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页

作品:《弹一根弦

    别人说她一根筋,我说她是一根弦。我来弹弹这根弦,却发现,悦耳动听,不绝于耳。
    那也得弹弦的人弹得好呀。
    正文完
    第31章 番外
    1
    赵言殊是在一个春天发现顾蓦的秘密的。
    跟他搬到一起后,在整理书房的书时,她发现了那本她苦苦寻找了好久的《元曲300首译本》。
    这本书在书架里悄无声息地度过了几个春秋,表皮上却没有落灰,可见是经常翻看。
    要不是顾蓦提议按照分类整理下书架,赵言殊可能没瞧见。
    打开书,随便翻开一页,入目便是她用铅笔做的笔记。铅笔痕迹随着时间流逝已经淡了不少,只剩下浅浅的印记。
    她翻到第一页,这书的第一页还夹着当初她放进去的那张便笺纸。
    这么明显,不是自己找的那本还是哪本?
    她又惊又喜,但也不解,这本书怎么会在顾蓦这里?
    怎么会这么巧?
    是顾蓦借来的?还是怎样?那不如趁着这书现在在顾蓦这里,把笔记擦掉好了。
    “橡皮,橡皮,橡皮......”
    窗外春光正好,X大家属院里有很多高高的绿植,他们住的这栋楼前刚好就有一排,从这里看书总能听到鸟鸣。
    顾蓦这书桌很整洁,但东西也很多,她找起东西来稍有些吃力。
    入目有铅笔、中性笔、胶棒甚至尺子,就是没见橡皮在哪儿。
    门被从外推开,顾蓦进来便看到赵言殊一手按着书页,身子压在桌子上,另一只手随着目光在找些什么。
    她喃喃自语着,但顾蓦知道她念叨的是自己要找的东西,这是她的小习惯。
    凑近一听,听到她在找橡皮。但还是下意识先问了句:
    “在找什么?”
    赵言殊做一件事时会很投入,就比如现在,找橡皮找得认真根本没注意到顾蓦进屋,直到顾蓦从她身后拥她问她。
    “在找橡皮呢,”赵言殊回眸,目光在他脸上停留几秒:“在哪呀?”
    “找橡皮做什么?”
    找橡皮做什么?无非是要擦东西。
    擦什么?想必是她手上那本书上的什么内容。
    顾蓦就着她的手凑近一看,发现是那本书。
    “不找。”
    “嗯?”
    “不找橡皮。”
    “为什么呀?”赵言殊还在他怀里,转了个身,跟他面对面,脸庞几乎相贴:“你可能不知道,这本书上有我写的东西,是早就应该被擦掉的。”
    “不想让你擦掉。”
    赵言殊手点点书的侧面学校图书馆盖的章:“可是这是图书馆的书呀,这上面的字是我写的。”
    “是我的。”顾蓦说。
    “什么是你的?”
    “书,”他朝那书抬抬下巴:“和上面的字,和写字的人。”
    ......
    “我把这本书买下来了。”顾蓦合上书,把她想擦掉上面铅笔字的想法一并合进书里。
    “你买这本书做什么呀?”
    “想留住。”
    “留住这本书?”
    窗外微风拂过,从窗缝偷溜进来,带着春日气息。
    顾蓦靠近她,和她额头相抵,看向她眼睛:“留住这本书,留住这本书上写的字,留住在这本书上写字的人,你不是早就知道了?”
    早就知道了?
    赵言殊手撑在桌沿上,大部分重量还是压在顾蓦身上。
    她想起那张便笺纸,又想起某处细节。
    “你早就告诉我了?”
    “我想你说的是对的。”顾蓦亲吻她唇角,带着奖励的意味。
    他的言殊好聪明。
    虽然反应慢了点,但一点就通。
    赵言殊说出自己的猜测:“当初谷老师推给你的是我的微信名片对吗?”
    “对。”
    可是顾蓦当时是通过搜索微信号码添加她的。
    所以后来她才没有找到那本书,所以她现在才能在顾蓦这里看到这本书。
    所以顾蓦是从她留在便笺上的微信号加的她,而并非是从谷冬推给他的微信名片。
    “我也没想到这么巧,这本书刚好是你读的,便笺纸刚好是你放的。”
    “我借阅卡刚好借满了,那天下午刚好有个要开的会,刚好来不及擦掉这里的字也带不走这本书。”
    顾蓦没说话,在想事情。他把时间对了对,发现:“刚好那天那次会,说的是要找发音人的事儿。”
    “刚好谷老师向我推荐的是你......”赵言殊笑笑:“你刚好答应了。”
    “不是的。”顾蓦摇摇头,不认同这个“刚好”。
    “为什么?”
    “因为是你。”
    因为是你,我才毫不犹豫地答应。
    赵言殊跳出他的思维,问他:“喔!怪不得要整理书架,还要我整理这边这部分,原来是早有预谋。”
    是希望她发现他把书买下来了,希望她发现他对她的用心。
    他坦白:“我对你蓄谋已久。”
    从那时他朋友圈疯狂转载仅欧立可见的X大招聘信息,不断疯狂暗示欧立X大在招聘新教师,就已经开始了。
    或者说,从几年前的那两个雪球就开始了。
    又听到鸟鸣声,赵言殊提议:“春日正好,出去走走?”
    顾蓦将窗子开得更大了些:“正有此意。”他想了想:“清明节,去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