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作品:《全村的希望[足球]》 练完已是中午一点。斯汤顿家室内室外一共有着五个浴室,在洗澡上没费时间。沈珩在用斯汤顿的大毛巾擦自己全身时,脸红了红。
一点半,沈珩还有另外五人终于开始“party”了。
沈珩发现,斯汤顿他用来招待队友们的午餐就是……白水煮鸡胸肉、白水煮蔬菜、白水煮一切。
再看看饮料,呃,白水。
很好。
果然是斯汤顿。
“呵呵,”一个战车的中场说,“难啊,难啊……一月一号也吃这个……”
另外一个后卫道:“这不早就能料到吗?运动员要低油低糖,还要控盐,斯汤顿是我见过的最会严格遵守的。”
沈珩:“……”
没办法,吃吧。
席间,大家对于中国来的沈珩表现出了好奇,让他讲讲成长经历。
“好吧……”沈珩擦擦嘴,放下纸巾,说,“我本来是练长跑的,六岁开始练。后来因为喜欢足球,12岁那年才想转项的,挺晚了。可是……父母激烈反对,甚至把我关在房间,说我如果去踢足球他们俩就不认我了。”沈珩记得那一阵子他天天都带着足球,上课都无意识地用两只脚砰砰砰地来回划拉,惹得老师怒目而视。
“啊?”一荷兰人一脸懵逼,“为什么???”
在他们荷兰,几乎每个人都热爱足球。男孩子的首个礼物通常就是一个足球。他们是个欧洲小国,却有3000多个足球俱乐部,121万注册球员,占总人口的7.2%,因此,他完全就不能理解沈珩刚才说的东西。
“嗯……怎么讲……”沈珩挠挠自己脑门,“中国人对中国足球太生气了、太失望了。中国足球口碑不好,父母肯定比较担心。”
都说现在竞技体育就是赢了吹输了喷,可足球不是,输了被喷,赢了也要被喷,就类似于“你也就能赢赢xx”“赢了xx都能吹了?”后面跟着一串骂声。
事实上,沈珩确实一直觉得他对不起父母亲——因为自己去踢足球爸爸妈妈也总被笑。
“嗯……其实一直不太明白。”一德国人抽空问道,“中国不是十几亿人吗?为什么是这个成绩?”
“有点复杂,”沈珩认真地解释着,“中国虽然14亿人,但……在2010前,注册球员的数量都只有几千,不超一万,那时每个年龄段的选材范围就一百人左右,而同时期……日本大约是100万。2011年开始,中超有些起色了,2014注册球员到了四五万,2018年到了八万十万,现在U15、U14就还可以的。”时隔6年终于又进亚少赛的正赛了,要知道,亚洲国家有好些爱偷偷摸摸改年龄。
“呃,”德国人还不大明白,“为什么会没人踢球?”
“也……有点复杂,”沈珩继续努力解释,“在1994年以前,都是行政体育,叫‘举国体制’,各地方选一些苗子,集中训练集中培养,用‘堆时间’提高水平。1994年,足球改成市场制了,有了联赛甲A甲B。足球改革的结果是足球学校雨后春笋,然而短短三年以后便暴露了一些问题——当时刚刚市场制嘛,没有几家俱乐部的,学生学校毕业以后无球可踢无处可去,足球学校先后倒闭,与此同时,刚起步的众俱乐部也并没有青训系统……就两三家有,于是,举国体制没有了,集中培养不存在了,市场体制又不健全,1997到2009是中国青训崩溃的12年。1997到2001的‘巅峰’过后,就全都是下坡路了。也就是说,如果不靠归化的话至少会有12年空白。”沈珩记得,2001,世界杯出线那场他在现场,沈阳五里河体育馆顷刻变成欢乐海洋,第二天的《体坛周报》头版头条叫《出线了》,随后,2004亚洲杯拿了亚军,日本还是手球赢的,大家以为那是开始,谁知是巅峰。
听了这话,众人沉默。
“还有不少别的原因。首先,中国还是体育弱国。学生高考压力太大,业余期间学学球的小学生是有一些的,然而小学毕业以后他们就被禁止摸球了……我曾经有一个师弟天赋极高踢得极好,老师求他爸妈想想,可他还是被带回家了。中国重视教育,甚至有句老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它并不是欧美这样推崇运动员的国家。另外,为了公平,大学录取基本只看高考成绩,练球不能增加筹码。甚至说,学校不让学生踢球,我还写过检讨书呢,完整踢过90分钟的中国人是非常少的。而且,社会福利还在进步,从事体育是有风险的。”事实上,踢球的人较多的国家,要么是像欧洲这种社会福利比较完善的,也就是发达国家,要么是像南美、非洲这种高等教育被精英化的,也就是非常不发达的国家,贝利就曾经说过,“在巴西,踢球是穷孩子逃离贫民窟的唯一途径”。中国人越来越富,练体育的越来越少。
对于那些全民运动中国总在指望天才,单人运动或许可以,可足球要11个人,11个天才同时出来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他是不行,别人也不行,可是,如果有10个他自己,有10个现在的队长,有10个左后卫,10个右后卫……他们队伍的成绩也不可能是这样子了。足球需要运动天赋,基数大了,人才才多。事实上,如果一个国家足球不够好,基本一定是因为这个国家踢球的人不够多。
他们就是这个水平。网友们说天天抽鞭子,他们成绩就能上来了,这不是事实。
一直以来,大家认为中国足球它是特立独行的烂,把中国足球跟中国完完全全分割开来,可其实,它是教育观念等很多东西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