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作品:《安全进货,我略有心得

    “陆家那个儿子都长那么高了啊。”
    那时候家中只有他和奶奶在,他停下笔看着奶奶,疑惑不解,而奶奶从厨房里走到客厅,一边干活一边好像魔怔了一样,自顾自地说着:“都那么大了,长得也怪好看。”
    后来没过半年,陆家夫妇捡来了一个孩子,也不再说之前的疯话了。大家都说他们是要不了孩子,想要宝宝想要得疯了,收养一个,这病就治好了。
    只有阿军知道,那好像不是什么疯话,因为奶奶说她见过那个叫做陆明秋的少年,而且从那天之后,奶奶的精神状况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阿军看着陆秋:“我奶奶已经成这个样子了,陆秋,算我求你,不要再打扰她了。”
    说罢,阿军去追他的奶奶,陪着老人一起买菜。祖孙二人相伴着离开,那背影令人不忍打扰。
    留下陆秋一个人站在原地,有些怔愣。
    他有那么多的问题想问,可那些问题的答案好像全然是禁忌,不能说,不能碰,会带来厄运与不祥。
    父母他是不能问了,阿军他不能再问,奶奶更是不能再受什么刺激。
    那......
    陆秋想起了一个人。
    那个人好像迄今为止依然活蹦乱跳,并没有受很大的影响。不问问他,简直是有点可惜。
    *
    下午,宋岩家的鬼屋。
    顾声坐在床上,静静地看着手机。置顶贴里,顾声之前所写的帖子都有了更新,而除了他以外,没有人知道是宋岩拿着他的账号。
    那个年轻人很信赖他,信赖到有时候顾声会有一点愧疚感。
    自逃出来那一天起,他在背离恶鬼,可也在和恶鬼纠缠......
    顾声出神地想着,新的消息弹出来好一会儿后,他这才注意到,点进去。
    也许是因为刚才发呆发太久,顾声有些恍惚,不知道自己的目光该聚焦到哪一点。
    他先看清了文字:
    “你还记得那年的陆明秋吗?”
    文字是看见了,可是好像具体的含义并没有传递到顾声的脑子里。
    而且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句话让顾声想起的是:你还记得那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接着顾声看见了发消息的人的头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不仅如此,上面还P上了四个WORD艺术字:笑对人生。
    结合这个头像来看,顾声立刻进一步怀疑人生地想到的是:
    “这位阿姨是不是找错人了?”
    第90章 见到
    没有回应。
    陆秋想着, 也许是顾声看到了他的问题之后,想起了诸多往事,一时间难以言尽,便沉默地躲着他。
    没关系, 他可以给顾声充足的时间。
    陆秋深深地看了眼已经完全亮了的天, 朝着小区外走去。
    *
    晚上, 陆秋带着文件袋,准时到了超市。
    他早已把该剪的东西剪了下来,里面的纸张七零八落。这会儿陆秋将纸条一张张地取出来放在桌上, 等着等会儿应对厉鬼的杀戮。
    上门的客人不知道老板在干什么, 他们只知道这个叫阿啾的老板今天很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除此之外, 他会问每一个人要不要扫码做家长。
    陆秋向第五位客人递出了二维码的时候, 教学楼的灯又亮起来了。
    这次,厉鬼出现在三楼的音乐组的办公室。
    陆秋从那些纸条中找到了学校给出的相关通报批评。3月26日, 陆明秋撕碎了一位音乐老师的乐谱, 说弹奏了它就会带来死亡。
    这实在是像疯子一样的行为, 连同学也无法理解他, 而陆秋望着教学楼里的那间办公室,依稀听到传来了曲调诡异的钢琴声。
    纸条被递进去。当它坠落至屋子里面,钢琴声戛然而止。
    接下来,是八年级一班。
    “七年级二班的陆明秋上体育课时逃课, 跑到别班的教室里玩耍。”
    厉鬼的身体缠上吊着的电风扇。
    陆明秋在教室无人的时候打开了风扇, 那东西提前砸在地上。
    美术组办公室。资料档案室。
    ......
    陆秋把正确的纸条送进窗口里。到了最后, 他已经不去管教学楼里发生了什么, 只是机械地看一下厉鬼去了哪里,找出对应的处分或者检讨,利索地塞进去。
    终于, 今晚的杀戮告一段落。
    桌上还放着不少的纸条,有些凌乱。陆秋稍稍地整理了一下,将剩余的拢在一起,装进了文件袋里。
    封好文件袋的时候,陆秋在想,陆明秋,他那时候是能看见和知道什么吗?
    他和少年A,以前见过面吗?
    想到这里,陆秋打开文件袋,又把那些东西全都倒了出来。他想知道,陆明秋是从什么时候察觉到学校的不对劲的。
    5月,3月......陆秋一张张查看过去,最终,他看到了一张时间最早的通报批评和检讨书。
    那上面给出的违规行为是:逃学。
    这确实算是很不应该的行为,无法被轻易原谅,而有意思的是,针对这件事,陆明秋写出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检讨书,看样子是真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要悔过,要重新做人,继续上学。
    既然如此,那他后面为何继续犯那么多错误?
    陆秋又把通报批评和检讨书看了一遍。这次,他注意到了散落在句子中的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