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页

作品:《万万没想到准太子是我

    章太后:“……”
    “砚台黑的,姑娘家心黑点好,心黑点不吃亏。”杨景澄认真道,“就像您这样!”
    啪!章太后恼的在杨景澄后脑勺上拍了一记:“打我入宫起,敢这么跟我说话的,你是头一个!”
    杨景澄笑着一把抱住了老太太:“做孙子的,不淘气就不可爱了。”无论如何,谢您的庇佑,让我全家得以团圆。
    章太后幼年丧母,至多被哥哥搂一搂肩,还没叫人如此抱过,一时竟有些手足无措。一天到晚擦不完窗户的广昌噗嗤笑了一声,随即整个慈宁宫都笑了起来。
    春回日暖,柳暗花明。永和一朝的动荡结束,该是国朝新生之时了。
    第353章 迁宫     皇帝丧,又称山陵崩。盖因多……
    皇帝丧,又称山陵崩。盖因多半时候,皇帝的死亡,代表着朝代更迭。围绕着新皇上位,必定有无数的争夺与动荡。然永和帝的亡故,又有不同。表面上看,他是被远房侄儿诛杀篡位的;可细细探究,便能发现,他并非死于杨景澄之手,杀他的人却是章太后。
    章太后作为嫡母,身份上天然占优势。史上废立君王的太后不知凡几,而皇帝能废太后的,却屈指可数。这便也罢了,史上的太后,多半不懂朝政,所谓废立,也不过是朝臣手里的提线木偶。便是她心里一百个不情愿,终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的。
    奈何,本朝的章太后,不仅是嫡母,亦是真正执掌朝政数十年之久的当家人。若非她实无力自家篡位夺权,恐怕此刻坐在御座上的,早换成她自己了。
    如此底蕴,哪怕某日早起她心情不好,立等要强行废了永和帝,八成也能得逞。何况她隐于幕后,布局数月之久,最后兵谏夺权,可谓万无一失。且,她在夺权之前,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譬如阁臣里的汤宏,六部里的池子卿,皆有事先沟通。
    她一次又一次的试探筛查,可谓把朝臣的脾性立场摸了个清清楚楚。哪些是必须清除的,哪些又是可收拢的,早在心里有本明帐,只待分批收拾。
    因此,色色齐备的前提下,宫廷内仅仅乱了一日,便迅速恢复了秩序。而宫廷外,手执名单的靖南伯,带着都督府的人马,按图索骥挨个抓捕。靖南伯麾下几十万人马,随手调三五万入城,甚树大根深的王公贵族,皆能一锅端了!
    加之李纪桐封锁城门,哪怕伶俐至极的人,也休想逃脱。
    这便是武将之可怖。凭你何等惊才绝艳,亦抵不过武将的一把屠刀。
    这亦是章太后非要杨景澄走一趟边疆的缘由。只有他去了边疆,才能诱惑得了武将出手,否则任由京里人脑子打成狗脑子,又与边疆武将何干?做臣子的的确皆盼从龙之功,可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只有空口许诺,真当边疆将领是傻的?
    但把杨景澄送到了他们手中,便不同了。他们立时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在法理上立于了不败之地。哪怕果真被京中的靖南伯打败,有杨景澄这张牌在手,至少不会牵连家族。
    风险小,收益大,便是康良侯不敢赌,那宣献伯敢赌么?宣献伯不敢,那英国公敢么?九边将领,各有脾性,但只要有一个愿赌,章太后的目的便达到了。
    获得了边疆将领的支持,大都督靖南伯的倒戈自然顺理成章。要知道京官不好做,尤其是京城的武官更不好做。麾下几十万将兵,分属五个都督府,各家子侄混迹其中,派系林立,盘根错节。有些人想谋泼天富贵,有些人却只想安分守己。
    若非如此,靖南伯早劝华阳郡公带着都督府,直闯皇城了,又何必在朝堂上勾心斗角?
    唯有当康良侯、宣献伯与英国公拥簇着杨景澄,联袂而来之时,靖南伯方能鼓动麾下去蹭好处。这里头或依旧有不爱管闲事的,可到了这等时候,只消有一半愿意占便宜,就能打到一片散沙的京卫与摆着好看的南镇抚司哭爹喊娘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章太后甚至要求靖南伯提前派出武德卫作为人质。武德卫指挥使梅文寿,出身于顺国公府。顺国公乃当年跟着□□起兵的人家,是国朝一等一的名门勋贵。靖南伯胆敢坑他家的子孙,他能活撕了靖南伯。
    可以说杨景澄从流放到回京,是一环扣着一环的连环计。而计策的初始,正是章首辅逼永和帝给杨景澄定罪之时。一封定罪的诏书,立时让章太后猜到了杨景澄的逃脱,也让她预判了章首辅的计谋。她对自家兄长,实在过于熟悉了。
    也正因为熟悉,章太后才不想杨景澄重新卷入朝堂斗争的泥潭。在这深不见底的泥潭里,不知埋葬了多少英才。华阳郡公难道不够老练?不也一样死的悄无声息?
    章首辅死前在慈宁宫里的那番话,并非虚张声势。朝堂政斗,是章首辅的绝对主场。哪怕连章太后,许多时候也囿于女子身份,被迫妥协。杨景澄本就是章太后妥协下的折中之选,不想章首辅依旧不愿。既如此,章太后再抬起杨景澄与章首辅打擂台,无疑是自寻死路。
    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条路走不通的章太后,在杨景澄失踪后,迅速调转了方向,重新开路。朝中政斗是章首辅的主场,那军事呢?
    章首辅的确没想到,章太后竟有如此胆魄,敢放边疆武将肆意入城。此招极为凶险,一着不慎,便是江山易主,她连公主都没得做,且必定背上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