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作品:《我在修仙界开店的日子

    黑猫儿把脑袋枕在宝栗臂上,忍不住问道:“你不会舍不得吗?”
    那些人,那些事,亲自经历过后当真能割舍吗?
    宝栗说道:“是会舍不得。”
    但是她有必须去做的事。
    宝栗又陆续与黑猫经历了不少幻境,有些与大宋一脉相承,有些却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幻境内的时间与外面的时间不大一样,宝栗于幻境之中林林总总过了数百年的时光,外面却只过去了三年,她瞧着也不过是十五岁左右的年纪。
    走出最后一个幻境的时候,宝栗终于见到了蛮荒大巫。
    蛮荒大巫好奇地打量着宝栗。
    宝栗也好奇地打量着蛮荒大巫。
    最终还是蛮荒大巫先开了口:“你为什么而来?”
    宝栗本想说“贺兰印”,话到嘴边又想起自己每一次离开幻境时那坚定不移的念头。
    “为了真相。”
    宝栗仰起头说道。
    蛮荒大巫坐在高高的座位上,看着立在底下的宝栗。
    他们蛮荒远离纷争,本来不应插手任何事,只不过当初见到那个身上带着因果的修士之后他就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
    有些事越是想遮掩就越是遮掩不住。
    “你想知道什么真相?”莽荒大巫的声音仿佛自虚空中传来一般,渺远又空茫。
    “所有的真相。”宝栗给莽荒大巫数了一遍,关于她父母的事,关于文鸟的事,关于神仙哥哥的事,每一桩每一件她都想知道。
    蛮荒大巫缓缓说道:“你想知道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
    宝栗顿住。
    “坐下吧,孩子。”蛮荒大巫的目光落在宝栗身上,素来冰冷无情的眸瞳多了几分怜惜,“你坐下来,我会原原本本地讲给你听。”
    宝栗依言坐下。
    蛮荒大巫给她讲起了那段遥远的故事。
    那时候天地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劫,不管是人、神、妖、魔都处于灭顶之灾的威胁下。
    当时有人决定牺牲自己的神魂解决这次大灾劫以求重建天地,他们各界寻找出不少愿意与他们一起以性命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丝希望的同行者。
    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不可能的,哪有人愿意去赴死呢?
    偏偏那时候各族都有不少人站了出来。
    他们有的是鸟兽、有的是妖魔、有的是神仙、有的是凡人。
    他们有的身怀文气,有的武力惊人,有的术法了得,有的妙手回春。
    每个人搁在平时都是厉害无比、会被人仰望的存在,到了需要倾尽全力去对抗灾劫的时候却都毫不犹豫地跟着走了。
    许多人唯一的期望,就是等到天地重建之日,他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快快活活地生活于暂新的天地之间。
    到那时候他们即便没了父母也有享用不尽的灵气,永远不必再像他们这样需要面对可怕的灭顶之灾。
    最后他们的神魂齐齐没入新筑成的四天柱之中,以自己的神魂之力将天地重新撑了起来。
    宝栗安安静静地听着蛮荒大巫的话,只觉一道霹雳在自己脑中掠过,映得梦中曾经听到的那句话骤然清晰起来――
    “这是给你的,喜欢不喜欢?等到天地重建之日,你就去找到你的同伴们,与它们一起快快活活地长大……”
    宝栗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南海龙王说她的气息与天地同源。
    原来这天地便是以她父母的神魂为基石重新开启的,只是过去的一切早已覆灭,全由当时的幸存者负责重建!
    蛮荒大巫说道:“留下来的人让鸟兽重生,让人类繁衍,让花草树木再获生机,他们辛辛苦苦地做完这些事,便觉自己出力甚多,不应该把功劳全归给死去的人。”
    宝栗握紧了拳头。
    “死去的人都不在了,再占着功劳又有什么用呢?”蛮荒大巫的声音不带半点感情,仿佛只是复述一个平淡而无趣的故事,“所以,他们决定不让那个孩子苏醒了。反正不管那个孩子醒不醒来,那颗宝珠都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足以支撑无数人修行的灵力,他们为什么要让一个从未做出过任何贡献的孩子出来分走他们已经掌握在手中的一切?”
    宝栗仰头看着蛮荒大巫,不知他为什么能这么平静地讲述这些事。
    蛮荒大巫说道:“他们并不打算让世人知道过去的一切了,世间之人能知晓什么人、什么事,全凭他们愿意不愿意透露。他们把所有东西统统打乱,只给世人看到他们想让世人看到的部分。”
    “所以长安才不见了?”宝栗问。
    “对。”蛮荒大巫说道,“那些人之中只有一个异类,他叫明景嵊。”
    明景嵊。
    宝栗轻念着这三个字,只觉眉心的红痣隐隐发烫。
    蛮荒大巫说道:“他当时还小,偶然活了下来,本也沾了鸡犬升天的荣光,成了人人敬仰的仙君。只可惜他偶然发现了当年的真相,做了件在其他人看来不可原谅的事……”
    宝栗的心颤了颤。
    “他盗走了宝珠,救出了那对夫妻留下的孩子。”
    “不管那些人用什么手段逼问,他都不肯吐露宝珠的去向。”
    “那些人意识到自己找不回宝珠了,说不准要不了多久那孩子就会苏醒过来,到那时候天地万物都将与那孩子亲近,每一个飞升者都将是他们的敌人――那个孩子会让他们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