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作品:《七零年代小美人》 就很简单的、电线都裸在外面的‘炉子’,铁皮饭盒、搪瓷饭盒什么的直接放在泡沫砖上,插电了之后就可以煮面条。主要是用了泡沫砖之后非常隐蔽,检查寝室的学生会也不会查看窗台上的两块砖。
这也是为什么毛思嘉没把自家的电饭煲拿来用的原因,电饭煲安全、好用,但是会被检查出来啊!
这种‘馊主意’也不是毛思嘉寝室想出来的,而是黄兵兵对象的‘功劳’。黄兵兵谈了个物理系的对象,人在自己寝室里弄了这个保证能吃到热乎乎的宵夜。出于讨好对象的心思,给毛思嘉她们寝室也给整了一个。
“这光只有面条也不好吃啊!”黄兵兵煮面条的时候暗示道。
“不还有熟食吗——算了,我这儿还有两个咸鸭蛋,上次早饭时买的,因为上课铃响了没吃。还好是咸鸭蛋,现在天气也冷,不会坏。你要是也给我煮个面条,我给你分一个。”寝室里一个室友说着就趿拉着鞋子找自己放饭盒里俩咸鸭蛋去了。
煮面条冒出一层层白气,再加上各种食物的气味,这在几十年后的大学可能会引起公愤——有喜欢这种热闹氛围的,当然就有想要安静整洁的。不过这个年代还不太强调个人空间,在寝室这么个普遍认知中的‘公共区域’,也没有人强调‘你不睡我要睡,明天还上课呢’‘别人不休息的吗’这样的话。
如果你要休息、要学习,那就去啊!
反正不能要求别人完全配合自己...这也算是时代的不同认知了。
就是这个时候,有一个和郑芝关系很好的别寝室妹子急匆匆跑了进来,她们都是上海老乡,所以关系走的很近。她拿出一盘磁带递给郑芝:“真该谢谢我,知道这是什么吗?好多人都问我有没有,有的话借他们,我一个都没答应!”
毛思嘉记得这妹子一直很摩登,据说是有台湾亲戚来着。再加上自己家里条件本来就好,她来读大学家里支援也是不断的,所以各方面的新东西她都属于头一批用上的。
这个时候磁带被郑芝拿去放了,这妹子就看到了毛思嘉下铺边上一双红皮鞋。一看就知道不是毛思嘉下铺的鞋子,这妹子常常来毛思嘉她们寝室,对每个人都有一定了解。这个时候就惊讶道:“思嘉这双鞋子是从上海那边买过来的吧?”
毛思嘉这个时候已经躺在床上了,一边听歌一边看外文小说——以此时的大学氛围,如果无法做到闹市之中专心,那可能就读不了书了。
听到妹子和自己说话,从商铺伸出了身子:“那双红色的?嗯,是上海买的。我爸爸是长途货车的司机,常常去上海呀...上海那边这些东西比北京这边花心思呢,精致一些。”
“对呀对呀!”这妹子似乎挺高兴毛思嘉能这么说——这很正常,谁都愿意别人说家乡好话呢!
上海是这个时候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城市,有人说上海人看外地人都看不上,这话过于夸张了,但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上海人心气高一些也是有的。不过这种事上海也不是孤例,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发达城市都有同样的情况。
非要说上海还看得起哪座城市,那肯定就是北京了,毕竟首都。
这妹子仔仔细细看了看毛思嘉的鞋子:“我是看到鞋标了,知道是哪个厂子的才晓得这是上海货...不过这种皮鞋好像还没看过呢,怪好看的。”
“这很正常撒,你现在都在北京读书了,和我们都是一样哒,怎么能知道上海又出了什么新东西呢?”毛思嘉笑着从自己枕头旁抓了一些上海糖果给她:“尝尝我这个北京人给你这个上海人带的家乡味道。”
听毛思嘉这么说姚小芳就笑了:“思嘉,你先你先收收你那湖南口音行不行?”
上海来的同学肯定带了不少上海特产,但关键是这时候开学都多久了?原来的上海特产早就不剩下什么了!毛思嘉说让人尝尝家乡味道,倒也不算是多此一举。
于是上海糖果全寝室都吃到了。
吃着糖果,妹子又说:“我回头让我妈给我寄一双这鞋来...我前几天才在东单逛过,怎么没见有差不多的鞋子?奇怪!”
虽然上海东西走在了这个时代国内风气的前列,但背景作为首都也是不虚的!整体没有上海时髦,可要说上海有的东西,这里也不存在找不到!事实上,北京几家名气很大的商场都是能够全国采购商品的!
“谁知道呢。”有人随口回道。有些商品就算北京也有,也注定数量不多,有的时候不是逛遍所有大商场,是不会轻言放弃的(这年头大商场又不是合作社,往往不是一个供应体系)。
更多时候逛遍所有大商场也没用,因为早就被人捷足先登了!
听到这段对话的郑芝忍不住露出羡慕的表情:“侬就好啦,想买什么买什么,新鞋子新衣服新磁带换不完的。阿拉还要计较生活费,我妈想让我节约一点儿,少寄点钱过来。”
郑芝年龄不大,上大学之前也才刚刚在上海城郊的农场做多久,所以没有工龄。大学生上学时之前有工作的就有钱拿,不过拿钱的多少就和工龄有关了。那些应届毕业生之前都是没有工作的,读大学时就只有最基本的一些供给。
也因为这个原因,郑芝甚至需要家里补贴大学生活费...光是满足基本需求的话,应该不用找家里拿钱,但基本的需求对她来说显然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