还是忧郁的神色,但比上次夜宴好上许多,楚贤妃没了疲态,倒是变得风情万种了,高贵与魅惑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显现出来。
    今日人多,卫云苍身边只带了朱赪,怕有危险,未带容宓来,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容宓的身份,自上次梅公子知晓容宓时,便是在容宓的身份上下了更多的功夫。
    穆笙是姗姗来迟的那个,从御书房到金銮殿是段较远的路程,除了她,北疆使团里来的是白璐,顾橘生性子孤僻,素来不喜这样的场合,便没带他。
    卫云苍看见了萨孤皓身后的男子,果然是个不简单的人,这样的场合,带一个无名之辈,似乎会引起旁人的怀疑。男子对视上了卫云苍的目光,只一眼,便转了方向。
    慕容凌风与颜柒谈笑风生,这上京城里,也便只有颜柒有所交往了,衣着华贵,毕竟是这样的场合,不能坏了南羌的气度。
    片刻后,文帝到了,一袭玄色的龙袍,戴着珠冠,尽显帝王之气。
    诸人都起了身,拜于文帝,“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文帝一摆手,便坐了下来。
    今日的歌舞是乐坊与舞坊精心准备的,不似上次夜宴,更彰显了大燕的大国风范。
    诸位舞女皆是身着红衣,毕竟是为文帝祝寿,是喜事,这些人都是舞坊里最好的,乐人的手艺更是大燕乐人最高的水平。
    长袖挥出,起身飞舞,那领舞的女子,其舞艺精湛已是罕有,长袖划过眼前,舞姿翩翩,似随袖而舞,身姿婀娜,大燕舞蹈的磅礴与柔美在这一支舞中尽显。
    一舞闭,其下皆是赞美之声,众舞女与乐人退出了大殿,接下来便是诸位皇子为文帝献上寿礼。
    “父皇,此乃天山玉石,像这么大的,普天之下仅有这一个,父皇可命宫中的匠人雕刻。”卫云艾腿脚不便,是颜柒上前为文帝献的礼,这天山玉石是前不久南笘堂弟子在天山寻的,天山玉石不少,可这么大块的,以前可没人找到。
    颜柒身着白色华服,只是衣上绣了金线,头上的发钗也是金饰,今日的她与嫁给卫云艾的那日一般,才是真正像一个王妃,卫云艾的身后是兮子,这些日子将人留在身边一直是一无所获,今日进宫,将人带着,就是想看一看,兮子会不会在这里露出马脚。
    “天山玉石,晋王妃有心了。”文帝心知肚明,这普天之下也只有南笘堂能够从天山取得玉石,而这么大玉石,确实是十分罕见的。
    “父皇,这是殿下的主意,儿臣特意命人寻来,不知可讨了父皇欢心。”话是这么说,可这玉石是寻到之后,才临时起意,将这东西当做寿礼送给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