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的舒心生活_分节阅读_303

作品:《芸芸的舒心生活

    芸芸的舒心生活 作者:寒小期

    等吃了两个爆炒栗子的小柳终于捂着脑门乖乖坐下后,大柳才一派淡定的开口。

    “三叔的意思侄儿明白,我和崇泰到底年岁还轻,若能留在京城熬些资历自然是好事儿。反而若是赴外任,恐怕只能做微末小官,再说一个地方一个规矩,且还少不了地头蛇,仕途想必会比留京更为坎坷。”

    留京或赴外任,其实都有各自的好处和害处,不过考虑到他们的年岁都不大,就算真的谋到了缺儿,也会吃了年岁轻的亏。谁叫这年头讲究“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呢?同届进士里头,甚至是三甲的同进士,里头年岁长的都可能比他们仕途更顺。

    这些道理,大柳不是不懂,而是左右皆为难。

    怪只怪他俩虽是二甲,却皆不成被点翰林。而京城其他的地儿是那么好混的?起码去了地方只需要附和一头,即便是有地头蛇,只要别拧着干,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可若是留在京城,例如三省六部之类的地儿,怕只怕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这时,沉默许久的孟谨元终于开了口。

    “柳兄可曾考虑过国子监?虽不如翰林院来得好听,可终究算是一方清净之地。你二人年轻尚轻,我也认为与其急急忙忙的寻外任的缺儿,不如先熬几年资历。哪怕先待个三年,在京城里也能多点儿人脉。”

    国子监那地儿同翰林院一样,都没什么油水可捞,甚至还不如外头的九品芝麻官,一年到头的俸禄能否养活自己都是个问题。因此,在此之前柳家两兄弟虽有考虑过,最终还是放弃了。

    柳家并不算大富大贵的人家,所谓的耕读之家,也不过是比寻常百姓家多些了田产庄子。若说先前只他们二人也罢,如今家眷皆在此,恐怕更是需要俸禄养家。

    似是看出了大柳的为难,孟谨元又道:“仕途是一辈子的事儿,想来柳家叔父特地来京也是为了这事儿吧?”

    极少有官员一入仕就能养得起全家的,尤其是在京城这种地方。这年头,啃老可不是什么罪过,多的是全族上下供应一人读书走仕途的,倒不是他们有牺牲奉献精神,而是盼着将来子嗣出人头地后,能照拂全族。

    显然,小柳他爹就是这么认为的。

    “钱财的事情你们不用操心,来之前我就同族长商议好了。也是老天爷赏光,让你们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这样的好事儿旁人家求都求不得,自然一切都得以你们的仕途为重。”

    柳家到底不是寻常人家,对于所谓的取舍之理还是很懂的。况且,只要熬过最初的几年,将来整个柳氏一族,说不准就能从耕读之家转为书香门第。

    还有一点,小柳他爹没有说出口,那就是他极是看好孟谨元,两家好不容易因着是同窗之谊有了交情,岂能为区区俸禄而绝了来往?人情都是处出来的,如今瞧着是好,搁上几年十几年的,谁还记得谁?

    不过,对于孟谨元而言,柳家两兄弟若能留京自是极好的。到底是老乡,互相之间守望相助很是有必要。

    几人聊了半刻,小柳他爹婉拒了孟谨元留客的好意,只道既是确定要留京,往后多的是机会见面。孟谨元见他去意已定,倒也不作勉强。

    不几日后,唐书生的缺儿先下来了,不出所料是赴外任,去的倒是他自个儿的家乡那个方向,不在一块儿却也离得不算远。孟谨元等三人一同将他送出城门,虽说早已料到此事,可真到面对离别时,多少还是有些感伤的。

    万幸的是,有了小柳他爹帮着做主,柳家两兄弟倒是静下心来准备留在京城。

    别看京城官多,同样位置也不少,只要不考虑俸禄,但求寻个清净之地先熬几年资历的话,即便没什么背景亦无妨。

    待五月初,柳家两兄弟也终于相继谋到了缺儿。

    大柳去的就是国子监,国子监监丞,跟孟谨元一样都是正七品的官职。至于小柳,他未能如愿的跟他哥待一块儿,更不可能跟孟谨元成为同僚,而是很神奇的进入了钦天监。

    周芸芸听说后,在惊讶之余,又觉得理所当然。

    按她的理解,钦天监其实相当于是古代的气象局,只不过因着这年头科学不发达,但凡能跟老天爷扯上关系的,总是透着一股子神秘意味。也因此,钦天监被赋予了重任,每逢重大日子,甚至出战之类的特殊情况,都需要经过钦天监确认之后,再行决定。

    仔细想想,钦天监还真跟小柳挺搭的。

    若说孟谨元的人生是一出励志剧,那么小柳简直就是标准的狗屎运人生。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真不赖我,从10点开始我就打不开**后台了。太委屈了,又被**歧视了〒▽〒

    我去吃个午饭,然后睡个午觉,晚上的更新随缘吧。

    ☆、第180章

    对于周芸芸来说, 仨崽子刚出生那会儿瘦弱红扑扑的样子仿佛还在眼前,仔细一算却已经到了百日。

    一百天的时间,兴许对于其他人来说没什么太大变化, 可若是换成几乎一天一个样儿的小婴儿,那变化可就大了去了。

    因着是三胞胎,孟家这仨崽子一出生就比寻常婴儿要显得羸弱许多,尤其是孟家老三,小小的身子骨瞧着就格外可怜。幸好, 这仨都是能吃能喝的体质兼没心没肺的性子, 用周家阿奶的话来说, 简直就跟周芸芸小时候一个样儿。

    自个儿小时候是什么样儿, 周芸芸当然不记得了,可难以否认的是,自家这仨儿是真的很好养,哪怕刚出生时瞧着又瘦又小, 等养到满月就跟寻常孩子没什么分别了。及至如今,各个都圆乎的跟个小猪崽子似的,份量着实不轻。

    最重的仍是孟家老大,足足十五斤。孟家老二和老三份量差不多,都是十四斤多点儿。仨娃儿摆在一块儿时,那小胳膊小腿就跟莲藕似的, 一节一节的,加上近乎完全一样的外貌,叫人只忍不住想上前亲香亲香。

    这不, 正逢盛夏,周芸芸索性给他们仨一人穿上一件大红福字肚兜,又在各自的手腕上松松的系了根挂着个小铃铛的红绳,瞧着就格外的喜庆。

    跟先前的洗三、满月酒不同,百日这天孟家来了很多人。

    周家这边,阿奶除了带上周家阿爹和周大金外,还捎带了三山子俩口子,又因着京城这头更讲究一些,凑到周芸芸跟前说话的,也就阿奶和刘春花。

    柳家那头也来了不少人,其中大柳和小柳的媳妇儿都带了各自的孩子过来,不过带的都是已经略有些懂事的小姑娘,譬如大柳家已经六岁的闺女,和小柳家五岁的闺女。

    除此之外,孟谨元在翰林院交好的同僚也一并过来凑热闹,不过兴许是交情还不够深,倒是没有女眷前来。

    可即便如此,孟家后宅也因此热闹极了。

    彼时,因着冬日已过,原本的被炉已经变成了长条炕,孟家仨崽子排排坐的待在上头,背靠着竹编的长靠枕,黑亮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仿佛正在打量一屋子的陌生人,看起来既乖巧又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

    周家阿奶当下就忍不住上前把这仨都搂在了怀里,且一叠声的道:“我就说我家好乖乖生的娃儿就是不一样,家里那一堆的皮猴子,哪个都没他们好。瞧瞧,长得多俊呢,打眼一看就是一副聪明相。”

    饶是周芸芸已经习惯了自家阿奶的做派,闻言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尤其跟前还有柳家的嫂子们,自己她自个儿的堂嫂。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许是阿奶终于意识到了有外人在场,好歹没直接唤小崽子。

    才刚这么想着,就听周家阿奶又道:“这都百日了,我家谨元可给取了名儿没有?这整日老大、老二、老三的唤着,回头他们该糊涂了。”

    周芸芸回道:“起了,怎么没起呢,书房里有一堆写满名字的纸!这三个月多里,谨元差点儿没把典籍给翻烂了,想了多少名字都觉得不合适。我是琢磨着,索性大名不急,倒不如先起个小名儿唤着。”

    孟家那头没小名的概念,孟谨元的小名就是阿竹,从大名孟修竹而来。不过,自打他有了字后,别说小名了,连大名都极少有人唤。

    而在老周家,更是完美的贯彻了大名等于小名的政策,唯一画风不同的就是周芸芸了,起码在村里老秀才帮着起名之前,她还有个二囡的小名。

    如今,轮到自家娃儿了,周芸芸决定要对孩子好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