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页

作品:《八零之秦记食铺

    第二天一大早,秦瑜就和秦妈赵兰芳、楼欣欣两人带着大包小包出发了。
    宜前镇作为宜市不算太偏的城镇,凭借市里内线车站和长途汽车站是能连接到其他下属城镇,秦珍珍所在的小镇叫山城,宜市最边上,秦瑜一行人要先做公交到山城后,走路或者搭拖拉机前往山城旗下的青山村,差不多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
    公交上,秦瑜随意望着窗外,风儿惬意又带着暖意,田野依旧满是绿意,在没有明显的过度和急转的时候,夏天或许快要静悄悄地来到。
    直到快到山城的时候,看到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反而更多的还是属于春天特有的讯息,那些饱满的苗田,就像海上的浪花,此起彼伏,在阳光的照耀下看起来生意盎然。
    而且她们三人运气好,碰到隔壁生产队的拖拉机,顺利地踏上了前往珍珍家的路。
    虽然青山村还没开通公交站,但是路已经建好了,一路上并不颠簸。
    “谢谢这些兄弟,我们这是来看亲戚的,这是小小的谢意,不然我们三个带着大包小包可累坏了。”等到的时候,赵兰芳递去一小袋绿豆糕,对拖拉机手表示谢意,顺便问到,“您这什么时候还去山城呀?到时候我们回去可能还想搭个便车”
    “哎呦,哪里哪里,我也这是顺路。”拖拉机手是隔壁村的,家里也有不少小孩,下意识地往身上擦了擦手,接过糕点:“那我就不客气了,我后天下午还会去一趟,到时候我们3点在这里见就行。”
    说完,才离开。
    “我也是你珍珍姐结婚的时候来过一次,幸亏我记性好,不然就要瞎摸了。”赵兰芳提着一大背包,喝了口水,对两个姑娘问道:“小瑜,欣欣,累不,不然我们先歇会。”
    楼欣欣微微摇头,看起来还有些闷闷的,还在为不能学习而遗憾。
    秦瑜拍了拍楼欣欣的肩膀,笑着摇摇头说:“妈,我们不累,这儿好美。”
    将视线向着远处望去,山城之所以名为山城,可能就是这四面连山的原因,但因着地势,山并不会像东北那样高大,更多带着一些小家碧玉的精致,远远望葱绿色的山脉半腰,好像还有建筑露出。
    “是啊,这听你伯母说,这儿还包出去了一座山,那个大老板直接打造了一座别庄……”
    第34章 汁酥鱼   炸
    青山的村长家很好认,最大的青砖大院,在村口的斜上方中间,赵兰芳她们到的时候,村长萧家的门开着,现在差不多10点,还能听到院子里嬉闹的声音。
    萧长林是村长,他父亲还健在,是老红军,据说受过主席接见,这些年每年都有票证补贴,萧长林是他的大儿子,分家后和大儿子过,萧长林的妻子张翠花有四个孩子,三子一女,珍珍嫁的是小儿子萧晨,目前萧家没有分家,家里人口不少。
    “婶婶,小瑜,你们来了。”看到赵兰芳三人到了,秦珍珍非常开心,赶紧招呼上。
    “珍珍,好久不见,这气色好极了啊。”赵兰芳说道。
    在秦瑜的记忆里,自己的表姐是一位爽朗但单薄的女孩,然而眼前这位姑娘,似是没有了以往的瘦弱,反而有些圆润,皮肤白里透红,看起来很健康,竖着长长的辫子搭在肩旁两侧,浓眉大眼,穿着棉布衬衫,下边竟配着一条喇叭裤,看上去喜气朝阳。
    这些年,下乡的珍珍过得非常不错。
    “珍珍姐。”秦瑜也笑着对招呼。
    “嗯嗯,早些知道小瑜回来了,很久没见,都是大姑娘了。”看到许久未见的堂妹,秦珍珍也是很感慨,当年腼腆的小女孩,现在亭亭玉立。
    “来,先把东西放我屋里,我们好好聊聊。”接上秦瑜手里的包,秦珍珍带母女两引进了房间聊一些家常。
    午饭的时候,萧家的人陆续回来了,未到的就是几个在读高中孩子和出嫁的姑娘,当然珍珍丈夫萧晨也在海市读书,基本萧家的一家子都在着。
    饭桌满满当当坐了三桌,每桌都放着三菜一汤。
    萧家的人知道是珍珍这边的亲戚一家,还算客气招呼着。
    “萧村长,今天真的多有打扰,我这也不遮遮掩掩的性子,就直说了。”简单的介绍后,因着客人的缘故,赵兰芳母女和村长萧长林坐在了一桌,“我们家准备开个饭馆,所以想着来村里找些稳定的山货蔬菜家禽的货源。”
    “理解理解,这是好事,毕竟也给我们村里增加收入,不知道你们想收哪些东西?”黑中泛红的国字脸,萧长林给人很沉稳的感觉。
    来收的东西早些,秦瑜就和赵兰芳讨论好了,除了山货,也可以了解一下普通家禽,虽说欣欣那边说有稳定的渠道,但多了解一下总没错。
    至于后面的交通运输,秦瑜觉得只要食材新鲜、品质高应该都不成问题。
    刚刚进村的时候就发现,这儿山好水好,土壤的菜都极有生命力。
    萧长林皱皱眉,蔬菜养殖其实还好说,都是农家可以自己承包,但是山货却有些麻烦:“蔬菜,家禽各家各户都不少,但是山货却不太行,我们村那座山承包出去了,虽主人家说不介意我们平日里去采摘些,可买卖就有些过分了。”
    “不过那边的沈先生人很好,不然下午我带你们去引见一下,或许可以合作。”
    “那感情好,实在是太感谢了。”赵兰芳看了眼秦瑜,继续问了哪几家种植,或者有养殖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