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作品:《点化成精守则

    “那是……潇玄!”有仙人叫道。
    “是潇玄斩杀了妖魔?!”
    “是潇玄斩杀了妖魔!!!”
    周围乱哄哄的一片,七杀在破碎的石地上支撑起身体,目光灼灼地望向卫渊。
    看着卫渊手中的剑当啷坠地,看着天帝急匆匆将浑身浴血的卫渊抱起,如同抱着世上最易碎的珍贵之物,足下五色云生,朝着乾坤宫的方向而去。
    ……
    “是魔域最强的刺客,蜮射。”卫琅用勺子舀了一勺汤药,喂进卫渊嘴里,“据说使用了禁术,藏在被俘魔将的体内,还食用了能将力量在短时间内暴涨数百倍的禁药。”
    卫渊半卧在床榻上点点头,咽下嘴里带着苦意的汤药:“此番刺杀无论成与不成,蜮射是注定回不了头的。魔域知道天帝必会出席观刑,因而安排了这场刺杀,不惜折损一员魔将与最强刺客,也算是煞费心机。”
    天帝隐匿了身形站在床头,看着卫琅一勺一勺的喂卫渊汤药。
    虽然那时候,他立即运转仙力替失去知觉的卫渊疗伤,然而卫渊的举动无异于逆天而行,究竟失血过多,到现在脸上还是一片煞白。
    皮开肉绽的手脚都被绷带包裹着,因而需要人喂药。
    天帝原本是想亲自动手喂的,但卫渊却不要他,而是要卫琅过来。
    面对重伤的卫渊,天帝没办法拒绝。
    但天帝其实一直没有离开,一直守在卫渊的床榻前。
    “公子此番,也算是名扬天界了。”卫琅道。
    “名扬不名扬的,对我来说其实也没什么用处。”卫渊懒懒开口,“左不过是要一直待在乾坤宫,了此余生。”
    “或者能记我一笔功绩,下辈子投个好胎?”
    天帝宽大的双手慢慢攥成拳头。
    “公子,为什么要救他?”卫琅听了,沉默片刻后问。
    如若天帝遇刺身亡,魔域乘势而起,未尝不是一个乘乱脱身的机会。
    卫渊知道卫琅在想什么,回答道:“我不是为了救他。”
    “他若遇刺身亡,对天界、对整个凡间,都不是什么好事,咱们又岂能独善其身?”
    天帝头顶的十二旒微微晃动,眉目间一片端凝平静,心中亦毫无波澜。
    原来救自己,却不是为了自己。
    那亦无妨,你到底是出手救了。
    第64章 旧怨
    卫琅给卫渊喂过药又喂水喂饭,陪着卫渊说了很长时间的话,一直待到了天色擦黑的掌灯时分。
    “公子,我去打盆热水来,替你擦擦身吧。”卫琅道。
    卫渊点头允了,卫琅刚要起身,却见一道玄衣金饰的高大人影从门外走了进来。
    “到时候了。”天帝走到卫渊的床头站定了,望向卫琅。
    声音和表情一样寡淡。
    “但是公子受了伤,总需要人照顾……”卫琅争辩道。
    “这里不缺照顾的人,你该离开了。”天帝却打断卫琅的话,仍旧坚持。
    卫琅剑眉一拧,站起来刚想再说些什么,却感觉到自己的衣袖被扯了一下。
    垂了眼看见是卫渊用包裹着绷带的右手,拉住自己的衣袖,脸色苍白、眉头间蹙出轻微的褶皱:“我没事,走。”
    卫琅看着这样的卫渊,心头不由得一痛,眼眶顿时就红了。
    他与尊主朝夕相处数年,对尊主的意思再明白不过。
    越是明白,就越是心痛难当。
    卫渊松开卫琅的衣袖,卫琅红着眼睛站起身,最终还是不发一言,朝寝殿门外走去。
    寝殿里只剩下卫渊和天帝两人,一卧一立。
    卫渊倚着软垫开口道:“陛下过来有事吗?”
    “有事。”天帝点头。
    “何事?”卫渊问。
    “让你高兴。”天帝面无表情的回答。
    “撵走我的人,就是为了让我高兴?”卫渊扯扯唇角。
    一万年过去,天帝的脑回路是不是出了毛病?
    面对卫渊这句问话,天帝沉默了片刻。
    他撵走卫琅,是因为卫琅要给卫渊擦身。
    当着他的面喂水喂饭喂药聊天,他都忍了,却不能容忍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发生这种事。
    纵然是卫琅,也不行。
    过了会儿,卫渊才听到天帝的声音再度响起,似乎带着一丝忍耐:“朕所说的,另有其事。”
    说完从袖子里掏出一颗红线穿着的明珠,走到卫渊面前,系在他的颈项上。
    那明珠遍体呈暗紫色,迫而察之又流光溢彩,内里隐约有一条黑龙在云蒸雾绕中盘旋。
    “这是……骊珠?”卫渊看了一眼后,有几分犹疑。
    千龙出一骊,骊龙天生为四海之王;而骊龙颔下之珠,就是骊珠。
    “七千年前老龙王归墟,遗下此珠献予天庭。”天帝道,“朕将其炼化为洞天,凡人亦可使用。”
    说完打横将卫渊抱起,灯烛下富丽舒适的寝殿如同海市蜃楼一般消失,卫渊头顶的雕花拱梁拔高为一片蔚蓝高远的天空,洁白云朵像成群的羊羔一般在天空上悠悠飘动。
    四周是连垄接天的田地,一眼望不到尽头。
    一百多名褐衣麻鞋、农夫打扮的偶人在卫渊面前拱手而立,光滑脸面上蛛网般的金色符纹流动。
    “此处有灵田万顷,四时变化任凭心意,供你种植凡间的作物花木,饲养动物。”天帝目光掠过那一百多名农夫打扮的偶人,“这些偶人,皆于此任你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