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页

作品:《带着淘宝穿七零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轻涟不语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身上的厚棉袄也换成了更为轻便保暖的羽绒服, 吊牌和标签被田志成减掉了,也看不出是什么牌子。
    火车站外面,夜风呼啸, 昏黄的路灯下还飘着雪。
    道路两旁还有积雪,尽管是晚上, 火车站周围的人流依旧拥挤不堪。
    田志成把帽子戴上,拎着两个大袋子出来, 不少人都好奇的看了他一眼,不过很快又低头赶路。
    黎书开着一辆不知道从哪弄来的红旗轿车,停在火车站出口的路边上, 他坐在车里盯着出口看, 好在田志成的深蓝色羽绒服人群中格外的显眼,黎书一眼就看到了他。
    黎书摇下车窗,冲田志成招了招手, “志成, 这里。”
    田志成循着声音四处看, 最后发现了路灯下有些复古的轿车,通身黑色,车头有些大,黎书正坐在车里冲他招手。
    田志成拎着东西过去, 打开后车门把两大袋子放到后座上, 然后绕过车身, 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
    “黎叔,这车你的啊?”
    车内装饰十分崭新,就像是刚出厂一样,这个时代能够开上轿车,那都是有钱人。
    虽然黎书有个小摊子, 家里也小有薄产,但是对方能和他合作做小生意,怎么看也不像是能买得起轿车的人。
    “朋友的,借来开开,这不是要接你吗?难不成我用三轮车来接你,你想蹬死我啊。”黎书眼含笑意的瞪了他一眼,接着说:“现在这么晚了,你就先去我那凑合一晚,反正你也待不了两天。”
    田志成就只是为了来送一批货,明天又得买车票回江省,再运一批过来。
    要不是怕不合常理,田志成都想直接在车站多拿几个大袋出来。
    “明天点好货,我先给你结一半,过两天也是一样,后续你再送货过来我就给你先结百分之十,剩下的款咱们一月一结。
    等稳定了就半年一结,后续我得把摊子往外铺,所以你得给我留点资金,你看咋样?”黎书一边开车,一边不忘和他谈工作。
    “我都行。”
    田志成自然没什么意见,这两批货款哪怕结一半也有两千多块钱,过完年他和穆晓晓就去大学念书了。
    到时候给他妈留五百块钱,剩下他们两个富裕着用,也绰绰有余,后续等入账多了,再想买房的事。
    毕竟要在沪城念四年大学,他们总不能夫妻分离住在宿舍里,两个人住在租房子到底不方便,短期住还行,长期的话还是要有个自己的房子才算是家。
    明年可先打听下房价,现在的房价应该没有后世那么离谱,但是也不会很低,毕竟大部分人收入也不是很高。
    田志成定下一个小目标,争取明年下半年能把房子落实了。
    黎书的家在胡同深处的四合院里,院门宽阔,高墙大瓦,在京市能有这样房子的人家,八成是祖上的祖产。
    剩下两成就是有钱人买的,黎书明显是前者。
    红旗轿车就停在胡同里,黎书帮着拎了一个袋子,俩人一前一后进了四合院。
    这是个三进三出的院子,穿过垂花门,左右各两件厢房,正房的窗户还亮着,里头人还有个纤细的人影攒动。
    “这丫头,还不睡觉。”黎书看了眼正房,笑骂了声,带着田志成打开了西厢房。
    打开屋里的灯,田志成发现这里居然是个书房,里面放了张简易的单人床。
    “你先凑合住一晚,被褥都是我女儿常换的,里面有个劈出来的洗手间,你洗洗就早点睡,其他的咱们明天再说。”黎书安排好了田志成,关上门出去了。
    灯泡闪了闪,本就昏黄的灯光更加暗淡了些,现在的电压还不稳定,这是常有的事。
    田志成简单的洗漱了下,脱了身上的羽绒服,书房里也有暖气,只穿着一件毛衣就已经很暖和了。
    在火车上睡了一天的田志成这会并不是很困,但是电灯亮着也费电,他干脆关了灯,躺进被窝里。
    本来他以为自己会睡不着,没想到暖烘烘的环境熏得人昏昏欲睡,没一会儿就进入梦乡了。
    一夜好眠,等醒来的时候,窗外天已大亮。
    穿好衣服,洗漱好就推开门出去了。
    院里有口井,黎媛正在打水,见他出来,打了个招呼。
    “我爸还没起呢,你饿了没,早饭还没好,等会好了我叫你。”
    “你自己做饭啊?你不用去学校吗?”田志成有些意外,黎媛看着也就和穆晓晓差不多大,按理说这个年纪应该还在念书才对。
    “我爸冬天起的都晚,出去买早饭回来等他起来吃,早就冷了,只能我做好了喊他起来吃。”黎媛有些好笑的说道:“而且我都二十五了,早毕业了,不过工作不好找,就来帮我爸看摊子了。”
    田志成瞪大了眼睛,黎媛居然比他还大四五岁,果然娃娃脸都显小。
    原本第一次在摊子上看到黎媛,他还以为是对方趁休息来帮忙给的,没想到不仅比他年纪大不少,而且还早就毕业了。
    “那我先去把货整理一下。”田志成觉得有些尴尬,找了个借口回房间了。
    等到黎媛饭做好,喊他出去吃饭,田志成才出房间。
    黎书也已经起来了,坐在饭桌上,三个人一人喝了碗粥,吃了几个包子。